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998476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自然之道》第二课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读本课生字词。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我们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鱼贯而出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3.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导读课文,感悟启示,(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默读课文3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见到了什么? 我们发现一只大龟巢和一只出来侦察情况的幼龟。 2.找出表示表情的词语。 紧张 焦急 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

2、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想一想:向导和同伴的态度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对比,理解划线句子,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3.读句子。,朗读体会,.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明白了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欲出又止:打算出去,又停止了。鱼贯而出:像游鱼一样一个随一个地接连出来。,(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58)自然段,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愚不可及:形容人极端愚蠢。,此句中愚

3、不可及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强烈的表达了我们 ( ) 的思想感情。,后悔与自责,我们明白了什么?,我们究竟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我们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归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一句中“我们”所做的事是什么事?,“我们”所做的事是:要求向导把出来探路的幼龟送回大海,使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朗读体会,1.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的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两句话运用 ( )从侧面反衬出我们( )的心情。,对比,悔恨至极,第二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 ),幼龟被啄食,本是悲惨的事情,而作者却说食肉鸟“发出欢乐的叫声”,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反衬)。,反衬,(三)学习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1.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作者的感悟是: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2.理解这句话。 人是宇宙间一切事物中最聪明,最机敏的。但如果自作主张,自作聪明,凭主观愿望去办事,就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警示:说说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三、拓展延伸,内化“自然之道”,“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管森林的人叫林务

5、官。他跑到森林里看了看,觉得这里太乱,很不整齐:除了高大的树木,还有矮树丛和杂草,地上到处是枯枝烂叶。他看着实在不顺眼,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于是,大树跟前的矮树丛给砍光了,杂草给铲除了,连同地上的枯枝烂叶统统烧掉了。森林里连一根野草也没有,只有一排排高大的树木,变得又干净又整齐。林务官看着可真舒服啊! 可是过了几年,森林变得不像样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树干就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扫帚,还有很多树木已经枯死了。这是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恶果。,讨论: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错在何处?,首先,他不懂得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互有联系的。他命令打扫森林,砍掉了矮树丛,使不少在矮树丛中筑巢的捕食害虫的鸟儿都飞走了,因此甲虫、毛毛虫便逞起凶来,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就这样把森林给毁了。其次,他不懂得出主意、办事情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他命令打扫森林,完全出于主观感受和个人好恶,而没有考虑树木生长的客观需要。他所营造的个人既“顺眼”又“顺心”的森林环境,都是不利于树木生长的生态环境。,板书设计,来岛目的:观察幼龟离巢入大海 所见:侦察兵突现,嘲鹰扑啄幼龟 自然之道 所做:干涉幼龟行动抢救幼龟入大海 所感: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然之道,不能破坏),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