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46364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对称图形教学计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名称轴对称图形科目小学数学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提供者李晓东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属于“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教材。做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看、折、想等种种体验中真正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根据这特征判断图形。同时把生活经验中的认识提高到深层次,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并在学习中培养生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倾听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学会数学的思考与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在提供的多种多样的生活实物与各种图中,通过看、折、想等种种体验中真正体会轴对

2、 称图形的特征。 (2)会根据这特征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把生活经验中的认识提高到深层次,把感性 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从本质上认识判断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能力:(1)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培养生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倾听的能力。(2)通过亲自的体验、质疑;培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到数学中的美;会用独特的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与数学中的美。 (2)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图形,并会判断。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认识轴对称图形,提高眼力和想像空间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

3、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1、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以及所处环境,学生在大脑中对轴对称的感知已不是空白。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是不会准确地表达这些物体共有的特征是对称。 只属于生活中的常识。所以就算有的学生对说出对称二字,也只是从表面上的一种浅层认识。这种认识是新课学习的切入点。 2、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与高年级学生相比是属于更能大胆表达见解的年龄,与低年级相比在表达能力上又属较成熟的年龄,所以课堂的交流是积极与主动、热烈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并不断完善对新知的认识,

4、把生活中的认识进行深化为理性本质的数学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在讨论交流合作中不断认识、纠错、再认识。 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不断地引出问题,又解决问题。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猜想、探究的学习当中。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 相关动手操作材料:每人一袋的纸片小图形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 谈话:“对称”你们听说过吗? 怎样叫对称?(板书:对称) 2、 同学们在生活

5、中一定见过。老 师课前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要求:认真地看,静静地听) 边播放边插入画外音: 这只美丽的蝴蝶它身上就有对称的特点。 这是世界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从它上面也能找到对称的特点。 这是中国民间工艺剪纸,它上面也有对称的特点。 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的两边。看看蝴蝶的两边,再看看铁塔的两边3、小结:两边形状和大小一样是对称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板书:两边一样) 4揭示课题:如果我们图形中也有像蝴蝶、铁塔、剪纸这样的对称性,我们就叫对称图形(板书:图形)。先是自由回答,再引发学生交流,寻找共同特征:两边一样。(形状、大小一样)。同时感受到有时是上下一样,有时是左右一样等。无论是自

6、由的谈话,还是观察后的谈话,目的都是唤起学生已有的朦胧感知,拉近新知与学生的距离。并在引导中建立初步的认知,从生活原型到数学图形、从而达到“从对称到对称图形”的过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二、尝试判断,积极探究1、 逐一出示下面各种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对称图形。 (树、鱼、长方形、圆、箭号、半圆三角)2、引出探讨:看来仅凭刚才的经验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对称图形中一定还有更有利于判断的特点,对称图形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刚才用看(板书:看),现在我们就用折折的方式找找(板书:折)学生凭着已有的经验和眼力试着判断,是的图形放左边。不是的放右 边,有争议的放边 上。(通常情况:分类结果也许每堂课

7、面对不同的 学生都不尽相同, 但箭号与半圆三角都会成为争议的焦点)暴露思维、暴露出问题所在,产生争议,为后面学习提供方向和研究思考的主题,同时为后面学习提供深入学习、讨论与交流的材料三、动手操作,深入认识1、出示大家确定的对称图形:如:小树图。 操作观察:让同学们拿出图形,动手折一折,折好拿在手上,不要打开,仔细观察,并用手摸摸看,折完后有什么特点?(2)交流点拔:“合并在一起”、”重叠“、两半变成一半” “没有多出来,也没有少掉”等等表述 的现象“两边完全重合”。(师板书:两边完全重合)深入理解: A、“完全”你们明白吗?说说看。再次体会。 B理解“对折”。明白:对齐两边折或对着中心折,我们

8、叫“对折”。(板书:对) 小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就是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拿出袋中图形,动手折一折,仔细观察学生交流观察后的收获并汇报学生再次交流“什么是完全重合”,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达。用亲自折一折来理解对折。在学生有争议茫然时,及时转变思考方向和方法,引领学生寻找更加严密、深层的特征,不仅进一步认识新知,更是对判断方法的不断完善四、返回判断、完善方法、操作进行二次判断:把各图形逐一对折。 、汇报:通过刚才的折一折,现在你认为上述判断中哪些图形的位置应该调整并说理。 交流箭号图,引出“看的技巧”: 看的时候可以先竖着看看行不行,然后再横着看看行不行,如果还不行我们还可以斜着看,学会换

9、不同角度地灵活看。要“巧”看(板书:“巧”)。 交流半圆三角,明白“看什么 ”:通过交流明白不是对称的原因。并通过电脑演示:如何才能变成对称图形?得出:两边一样,还要朝向相反,对折起来两边才会完全重合。(板书:朝向相反) 小结:再看图形时,看两边 各方面是否一样的同时,还要关注朝向有没相反。 交流圆形,认识“对称轴” 师介绍“对称轴” 完善概念: “轴对称图形”。(板书:轴) 探讨:圆还有没有对称轴? 通过小游戏,师不断转动圆,对折,让生感受到无数条。最后电脑再次演示。 交流长方形图和小鱼图,找“对称轴” 、总结: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图形”时,首先要看,然后再折,但是在更多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

10、比如:画在书上等)没法折的现象,我们更多的还是靠“看”。 所以看显得很重要生折师巡,在折中有什么新发现和特别和同桌交流。生折上台折箭号图,说理,把箭号图放到对称图形的集合中;师组织学生看:电脑演示。、学生上台对折,纠正判断、思考: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对称图形?、生汇报上台对折验证其是否对称图形说说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再看看小鱼有几条对称轴。利用刚刚发现的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来纠正前一环节的判断,不仅是在经历一个渐近的认知过程,更是一步步把判断方法从“动手”转到“眼看”、从“操作”到“想像”的跨越上。“完善认识与完善判断方法”两条主线齐头迸进,让学生的认识真正得到提升,判断能力真正从感性到

11、理性、从动手到想象的飞跃,最终让教与学高效有保障。五、运用所学、 巩固 新知1、判断生活中各种标志 图形:先独立判断,再同桌交流, 最后汇报。 2、判断9到0数字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在巩固中,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判断,感受课前与课后的进步与收获,同时,通过各种生活图形与标志的出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六、齐画对称, 突破 难点1、竖轴:在格子图上画图,以对画的形式:师画左,生画右,最后要组成一幅对称图形。 2、横轴:思考:如果对称轴变成横的,又会是什么方向与老师相反,什么方向与老师一样?、师生画图。、思考:刚才在画时,你发现了什么?左右方向相反,上下方向一样。再次突破

12、难点:方向相反。同时明白:朝向相反只是相对于轴,再次完整认识“轴对称图形”七、找对称,做对称、拓展认识1、找身边中的“对称”2、做对称,师示范不对称姿势,生改正。生自做对称姿势。 生生互相交流 生做对称姿势互欣赏从生活中来, 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同时通过做对称姿势给学生和课堂带来轻松与愉悦,在欣赏美中结束全课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形式: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师评、生生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眼光判别事物的能力,学会在评价中欣赏他人、反思自己不足的好品质,并在评价中及时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与进度。 评价

13、的内容与方向:评价时将从知识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评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反思的自觉性;是否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策略的合理可行性;合作学习、交流与倾听方面;学习的热情高涨性、学以所用的能力等都是我们评价的对象。课后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我们评价延伸的一部分。八、帮助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困惑时,不要回避,勇敢去正视它。轴对称图形是非常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学生空间想象力弱并不是借口,正因为弱我们才更应该重视它、培养它。抓住“轴对称图形”学习的机会进行提升。本课打破原有“折是判断的唯一方法”;“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为认识的终点”的定位。让学生经历从“模糊生活经验感知”到“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认识”再到“两边一样,朝向相反的图形才能做到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本质认知”,实现判断方法从“动手”到“眼看”、从“眼看”到“想像”的跨越。让学生借助“看”这一“钥匙”、以“本质特征”为“翅膀”,实现真正的想象。最终让目标得以实现。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