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5029607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部,第一节 急 救,一、意义:,对意外或突发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初步的临时性的处理,用以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急救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治疗效果。,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二)动作要快: 快抢救,快转运,争分夺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三)注意事项:,、了解病情,进行有效地抢救。后伴随去医院,向医生介绍病员情况及抢救经过。,、态度和蔼亲切,忌粗暴;、要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忌惊慌失措,故此失彼; 、技术熟练、迅速;,二、原则:(一)抢救生命第一: 、首

2、先抗休克。 、注意保暖或防暑; 、止血。,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方法,一、出血与止血:,(一)止血的重要性:,人体血量因性别、时间、机能状况发生变化。但是基本上维持衡定。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有毫升血,一个人的总血量一般达到毫升。,如果失血达五分之一,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急性贫血症状。如果失血达三分之一,就会有生命危险。,应立即进行止血,尤其是止大动脉出血,往往是抢救生命的最重要的措施。闭合性损伤的出血,及时压迫止血,也有减轻肿胀,利于康复的功效。,(二)止血是抢救伤员的第一步:,(一)按出血的部位分:,二、分类与鉴别:,1、内出血: 由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内脏出血。包括皮下组织、肌肉、关

3、节腔、胸腔、腹腔和颅脑。,2、外出血:开放性的血液外流,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两种出血比较,内出血的性质较为严重,因为内出血的早期不宜被察觉,容易被忽视。,(二)按出血的性质分:,血 管 出 血 点 特 点 危险性,毛细血管,静 脉,动 脉,较 小,在伤口的远心端,缓慢持续外流暗红色,在伤口的近心端,呈喷射状间歇外流鲜红色,较 大,较 小,在创面呈点状渗出,介于动静脉之间,三、止血方法:,(一)抬高伤肢:,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用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主要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二)加压包扎:,(四)压迫止血: 用于体表动脉出血的止

4、血方法,简单有效。 最容易的压迫部位称为压迫点。一般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三)冷敷: 目的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冷敷的越及时越好。,第四节 休克与急救,休克”一词为外来语 hock 获得音译,原来的意思是“震荡”。,它是由创伤、出血、烧伤、脱水、重度感染、手术、药物过敏、精神刺激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症。,一、原因:,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二、机制:,这种紊乱互为因果关系,产生恶性循环,不及时抢

5、救可导致死亡。,短时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快无力。严重的还伴有口渴、头晕、出冷汗、发绀、酸中毒、昏迷等。,三、征象,休克的过程分为兴奋期和抑制期。,(一)兴奋期:,烦躁不安、呻吟、叫喊、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快有力、呼吸表浅、急促。,(二)抑制期:,四、急救,、止血、止痛,保证呼吸通畅。,、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穴位,以使其恢复知觉。,5、防止再休克和便于进一步处理,应及时转院。,、对伤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和再伤。,注:急救时最好不采用头低脚高位,以防颅内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并使隔肌上升,影响呼吸。,、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的可适

6、量饮水,以解口渴。,第五节 关节脱位,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叫关节脱位。,一、概念:,、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所致;,二、原因:,、间接暴力:由外力传导所致。运动性脱位多是有间接力所致。,在脱位的同时,可引起神经、血管、肌肉、关节囊等损伤。,三、合并症:,、根据脱位的程度分完全性和半脱位;,四、分类,、从脱位的位置分为正、侧、前、后脱位;,、从脱位的时间分新鲜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和少见的习惯性脱位;,、根据脱位的原因分外伤性和病理性脱位;,、根据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和闭合性脱位。,、“”线检查。,五、症状,、痛疼肿胀,瘀斑、压痛明显;,、运动能力丧失;,、

7、畸形;,、关节腔空虚;,注:脱位的初期,由于感觉神经阻滞、麻木,痛疼较轻。易于忽视伤情。,又:一些小脱位可以就地整复,整复后要注意防止肿胀。,六、急救,、止痛、止血抗休克。可采用兴奋的加强手法;,、夹板、绷带固定。例如肩关节脱位的固定;,、立即送医院。,、中期可以小范围的伤关节获活动,静力活动;,七、功能锻练,、急性期可以锻练其他关节;,例如:肘关节脱位可锻练肩、腕、手;,、后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以提高关节稳定性。,第六节 骨 折,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叫骨折。,一、概念:,二、骨折的分类:,、开放型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一)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闭合型骨

8、折: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不完全性骨折:骨出现裂缝;也称骨裂。,(二)从骨折的程度分:,、完全性骨折:骨小梁完全断裂;,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为不稳定骨折。,(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稳定性骨折:,骨折断面平整,经复位后,适当固定,位置不易移动。,例如:椎体压缩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新鲜性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周内。,(四)从骨折的时间分:,、陈旧性骨折:骨折后周以后。,时间划分依据:,、骨外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一周内开始形成与骨平行的骨样组织。,、因伤部形成肉芽组织和转化为纤维组织的这一过程为周左右。,三、骨折的性质及导致原因,力量不是直接致伤,而是受力较远的部位骨折。,(一

9、)损伤性骨折:,即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直接暴力:,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例如:车轮直接压在腿上所至或棍棒直接击打所至的骨折。,、间接暴力:,例如:倒地手撑地,上臂与地面构成不同角度,可发生 桡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和锁骨骨折。,例如:脚第二、三跖骨骨折;,、肌肉强力收缩:,肌肉猛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例如:踝关节内翻,可引起外踝尖撕脱性骨折;突然下跪,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疲劳性骨折:,长时间的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致使局部骨质发生组织改变而导致骨折。,这一类骨折无移位,但是愈合缓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四 、 症状与诊断,例如:骨髓炎、骨

10、肿瘤等部位遭到轻微的外力即可断裂。,(二)病理性骨折:,因病变而引起的骨折。,、功能障碍;,(一)一般症状:,、红肿瘀血;,、痛疼;,骨折后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成缩短、旋转、重叠、成角等形状。,(二)特有症状:,、畸形:,缩短,旋转,重叠,成角,注:如果没有以上体征,有人可能有骨折。,、假关节活动:,没有关节的部位发生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感):,骨折端相互磨擦时,听到的和感觉到的骨擦音和骨折动感。,例如:嵌插性骨折;骨裂。,、轴心挤压实验:,(三)检查:,、压痛:,痛点固定、局限。,由远处向骨折处挤压可发生间接性痛疼,用于短骨。,对于深层不易扪及的和不易确诊的最后用“”线诊断方法。,、轴心

11、冲击实验:,由远处向骨折处冲击可发生间接性痛疼,用于长骨。,、“”线检查:,现场临时固定的目的是防止再伤,减轻痛疼,便于转运。,五、应急处理:,(一)止血、止痛抗休克:,静卧、保暖、止血、补液、针刺止痛。以抢救生命为主。,(二)现场临时固定:,、绑缚松紧要适当,注意观察末端循环。,(三)对临时固定的器械的要求:,、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两端空隙处、骨突处要垫衬棉花软布。,如伤及重要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包扎过紧,超过一定的时限,可致肌群缺血而致死,经过机化形成疤痕组织,经过逐渐挛缩,形成特有畸形,并致重残。 (爪形手、爪形足),注意:,六、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外露骨端应

12、清除污物,进行消毒,纳入创口内,不易还纳的,可覆盖纱布,原位包扎。,现场处理后,要送到医院去治疗,要求动作要轻快,防震免撞,随时观察,警惕休克。,七、善后处理:,开放性骨折要在小时内送到医院。,八、功能锻练,(一)早期:,、时间:,整复后周内。,上下关节施用轻手法的抚摩、揉捏。,、目的:,促进肿胀消退,防止关节粘连。,、锻练:,(1)主动锻练:,固定肢体的肌肉静力性练习,肢体末端自主活动。,(2)被动锻练:,伤部及附近关节做按摩,伤部关节用搬法。,(二)中期:,、时间:,整复后周。,、目的:,促进血液循环,舒筋解挛,解决粘连。,、锻练:,(1)主动活动:,伤肢上下关节的自主活动,加强肌力练习。

13、,(2)被动活动:,在中期按摩的手法上,加大幅度、强度,增加摇晃、提弹、指针等。,(三)后期:,、时间:,整复后周。,、目的:,消除疤痕,通利关节,增强肌力。,、锻练:,(1)主动活动:,全面锻练,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动作。,(2)被动活动:,常见运动损伤,第一节 挫伤,互相冲撞、踢打、碰撞器械等。,一、概念:,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的某些部位引起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二、原因:,伴有内部器官损伤,休克。,三、症状:,、单纯型:,局部痛疼,肿胀,青紫、压痛,功能障碍。,、合并型:,四、处理:,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严重的要及时送医院。,、改进运动技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五、预防:,、训练、比赛需

14、要穿着一定的保护装置。,、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裁判要公正,严格。,第二节 肌肉拉伤,一、原理: 肌肉主动收缩超出负担能力;突然的被动拉长超出伸展能力,都可以导致肌肉拉伤。,二、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未达到活动所需要的状态。、疲劳,肌肉机能下降,协调性差。 、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不够,力量差。,、天气原因:天冷活动时间不够,肌肉活动不开;天热稍活动就出汗,误认为肌肉活动开了。,四、多发部位,、下肢:大腿 国绳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小腿三头肌;、躯干:腰背肌、腹直肌、斜方肌等。,三、损伤部位 一块肌肉因损伤的原因不同可致不同的部位损伤。 、被动损伤多致肌肉的起止点

15、和肌腹与肌腱的交界处 损伤; 、主动损伤多致肌肉的肌腹损伤。,、并可致筋膜和腱鞘的损伤。,五、损伤程度:,、肌微细损伤;,、肌纤维部分断裂;,、肌肉完全断裂;,、断裂者一端膨大,一端有凹陷。,六、症状:,、痛疼、肿胀、压痛、肌痉挛、功能障碍;,、抗阻实验为阳性();,、肌肉断裂者应送医院缝合。,七、处理:,、轻伤处理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无完全断裂者;,、合理安排运动量。,八、预防:,、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肌力和柔韧性锻练,屈肌和伸肌力量要平衡发展;,第三节 关节韧带损伤,一、概念:,关节韧带损伤主要是由间接外力作用引起的一种闭合性损伤。,二、损伤机制:,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

16、的运动,关节内外韧带受到过度的或猛烈的牵拉而造成损伤。,5、韧带完全断裂或撕脱时,关节有不稳定或松动感;,三、征象,1、局部疼痛、肿胀;,2、明显压痛;,3、功能障碍;,4、侧搬试验(+);,6、“X”线片确诊有无骨折。,四、处理:,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五、预防:,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2、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3、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韧带柔韧性练习;,第四节 滑囊炎,一、急性挫伤:,在外力的直接作用下使滑囊壁受到损伤而发生创伤性炎症。,二、慢性损伤:,局部负担量过大,致使滑囊壁受到反复摩擦,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改变。,三、征象:,压痛,肿胀,可摸到肿块,

17、疼痛明显,活动加剧。,1、急性:,2、慢性:,疼痛较轻,有肿块或小结节,做某一个动作时出现疼痛。,四、处理:,1、急性:,停止运动,外敷新伤药,止疼药,肿大大可抽液后再加压包扎,可向囊内注射考的松。,2、慢性:,针灸、理疗;严重影响运动的,可手术切除滑囊。,五、预防:,1、加强自我保护,掌握正确的倒地方法;,2、注意控制局部负担量。,第五节 腱鞘炎,一、损伤机制:,由于肌肉反复收缩,使肌腱与腱鞘发生过度摩擦,所引起的肌腱腱鞘创伤性炎症。,二、多发部位,1、桡骨茎突部腱鞘;,2、手指屈肌腱鞘;,3、肱二头长头肌腱腱鞘;,4、踝部、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腱鞘。,四、处理:,三、征象:,1、疼痛;,2、

18、肿胀;,3、压痛;,4、功能障碍;,另外,损伤的部位不同,其征象也各异。,1、减轻局部负担量;,2、局部固定;,3、外敷中药,4、理疗、针灸、穴位注射。,五、预防:,1、合理安排运动量;,2、准备活动要充分;,3、训练后要及时放松。,第六节 骨骺损伤,骨骺损伤是儿童少年常见的一种损伤。,骨骺板的强度比正常的肌腱要弱25倍。,(一)急性损伤:,一、损伤机制:,间接暴力所致。暴力有剪力、撕脱力、劈裂力、挤压力等;,局部负荷过大,肌肉反复收缩、牵扯所致。,(二)慢性损伤:,二、征象:,、有的还会出现畸形;,(一)急性损伤:,1、 明显的外伤史;,2、疼痛;,3、局部红肿;,4、压痛;,5、功能障碍;

19、,6、“X”线片显示与正常骨有异。,(二)慢性损伤(骨骺炎):,1、无明显的外伤史;,2、发病缓慢;,3、局部疼痛肿胀;,4、压痛;,5、运动受限,三、处理:,1、骨骺分离与骨折,处理原则与方法同骨折。,2、有骨骺损伤可疑者应休息,禁止负重三周以上;,3、骨骺炎要减少局部负荷,固定关节,中药外敷, 理疗,针灸,按摩。,第七节 髌骨劳损,一、 概念:,膝关节长期负担过度或反复的微细损伤积累而成。,二、损伤机制:,髌骨劳损是指髌骨软骨病和病故同缘腱止装置的慢性损伤的统称。,膝关节在130135度的半蹲位时,内外侧副韧带放松,主要靠髌骨和股四头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髌骨同缘腱止部和髌韧带承受的牵扯力,

20、以及髌、股相应关节面所承受的挤压力较大,若再发力加扭转,就会出现挤压,捻错、摩擦,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引起腱纤维出血、变性、增生、钙化和软骨细胞肿胀、纤维变性、龟裂、剥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三、征象:,8、“x”线片示,晚期髌、股关节间隙变窄,髌骨关节面,上下缘骨赘形成,髌韧带增厚或钙化。,1、早期膝软、膝痛、大运动量训练后明显,休息后消失;,2、严重时静止、行走都痛;,3、疼痛与膝关节的 动作有密切的关系;,4、半蹲痛,以单腿半蹲最为明显;,5、关节积液;,6、髌骨压痛检查(+);,7、抗阻伸膝试验(+);,四、处理:,至今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4、中药外敷。,1、站桩,1)高位半

21、蹲,髋、膝角度不宜过大;,2)尽可能长的时间;,3)每天12次。,2、主动直腿高抬,负重直腿高抬练习;,3、理疗、针灸、按摩;,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是防治髌骨劳损的积极手段。,五、预防:,4、加强医务监督。,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2、加强股四肌的力量训练;,3、注意放松;,第八节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本病多发于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一、原因,在一个时间内过多的用脚尖跑跳,动作没有缓冲。,(一)局部负担量过大,支撑反作用力大,增加了局部负担。,(二)场地过硬,二、损伤机制:,肌肉附着处的骨膜长期不断地受到牵扯,捩伤或紧张,使骨膜发生松弛所致伤。,(一)肌肉机械牵扯学说:,身体重力和

22、地面反作用力,反复作用于胫骨,再加上胫骨本身的形态结构的特点,使该部骨组织内部的应力受到改变和破坏,从而产生一种生理或病理的反应。,(二)应力学说,骨骼的“”形,在力的作用下,凸面受到伸展,而凹面受到挤压,拉张力大,抗应力也大时,骨组织可以提高应力,与外力的增加来保持平衡,表现为骨小梁的合理排列和骨皮质的增厚,发生良形生理反应。若负担不当,抗拉应力增长跟不上拉张力的增加,则引起骨膜松弛充血、出血,出现骨骼损伤性炎症。,重力和反作用力,反复作用是变化的主要外因;骨骼特点是变化的根据。,在负荷适宜时,上述两种因素都能改变骨膜血液循环,使骨膜增厚,骨质增粗加固,提高负荷能力,引起良好生理改变。,若负荷超出组织的适应能力,就会发生骨膜松弛或分离、充血、肿胀,骨膜下出血,以至局部骨质脱钙或断裂,产生骨折。,三、症状,、急性期多有局部肿胀(小腿下段为多);,、压痛,有局部,有散在;,、训练后出现痛疼,下蹲时痛疼加剧;,、有结节及肿块;,、“”线可诊断有无骨折。,四、处理:,绷带裹扎小腿,调整减少下肢运动量,继续运动。,(一)轻者早期:,运动后及时放松,温水浸浴,按摩,理疗,局部封闭,中药熏洗,以至停训。,(二)严重者:,、训练要循序渐进,运动量要合理。,五、预防:,4、注意运动后放松。,、正确掌握跑跳技术,注意放松和缓冲。,、避免在硬地上训练。,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