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5009893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公转,地球运动,考点一,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方向,从天北极俯视,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公转方向规律,从天南极俯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太阳,公转方向,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速度,(平均速度可看做二分日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太阳,公转方向,北极熊为什么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呢?,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 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 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VS,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N,S,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找出

2、“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依据。,看图回答,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D,A. ,B. ,C. ,D.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考点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一、黄赤交角,一轴 两面 三角度,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的影响,与五带范围的关系,热带: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温带: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北寒带,北温带,热 带,南温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四季分明,终年炎热,北纬6634,北纬2326,四季分明,南纬2326,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有

3、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地球“五带”划分,南纬6634,北极,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交角增大热带、寒带面积增大温带面积减少,交角减小热带、寒带面积减小温带面积增大,黄赤交角,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直射现象: (太阳高度 = 90),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周期,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

4、者之间的关系,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N,S,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远日点,近日点, 今天 元旦 儿童节,今天,元旦,儿童节,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速度快慢?,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回归线,北极圈,考点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3,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面,h,太阳高度角(h),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的太阳高度),极点上太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化,始终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

5、是?,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0,0,24时00分,18时29分,14时51分,13时13分,12时00分,10时47分,09时09分,05时31 分,00时00分,4308 ,6634 ,90,4652 ,2326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0,0,6634 ,90,2326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6634 ,2326 ,0,0,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12时00分,0,N,S,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60,60,30,30,30,30,60,60,90,90,0

6、,0,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1) 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例题 计算安康(大约32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7126冬至日:2434 二分日:48,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距太阳直射

7、点最远的一天,夏至日,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3. 21 9. 23: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南半球较小,(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冬至日,9.23 次年3.21: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北半球较小,(12月22日),图中AB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公转速度较快。,1、直射点地理坐标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3、北京时间,(20S, 110W),(3:20),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昼弧,夜弧,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北极,南极,赤道

8、,夜长,昼短,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极夜,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等长,南极圈内是极夜,北极圈内是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夏至日,昼夜长短情况,北极,南极,赤道,昼长,夜短,夜长,昼短,昼夜等长,极昼,极夜,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南极圈内是极昼,北极圈内是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12,个小时,冬至,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昼夜等长,昼最短极夜范围最大,昼最长极昼范围最大,昼短于夜昼渐长,昼长于夜昼渐短,昼长于夜昼渐短,昼短于夜昼渐长,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总结,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极点周围有极昼

9、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极点周围有极夜现象。,2、极点上:出现极昼夜的天数最多:各为半年。,3、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4、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昼逐渐加长,南半球的昼逐渐缩短;直射点南移正好相反。,5、太阳直射的纬线, 白昼不一定最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3. 219. 23,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且越向北白昼越长。,9. 23次年3. 21,太阳直射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 且越向南白昼越长。,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2、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同纬度数的 S昼=N夜,S夜=N昼,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4、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全球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夜的范围越大.,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相差最小(为0 ),二至日,全球各地昼夜相差最大,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5、纬度越高的地点,昼夜长短变幅越大(赤道昼夜长短变幅最小:为0 ),例:若黄赤交角变大,7月份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夜的比值如何变化 ?,变大 (可理解为直射纬度变高),四季的划分,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课 程 结 束,匠心制作精品教育课件。,卧蚕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