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168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优秀名师资料.doc(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第一单元 一 海燕 一 字音字形: (一) 字音: 高傲(o) 呻吟(shnyn) 翡翠(fi) (掠起(l) 困乏(f) 蜿蜒(wnyn) (二)形近的字: 崖(y):悬崖 享(xing):享受 涯(y):天涯 亨(hng):万事亨通 二 词语解释: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胆怯:胆小,畏

2、缩。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敏感:感觉敏锐。 争鸣:比喻学术上进行争辩。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

3、大。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1 (二).结构分析: 本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

4、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仿佛是三幅浓烈的油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这三幅画面中,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形象所着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第一部分(1至第6)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7至11)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11段至15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3.主题: 这首散文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

5、无产阶级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白杨礼赞 一 字音字形: (二) 字音: 无边无垠(yn) 坦荡如砥(d) 恹恹欲睡(yn yn) 虬枝(qi) (婆娑(su) 秀颀(q) 倔强(jing) 大毡子(zhn) (二)形近的字: 溶(rng):溶解 月色溶溶 砥(d):坦荡如砥 中流砥柱 ng):熔点 熔岩 底(d):底部 熔(r二 词语解释: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

6、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三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 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2 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

7、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四 课文内容分析: )题目解说: (一白杨礼赞是特殊时期茅盾先生写的一片出色的散文,作者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结构分析: 白杨礼赞一唱三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文风阳刚、雄壮,刻画了“白杨树”伟岸挺立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体意义。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

8、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中心,点明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3.主题: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

9、赞美在中国中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三 石榴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奇崛(j) 枯瘠(j) 玛瑙( mono ) 琢成(zhu) 犀利(x) 劈刀( p) 皓齿(ho ) 束缚( f ) 唾津(tu ) 潜溢(y) (二)形近的字: 妍(yn)争妍斗艳 缚(f)束缚 瓣(bn)花瓣 研(yn)研究 傅(f)师傅 辩(bin)辩论 博(b)渊博 辨(bin)辨别 搏(b)搏斗 二 词语解释: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劈刀: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竹子、木头等。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

10、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3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以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

11、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研究。旅日期间,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学术著作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创见颇多,影响很大。1949年北平解放后当选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时代等书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

12、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语)。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有郭沫若全集行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三种,于1982,1992年陆续出版。 2写作背景: 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郭沫若写了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

13、精神品格,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二)结构分析: 本文按照“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主题: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4 四 马说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祗(zh?) 骈(pin) 一石(dn) 食(s)马者 其真无马邪(y) (二)通假字:

14、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s 喂养。 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ci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y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xin 表现,显现。 二 字词积累: (一)重要字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虽有千里之能:即使。 (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况且;等同,一样。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其真无马邪,难道。 (二)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使动用法,

15、使尽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做动词,受屈辱。 (三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早孤,由嫂抚养。贞元进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言京包百姓穷困,请求缓征摇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效还后曾任国子博士、邢部侍郎等职。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赦还后任吏部诗郎,曾权京兆尹。卒溢”文”。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骄偶文风,提倡散体,其

16、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摆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好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叫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5 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

17、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二)结构分析: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段解】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解读】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手

18、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着就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段解】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解读】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

19、“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文。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手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法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段解】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解读】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法,同时为下旬蓄势,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2课文翻译: 6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

21、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3.主题: 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

22、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只辱干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

2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术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五 紫藤萝瀑布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迸溅(bng) 忍俊不禁(jn) 仙露琼浆(qing) 盘虬卧龙(qi) (二)形近的字: 瀑(p)瀑布 萝(lu)藤萝 绽(zhn)绽开 笼(lng)笼罩 曝(p)曝晒 箩(lu)箩筐 淀(din)沉淀 茏(lng)葱茏 二 词语解释: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江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7 仙露

24、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 ),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作者宗璞(1927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2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

25、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二).结构分析: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而这三部分又各有层次: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3.主题: 课文浓墨酣畅地描绘了盛开的紫藤萝

26、花的胜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赞花之情,由此赞美了新时代开创的新生活、新气象,阐发了花和人的不幸会时有发生,而生命的长河则永动不息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惜时而行、焕发活力的积极情怀。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四) 关于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

27、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8 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赏析: 这篇文章中,作者不同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他的生发于杨柳的“感想”,是一

28、种新的创意,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永不忘本,不忘父母这个根本,不忘祖国母亲这个根本 第二单元 六 纪念白求恩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派遣(qin) 狭隘(i) 满腔热忱(chn ) 拈轻怕重(nin) 以身殉职(xn) 鄙视(b) 冀(j) (二)形近的字: 殉(xn) 殉职 粹(cu) 纯粹 n) 徇私枉法 萃(cu) 荟萃 徇(x询(xn) 询问 瘁(cu) 鞠躬尽瘁 二 词语解释: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

29、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冷冷清清冷寂而凄凉。文章中是冷淡的意思。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鄙薄轻视。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

30、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长征 七律等。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9 讲。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

31、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 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 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 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 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 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二).结构分析: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

32、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主题: 纪念白求恩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七 敬业与乐业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教诲hu 禅师chn 拣择jin 佝偻gulu (蜩翼tio 羡慕xin 妥当tu 亵渎xi (二)形近的字: 骛(w) 心无旁骛 赌(d) 赌博 鹜(w) 趋之若鹜 睹(d) 耳闻目睹 堵(d) 堵塞 二 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

33、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10 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 容赦原谅赦免。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骈进一同前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

34、、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作的一篇演讲。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作者此篇演讲有矫正世风、改良国民的积极作用。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的对象是一群职业学校的的学生,为的是向他们说明对职业应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并说明如何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二)

35、.结构分析: 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主题: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八 多一些宽容 一 字音字形: 和谐(xi ) 豁(hu )达 胸襟(jn) 摒(bng)弃 迥(jing)异 芥蒂(ji d ) 嫉妒

36、(j d ) 11 二 词语解释: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淡泊:不追求名利。 摒弃:舍弃。 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迥异:完全不同的意思。 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三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谈人修养的文章,在当今社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课文通过有力的透彻的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四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1) 1(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宽以济猛,猛

37、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二)结构分析: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2、主题: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九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 字音: 脆弱( cu ru ) 平( yng )庸 卑( b )鄙 揣( chui )摩 诱( hu )惑 芦苇(l) 赫赫(h) 携(xi) 嘈杂(co) 沐浴(my) 缅怀(min) 萎缩(wi) 二 词语解释: 卑鄙b:(言行

38、)恶劣,不道德。 赫赫战功:显赫的成功。 12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嘈co杂:喧闹、杂乱。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揣chui摩:反复思考推求,这里是想像、推测的意思。 诱惑:引诱迷惑。 三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四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

39、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结构分析: 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第二部分(第2、3段):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段):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主题: 文章运用举例,引用等说理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谢朓(tio) 酣(hn) 扁(pin)舟 饯(jin)别

40、 校(jio)书 蓬莱(png li) 二 词语解释: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13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

41、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

42、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二)结构分析: 开头说:以往的岁月已经弃我而去,无法挽留;如今的岁月却只能使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接下来却陡然

43、一转,写秋高气爽、寥廓明净的天空,如此壮阔明朗的景色,使诗人不觉烦忧顿释,精神为之一振,“酣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五、六两句又从胸中情转到眼前景。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以谢朓自喻,说自己的诗像谢朓一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可以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情感转折,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必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为坚持自己理想,保持人格清白,誓不与昏乱现实妥协的决心。 (三)整体感知: 1、整体分析: 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

44、”;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14 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有着一泻千里之势,可谓奇矣。 第三、四句:借景抒情。上两句的壮志难酬而时不我待的苦闷之气吐出后,李白的心情为之一弛。第三句忽作转折,接以即席所见之景,第四句连类而下,始落到题面。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点明了饯别的地点和方式。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畅饮。酣,畅饮;高楼,谢朓楼。 第五、六句:接下来赞美李云的文章可上追两汉,有建安风骨;自己的文章,可与谢朓媲美。

45、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藏有仙家典籍。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和唐代的秘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唐人则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李云任秘书省校书郎,故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辞情慷慨,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的年号。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故诗中用“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指从建安(东汉末年,汉魏)到唐代之间的南朝。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大谢”,南朝齐代谢朓为“小谢”。清发:清新秀发,指谢朓的诗风。因李白非常推崇南朝诗人谢朓,这次又是以谢朓楼上饮酒,所以,他自喻小谢,显得非常自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 第七、八句:主客双方谈古论今,喝酒谈诗,豪放的李白情绪不禁高涨,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俱怀:两人都怀有(也可包括汉代作家、小谢)。逸兴:豪迈高雅的超越凡欲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览:同“揽”,摘取。 小结:可见,五到八句写了对才能的自负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第八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豪情达到极点。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而已,当他从幻想回到现实,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