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40872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8走进彩色的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2、了解光的三基色,认识色光的混合。【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新事物,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科学思维、体验探究历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难点】 实验演示色光的混合。课前准备1、演示用;三棱镜2个,白硬纸片1个,水,大烧瓶1个,红、黑、白纸片各1张,贴好色纸的陀螺1个,平行光源1个(备用)。2、学生用;硬黑纸片1个,红、绿、蓝、黑、白的纸若干,玩具陀螺4

2、个,剪刀一把、固体胶1个。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让学生观察射人教室的太阳光的颜色(白色),如阴天,则用平行光源代替。2、演示:让学生观察一个大烧瓶和一杯水的颜色(白色或无色),教师当众将水灌满大烧瓶,并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用白硬纸片承接从烧瓶中射出的光线(如图1)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纸片上有犹如彩虹的弧状彩带)。 教师介绍彩虹传说,并说明为研究彩虹的成因,13世纪德国的西奥多里克首次发现图1的现象。从而解释了彩虹是由大量圆形的水珠折射和反射形成的。3、让学生对图1的实验现象提出疑问并猜测问题的原因。学生的提问可能有: 彩带为何为弧形?弧形的原因可能与烧瓶的形状有关。(老师给予肯

3、定) 色光从何而来?色光的来源可能是:(a)白光在水中所走的路程不同而形成不同颜色。(b)白光被水稀释而成不同颜色。(c)水或烧瓶受白光激发而产生色光。(d)白光内本含有彩色的光,烧瓶中的水后被水分解开而现形。教师点明:13世纪德国西奥多里克也曾有如(a)的猜测;17世纪英国的笛卡儿曾有(b)猜测,牛顿曾有(a)(d)的猜测。我们同学中如有上述猜测的就有科学家的思维。上述猜想那个对呢?还要继续探究。二、新课教学(一)、白光的组成:1、教师讲解:颜色问题是古老的课题,自从西奥多里克首次用图1的方法人工模仿彩虹后,对于图1中色光的由来众说不一。400年后的1666年,23岁剑桥大学生牛顿用假期时间

4、,在英国北部的农村老家用简便的仪器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从此才揭开了色彩之谜。2、教师简要说明牛顿实验方法如图2,介绍三棱镜,请学生完成图2的光路图,并猜测出射光的颜色。(学生应用折射定律完成图2,猜测出射光 为白色)3、演示图2,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观察结果。(演示时,光线要先照在墙上,然后用白硬纸片由远及近地承接。以使学生看清楚光带并确实感到彩带是从棱镜发出的)。学生汇报:观察到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红、黄、绿、蓝、紫等颜色。教师强调:精确的实验可以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并将板画图2,改成图2。师问:彩色的光带是如何产生的?4、学生讨论并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观点。说明当

5、时牛顿对实验中彩带来源有两种猜测:七色彩带可能是白光经三棱镜后被分解;七色彩带也可能是三棱镜在白光刺激下发生的。为判别这两种猜测,最简便的方法是将七色光带重新汇合在一起。看汇合后光的颜色。如果是白色,说明白光由七色光组成;如果不是白色的,说明彩带是由棱镜产生。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图2中的彩带重新汇合在一起。并说明设计原理。学生设计方案可能有: 用平面镜反射;用三棱镜折射; 用透镜、面镜会聚等。(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判别已学的(方法是否可行。方法可依照反射定律作图给予否定,方法可依折射过程中光路可逆原理。说明前后两棱镜相邻面平行时。适当调节后面棱镜的人射点,可使彩带在刚出射时会聚于一点。并将这一方

6、案画成图3。)(演示图3,观察出射光 的颜色并汇报。(结果为白色)5、师生总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并说明这就是1666年牛顿研究的结果。(二)、物体的颜色:1、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如图4,在桌面上用黑色硬纸板围成圆筒(尽量围密),将颜色分别为白、红、黄、绿等不同色小纸片放在筒中,用眼睛贴近纸筒观看小纸片的颜色,并汇报观察结果。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无论何种颜色的纸片,在黑暗的筒内均是黑色的。2、师(出示黑色的纸)再问:白光含的七色中并没有黑色,请问这张纸为何是黑色?黑夜里,再美的鲜花为何也是黑色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引导不同观点间相互反驳,最后得出:黑色物体对七色光

7、均吸收,物体上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感觉物体是黑色。3、师:(出示白色与红色的纸片)问:同在阳光照射下,这是白色、那是红色,物体为何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同学讨论后猜测:自纸可以反射所有七色光,红纸只会反射红光。师肯定同学的猜测,并要求课后自己设计实验来观察验证。(三)、色光的混合:1、师:白光由七色组成,但自然界间物体的颜色不只七色。这是为什么呢?许多科学家研究了这一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世界上色彩斑斓的颜色可用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得到。演示:让学生观察红、黑色相间的陀螺,如(图5),然后使之快速旋转,看旋转中陀螺是何颜色。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同学桌上有4个玩具陀螺。3张红、绿、蓝色纸、小

8、剪刀一把、固体胶1个。一张写明实验要求的纸片。各组交流汇报实验观察结果。2、总结:白光的组成: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物体颜色:物体上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时,物体显黑色;物体上有什么色光进入人眼,物体就显什么颜色。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可以混合成自然界间的绝大部分颜色。板书设计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一、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些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做光谱。举例:雨后彩虹3、色散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经过透镜时偏折程度不一样: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各种单色光偏折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二、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光,白光反射所有的色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