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2224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优秀名师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 口算和估算【教学目标】一、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二、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三、 经历与他人交流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四、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1页例1、例2。【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我是口算小能手。809= 3005= 252= 7200= 1550= 2320=1660= 1330= 4020= 405= 7007= 5020=二、新知预习1自主阅读教材第51页例1,并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口算40030= 我能想到以下几种算法:(有几种算法就填几种)方

2、法一: 方法二: 比较以上算法,我认为方法( )比较简单。2口算32020=我能想到以下几种算法:(有几种算法就填几种)方法一: 方法二: 比较以上算法,我认为方法( )比较简单。3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上几个0。如:12030= 先算123=36,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就在36的后面添上2个0,所以12030=36004我会算啦!60700 15030 20270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先独自思考,再组内讨论完成下列问题(一)李叔叔在果园里摘了9箱桃,每箱能卖30元。这些桃能

3、卖多少元?1通过读题,我们知道李叔叔摘的桃共( )箱,这是李叔叔摘桃的箱数,也就是数量。每箱能卖( )元,这是一箱的价钱,也就是单价。问题是求这些桃能卖多少元,这是总共的价钱,也就是总价。2根据题意,要求这些桃能卖多少元,我们可以列出算式( )( )这就属于购物问题,购物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单价 数量 = ( ) 总价 单价 = ( ) 总价 数量 = ( )(二)李叔叔在果园里摘了9箱桃,共卖了270元。每箱桃卖多少元?(三)李叔叔在果园里摘桃,每箱能卖30元,共卖了270元。李叔叔摘了多少筐桃?二、我能想出解决的好方法李叔叔在果园里摘了91箱桃,每箱能卖198元。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元?

4、1思考:问题中“大约”表明这道题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我们应该采用( )的方法解决。2我的解决方案是: 3小组交流,听听别人的算法,小组长统计本组共有几种方案,并比较哪种方案最好。三、全班汇报交流四、小结: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分别把两个因数看作最接近它的( )数或( )数,然后再进行计算。2购物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过关练习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1.、2、3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2页例3、例4。【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我是口算小能手。122 305 252 34020 14020 301102笔算1232 2332 14533.说

5、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二、新知预习阅读教材第52页,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1读题:王叔叔到果园上班,每分行223米,12分到达,王叔叔家到果园有多少米?2我会解决。列式: 列竖式计算: 2 2 3 1 2 ( )-( )( )的积( )-( )( )的积 ( )-( )+( )的和 答: 3试一试,用竖式计算11432 31221 124134我的疑问: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各题例4、一列装载水果的列车从水果的列车从水果基地开往广州,平均每小时行128千米,需要28时到达。水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 分析题

6、意平均每小时行128千米是( ),需要28时是( ),求水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是求( )从这里我发现了一个数量关系式:( )( )=( )我还能根据以上关系式写出:( )( )=( )( )( )=( )这就是我们要掌握的“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2列式解决列式: 列竖式: 1 2 8 2 8 ( )-( )( )的积( )-( )( )的积 ( )-( )+( )的和 答: 思考:竖式计算12828时要注意( )二、全班讨论交流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两位数的( )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 )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的( )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7、,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 )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4注意:计算时,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三、全班交流“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过关练习1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4、5、6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课时 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口算8010 6020 5040 70020 2410 202002笔算3607 4068 14323二、新知预习自学课本第53页,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1 问题(一):张阿姨30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12030 (千克)2120

8、30在列竖式时,有两种算法:第一种: 1 2 0 3 0 0 0 0 -( )( )的积 3 6 0 -( )( )的积 3 6 0 0 -( )( )的和第二种:先算123 得( ),再在( )的后面添写( )个0。1 2 0 3 0 3 6 0 0 观察上面的两个竖式,第( )个竖式比较简便。3说一说:计算12030时,先算( )( ),表示( )个十乘( )个十,得到的是( )个百,所以要在( )的后面添上( )个0。4我会列竖式计算29060 = 40360 = 17025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尝试解决例5中的第二个问题,再在组内交流1问题(二):李叔叔18天一共包脐橙多少筐?

9、30418 = (筐)3 0 4 1 8 2 小组交流(1)用8304时,先用8乘4等于( ),向( )位进( ),再用8乘( )得0,加上进位的( ),在十位上写( ),最后用8乘( )得到( )个( ),所以百位上写( ),千位上写( )。(2)用10304时,得到( )个十,所以积末尾的4要对着( )位写。二、全班汇报交流过关练习1 笔算下列各题24030 = 20423 = 40536=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9题。问题解决第一课时 问题解决(一)【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6页例1及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我会换算:7km=( )m 25000m=( )km

10、2我会算:(用竖式)12070 10721 二、新知预习1我会解答:1台铺路机每天铺路450m,这台铺路机80天可以铺路多少米?由此题可以得出:每天铺路450米是工作效率,80天时工作时间,总共可以铺多少米是工作总量。所以,( )( )工作总量4我会进行信息转化。2台铺路机同时工作3小时,相当于1台铺路机工作( )小时,或相对于工作1小时需要( )台铺路机。你能举例或画图说明理由吗?小结:工程问题,我们计算的根据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转化,便于我们理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例1: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

11、长多少千米?一、认真读题,获取信息。1认真阅读例1后能整理和分析已知信息与问题。已知信息:( )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 )m,( )天可以完成任务。问题是:( )你是怎样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可以勾画出你认为关键、重要的字、词或句。)题中的信息和问题我不理解的是:( )2我能把这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整理如下:1台1天铺( )m。 2台( )天铺( )km。 3我的发现:题目中的长度单位是( ),问题中的长度单位是( )。所以,最后计算结果要把长度单位( )换成( )。二、自主探究,交流学习。1我找到了问题与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要求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其实就是求( )台铺路机(

12、 )天铺路的千米数。这个问题与哪个信息相关。(可以直接在题里打上记号 )2认真思考,我也学会了整合信息,化复杂为简单。这是一个解决铺路机做工多少的问题,工程问题主要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先算出2台铺路机每天铺的千米数,再求2台铺路机40天铺路的总长度。算式:3我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过关练习1数学书第56页课堂活动。2数学书第57页练习十三1、2、3题 问题解决第二课时 问题解决(二)【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6页例1及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我能记住这些数量关系。(1)、路程=()()速度=()()时间=()()(2)、工作总量=()() 工作效

13、率=()()工作时间=()()2我会填。(1)10月30日8时到19时经过了()小时。分析:开始时间是(),结束时间是(),经过时间=()()。列式()。(2)列车今天10时发车,第二天14时到达目的地,列车行驶了()时。分析:题中可知列车行驶时间不在同一天,出发时间是第()天的()时,到达时间是第()天的()时,第一天的结束时间是()时,第二天的开始时间是()时,所以第一天行驶时间=()( ),列式()。第二天的行驶时间=()(),列式()。两天共行驶时间=()+()。二、新知预习阅读教材第56、57页例2,获取有用的信息。认真阅读例2,学会看统计表,从统计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能整理和分析

14、得到:已知信息:列车的发车时间是();列车的到达时间是();列车平均运行速度是()。问题是:()你是怎样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可以勾画出你认为关键、重要的字、词或句。)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函数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15、一、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整理如下9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想等,圆外切四边形对边相等,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由已知信息和可以求出列车的运行的();已知信息告诉我们列车运行的();问题问铁路长多少千米就是问列车的运行的()。增减性:若a0,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整合信息,化复杂为简单这是一个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依据:速度时间=路程。145.286.3加与减(三)2 P81-83已知速度是(),时间不知道,可以根据由已知信息和求出。所以此题的解题过程是:(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顶点在原点且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特例,此时常数b=c=0.先计算火车运行的时间,列式: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就求出路程,也就是铁路的长,列式: 答: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km。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三、小组讨论交流。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从统计表中获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关练习=0 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1一辆货车从蔬菜基地运送蔬菜到新新菜市场销售,该蔬菜基地距离新新菜市场一共有多少千米?发车时间到达时间行驶速度9时第二天11时126千米/时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三第4、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