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试题2018053002137.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9552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WPS 页数: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试题2018053002137.wp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试题2018053002137.wp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试题2018053002137.wp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试题2018053002137.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试题2018053002137.wps(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情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2017.9 I 卷(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2016 年 IUPAC命名 117号元素为 Ts (“”中文名 確 ,tian) , 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s是第七周期第 VDA族元素 B.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 176 的 Ts 核素符号是$Ts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B.明矾能水解生成 A1(0H)

2、,胶体,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C.氯化钠溶液和蛋白质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加热蒸干、灼烧均有氧化铁生成 3.用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 A A.标准状况下,11.2 L 0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N A B.用双氧水分解制取 0.1 mo氧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0.4N A C. 0.1 mol A1C1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 0.1NA 个胶粒 D. 28 g 队和 C0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混合物:漂白粉、王水、Fe

3、(OH)3胶体、冰水混合物 化合物:CaCl2、NaOH、HCl、HT 1 同素异性体: 、碳纳米管、金刚石、石墨 C 60 电解质:胆矾,碳酸钡、冰醋酸、氧化钾 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硅酸盐:光导纤维、水晶、玻璃、水泥 A. B. C. D. 6.实验室里需用 480mL 0. 1 mol 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 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 作正确的是 A.称取 7.68g 硫酸铜,加入 500mL 水 B.称取 12.Og胆矾配成 500mL溶液 C.称取 8.Og 硫酸铜,加入 500mL水 D.称取 12.5g 胆矾配成 500mL 溶液 7.同温同压

4、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 14 N18O 和13C18O 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B.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中子数 8.标准状况下 VL 氨气溶解在 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g / ml ,质量分数为 ,物质浓度 为 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17c A. B. 1000 17V 22.4 22400 22.4V 17V C. D. 17V 22400 1000V 17V 22400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盐酸时,下列错误操作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量筒刻度

5、进行读数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1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 B.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置换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化合反应和复合分解反成中不可能包含氧化还原反应 2 11.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 A lmolCH3HC4H2C (CH3)3所含甲基个数为 4N A 2.8g乙烯和 2.8g 环丁烷中含碳原子个数均为 0.2N A 标准状况下,l.OL1.OmolL-1HCOOIH 溶液中, CH2COOH分子数为 N

6、A 2molS02和 l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一定小于 3N A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醉完全燃烧后生成 C02的分子数为 2N A 常温常压下,17g甲基(一 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 9N A 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中所含分子数为 0.5N A lLmol/L的饱和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11N A lLlmol/L的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 Fe(0H)3胶体粒子数为 NA 个 A. B. C. D. 12.向含有 1. 5mol 的 FeCl2溶液中通入 0.3mol Cl2,再加入 0.15mol X2O72-酸性溶液,使溶液中 的

7、 Fe2+全部恰好氧化,并使 X2O72-还原为 Xn+,则 n 的值为 A. 1 B. 2 C. 3 D. 0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个数是 向 Fe (N0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N03-+4H+ =N0+3Fe2+2H20 铜与浓硝酸反应:Cu+N03- +4H+ =Cu2+N0+2H20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加热:NH4+0H-=NH3+H20 钠与 CuSO4溶液反应: 2Na+ Cu2+=2Na+ Cu2+ 碳酸氳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氢钒化钙溶液:Ca2+HCO3-+OH-= CaCO3+H20 向碱性次紙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02

8、+C10-+20H-=S042-+C1- +H20 A. 1 B. 2 C. 3 D. 4 14.某进明溶液中可能含有 Fe2+、Fe3+、Al3+、NH4+、Cl-、I、NO3-、SO42-、(H+、OH- 没有列出) 中的一或几种,为了确认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别取等量的试液装入 5 支试管做如下实验: 测定溶液的 PH = 2; 3 若向溶液中滴加过疳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过滤,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质量 为 3.2 g; 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收集气体 1.12 L(标准状 况); 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氮化钡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 2.33g; 若向溶液中加入

9、适量浓硫酸,再加入铜粉,振荡溶液,产生红棕色气体。 下列对实验结论分析合理的是 A.可能存在 A13+、C1- B.可能存在 Fe3+、Al3+ C.只存在 Fe3+、NH4+、N03-、 SO42- D.一定不存在 Cl-、I- 15.在 3BrF3+5H2O=HBrO3+9HF+Br2+O2中,若有 0.3molH20 被氧化,则被水还原 的 BrF3的物质的量是 A. 0.15mol B. 0.2mol C.0.3mol D. 0.4mol 1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 Y、Z 处于同一周 期且相邻,Z 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是短周期中金厲性最

10、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 r(Y) r(Z) r(W) B. 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 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D. Y 的单质的氧化性比 Z 的强 II 卷(52 分) 二.主观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对应位置。 17.锌和错都是活泼金属,其氢辍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培不铝于氨水, 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 Zn (NH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2)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锌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用化学式表示)。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

11、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硫酸铝和氨水 硫酸锌和氨水 (4)在火箭和导弹技术中,将铝粉与石墨、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煅烧, 金属表面生成 TiC 和另一种耐高温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5)某混合物 A,含有 KA1(S04)2、Al203和 Fe20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 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固体 B 的化学式:B ; 写出 D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8.A1C13是一种催化剂,某校学习小组用下面装置制备少量 AlC13。已知:AlC13遇到空气中的 水蒸气时能发生剧烈水解反应生成 Al(OH)3和 HC1;A1C13在 l80时升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 问题: (1) a 仪器的名称为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剂 b 为 。 (3)所用 d 导管较粗的原因是 。 E 装 S 的作用为 。 (4)F装置的作用为 。 (5)若图 1 中的 D、E 装置改为下面装置,D 装置于中的现象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E 中的现象变化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