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0068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优秀名师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真题6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 (总分130分 考试时间130分钟) 一(25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巨型炼钢炉,无论有多少不xio( )子孙,无论有多少叛臣国贼,它永远炉火烧得通红,外质一旦进入,其中的杂质就会变成一缕( ()青烟消失,而其中的铁质就会dun( )造成为精钢。中国文化,是充满尊严的顽强,是抵y( )外侮( )的信念,是永不被摧毁的精神。 (,、课文默写。(10分) (1)白杨树算不得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

2、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2) ,归思方悠哉。(唐?_闻雁) (3)唐代白居易的诗歌池鹤中,表现出是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二句诗是:“ , 。” (4)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点名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5)抽刀断水水更流,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 ,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7)夕阳西下,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2?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3?正如世界著

3、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了。” 4?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5?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 B(? c(? D(? 4、请修改下面句子错误,将正确的句子写在句后的横线上。(4分) (1)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2)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4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杳:远

4、得不见踪影。井桐:?天井,院落。 (1)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的事,请说说理由。(2分)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2分) 二(60分) 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选段,回答6,9题(18分)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

5、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6、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分) 7、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

6、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5分) 8、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5分)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2分) 10、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这篇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请说出这种文体的一个特点。(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1,14题(13分) 恩施州的风雨桥 采遏乐 ?风雨桥兴时于汉未唐代,这种历史悠丸、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恩施州的风雨桥是与吊脚楼齐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又叫“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旧

7、时不通公路,只有条条青石板路穿山越岭,爬坡过河。而将条条青石板路在沟壑山涧连接起来的就是风雨桥。利川市毛坝风雨桥 ?恩施州的风雨桥大多由桥墩、桥面、桥廊、桥亭和桥硕组成,除桥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墩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两旁是桥廊,设有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盖有坚硬严实的黑瓦,建有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飞檐翅角楼亭,凡外露的术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雕龙绘凤,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 ?恩施

8、州的风雨桥,虽年代丸远,但很多至夸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内的毛坝风雨桥,建于公元l808年,距夸已200余年。桥全长32(5米,桥面宽3米,高40米。该桥全用木料建成,至夸仍奇迹般屹立不倒,为行人和当地村民畅行于青山两岸而默默地遮风挡雨。成丰县境内的十字路风雨桥,建于1916年。桥身全长63(4米,宽4(2米,通高8(78米。桥上是两层楼阁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瓦檐重重,周围四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着东西南北,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四条龙尾绕成塔顶,好似一台大轿行走在桥的中央。桥面用木板铺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圆木固定在桥墩上支撑,整个桥身结实、牢固,桥面平坦舒适。桥廊l3间,

9、亭廊相连,两边有漂亮的护栏,肾靠护栏的是条形长凳。桥下有3座梭子形的桥墩,墩与墩之间净跨10米,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任凭河水冲刷,桥墩依然坚固如初。一座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二三百年而不损,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 ?在恩施州,无论是村头还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风雨桥。村民们走亲访友,赶集逛街,耕田锄草,肩挑背扛,都要经过风雨桥。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密林将映的风雨桥,坐在两廊边的长凳之上,就可听到桥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过桥,也能听到那悠扬宛转的深山鸟语。天上云卷云舒,山间凤来雨去,只有在风雨桥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桥上歇脚,天热了在桥上乘凉,口渴了在桥上喝茶,

10、下雨了在桥上避雨,闲退时还可在桥上读书、聊天、话家常。这类木质鲒构长廊式桥梁建筑,不仅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夸、休息娱乐的理想去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恩施州的风雨桥,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木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4分) 12、第?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3、第?段主要采用了

11、哪两种说明方法?本段介绍十字路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分) 14、阅读第?段,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5,17题(12分) 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 ?“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海外媒体如是说。在震中,他们是把生机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老师;在震后,他们是趟过湍急的河流通报险情的勇者;在营救中,他们又是组织有序冲锋在前的志愿者。中国的“80后”“90后”们,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赞叹。 ?其实在我看来,“不自私”并不足以形容年轻一代在这段时间中的诸多动人行为。准确地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

12、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勇于承担的一代,是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从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说,灾区到处都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和人民子弟兵一样,“青年志愿者”也被灾区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如果把这次地震比作一次考试的话,中国的年轻一代考试合格他们有能力承担起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因为证实了这一点而充满希望。 ?今天,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令人欣慰的,也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今世界呈金字塔结构,少数的发达国家位居塔尖,中等收入的国家位居塔腰,发展中国家位居塔底。在一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个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下,穷国的精英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进入发达国家的塔尖,使自己率先享受

13、发达国家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和财富总是向发达国家转移,结果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先进,发展中国家被永远“锁定”在金字塔的底层。 ?这种格局就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成功之时,把爱国主义作为一条底线,不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培养。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年轻一代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被人怀疑的。有学者统计,近30年来,中国流出智力人才100多万,只有20%的人学成后返回祖国,大多数成了发达国家的成员。中国付出大量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智慧之果,被人家轻松摘取。更有一些中国的企业家,一边在国内赚钱,一边向

14、国外转移资产,很多都成了外国公民。 ?但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以及稍早一点海内外华人(如残疾青年金晶等)为了保卫奥运圣火而展现出的爱国热情,把这些担忧冲淡了人们深信,在关键时刻,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可以冲得上去,顶得住,担得起的 ?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0后”“90后”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怎样的一代人,(4分) (1)中心论点是: (2)他们是: 16、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既是第?段的论点,又是第?段论据的理由是什么,(4分) 17、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应删除掉,你同意吗,为什么

15、,(4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8,21题(17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

16、(?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才美不外见。 见:_ (1(2)执策而临之。 临: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 (4)去而顾之。 顾: _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 20、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 21、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 _ _ 三

17、(4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3、请以以“惊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12-2013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答案) 1、 肖、锻、御、l、w 2、 略 3、 B 4、 (1)删去“和汽水”(2)删去“能否” 5、 (1)冬季 “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6、指见到怪异现象,要镇静对待,不必大惊小怪。引用。 7、例如月食,古人认为是天狗吃月亮,实际是由于地球挡在

18、月亮与太阳之间,使月亮无法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8、鸣沙。?面部沙子细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晒得火热,?沙粒移动摩擦。 9、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10、事理说明文。示例:?介绍抽象事理,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一般采用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引用、做比较、分类别等等;?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1、本文主要介绍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历史悠久、结构造型和交通、观赏及文化艺术价值。 12、?除桥墩外全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以榫衔接;?桥面用木板铺就;?长廊式走道;?桥顶盖黑瓦,建有数层亭楼;?长廊和楼亭瓦檐头雕

19、绘形象。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列数字)。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14、便利:出行、歇脚、乘凉、喝茶、避雨;读书、聊天、话家常。说明方式:生动说明。 15、(1)中心论点:“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或“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2)他们是不自私的一代;勇于承担、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 16、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论点是因为它是对第一段的概括,它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言之有理即可); 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论据是因为它又是海外媒体的见解和主张,是证明作者观点的理论论据,它从理论上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17、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同意。删除掉使行文显得简洁、流畅,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 (2)不同意。因为它与第?段的观点至形成对比,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 18、(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19、(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20、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意思接近即可) 21、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