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72905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至七单元教案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

2、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数学思考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7课时1混合运算4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

4、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 32106 252010 48817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

5、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532429 53243867 29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

6、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 1535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三、巩固练习(一)计算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2

7、. 第2题哪错了?3. 第3题哪错了?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四、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8、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7(43)=7+12=19 437 12719431212719追问:这是谁列的?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追问2:为什么先算43?说说是怎么想的。(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

9、(43) 71219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2082 753 44

10、6 8192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二)小动物回家(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四、课堂作业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

11、过程: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 7(76)10(53) 776问题: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 (7742)7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问题: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

12、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三、巩固练习(一)计算。34(2813) 6(72) (8856)876(1225) (125)3 48(82)问题: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457 (7218)9 2442(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2 2 2 = 2问题:1. 你看见什么了?2

13、.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14、、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3020)5 72(189)6585 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9 549 6(次) 903654(个)5496(次

15、)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问题: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 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16、”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1)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2)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5)解答正确吗?第五课时

17、: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教学目标: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教学方法:归类整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7(3630) 481832 (1421)7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

18、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 )9 4(83)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1.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3)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4)解答正确吗?2.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5)解答正确吗?本单元总

19、结。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

20、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新 - 课 -标-第 -一- 网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

21、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课时安排】9课时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小小设计师1课时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

22、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3、列式计算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如果不是6

23、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O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O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

24、,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2、做一做(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

25、第2题。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 172=8(组)1(个)72=3(盘)1(个) 233=7(组)2(个)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

26、“余数定比除数小”。【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展示课件。1、动手操作。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你能列出算式吗

27、?84=2(个)(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3)10根呢?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124=3(个)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2、观察发现(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O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

28、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O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1、2、3、4根。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求余

29、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7。)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余数除数114=2(个)3(根) 124=3(个)第3课时:认识除法竖式【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教学准备】

30、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

31、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也就是: 3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3的积 1 余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 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3、师:如果有16根小棒

32、,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

33、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X k B 1 . c o m【板书设计】认识除法竖式 3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3的积 1 余数第4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多

34、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基本练习(课件出示)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课件:437=oo(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

35、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X k B 1 . c o m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6 7 4 3 4 2 1 O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

36、,余数要比除数小。2、做一做(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一做第63页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出示:264=oo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2)出示第2题,生读题。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2

37、、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新课 标 第 一 网【板书设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6 7 4 3 4 2 1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

38、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出卡片,说得数)2、解决问题。(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

39、,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师:该怎么解答呢?(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5 4 2 2 2 0 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新|课 | 标|第 | 一| 网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

40、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2、做一做完成第2小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