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5425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优秀名师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必修 2 知识点 1、圆柱是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是由直角梯形旋转得到,球是由半圆旋转得到. 2、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 3、圆柱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矩形,俯视图是圆;圆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圆台的 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俯视图是两个同心圆;球的三视图都是圆. 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设棱柱的高为 h ,底面多边形的周长为 c ,则直棱柱的侧面积 S直棱柱侧面积= ch ;(2)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设正棱锥底面正多边形的边长为 a ,底面周长

2、为 c ,斜高为 h ,则正1 1 nah = ch ; 2 2 (3)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设正 n 棱台的上底面、下底面边长分别为 a 、 a ,对应的周长分别为 c 、n 棱锥的侧面积 S 正棱柱侧面积 =1 1 c ,斜高为 h ,则正 n 棱台的侧面积 S正棱台侧面积 = n ( a + a) h = ( c + c) h ; 2 2(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母线长为 l ,则圆柱的底面面积为 柱的表面积r2,侧面积为 2 rl ,圆S圆柱表面积= 2 r ( r + l ) ;r , 母 线 长 为 l , 则 圆 锥 的 侧 面 积 为

3、 rl , 表 面 积(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S圆锥表面积= r (r + l ) ;(6)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设圆台的两底面半径分别为 r 、 r ,母线长为 l ,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积 S圆台表面积 = (r 2( r + r ) l ,表面+ r2 + r l + rl) ;= 4 r 2 .(7)设球的半径为 R ,则球的表面积 S表面积 5、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设柱体(棱柱、圆柱)的底面积为 S ,高为 h ,则柱体的体积VV柱体= Sh ;(2)设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为 S ,高为 h ,则锥体的体积1 = Sh ; 锥体 3(3)设台体(棱台

4、、圆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为 S 、 S ,高为 h ,则台体的体积V台体1 = h S + SS + S 3();(4)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高为 h ,则圆柱的体积VV圆柱= r 2h ;(5)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 ,高为 h ,则圆锥的体积圆锥1 = r 2h ; 3(6)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 、 r ,高为 h ,则圆台的体积V圆台2 1 = h r2 + rr + r / 3();1(7)设球的半径为 R ,则球的体积V球4 = R3 . 36、平面的特征:平的,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 7、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

5、此平面内. 数学符号表示: l, l, , l 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数学符号表示: , , C三点不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 , C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数学符号表示: = l且l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a / b, b / c a / c8、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6、相等或互补.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9、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a , b , a / b a /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a / , a , = b a / b1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a , b , a b = , a / , b / / (2)垂直于同一条直

7、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a , a /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 , /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数学符号表示: / , a a /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 , = a, = b a / b1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数学符号表示: m , n , m n = , l m, l n l (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8、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数学符号表示: a / b, a b (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那么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数学符号表示: / ,a a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a , b a / b 1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表示: a , a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表示: , 14、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0= b, a , a b a 90)的步骤:(1)选择适当的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

9、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 (2)将这个角放入某一个三角形中. (3)在这个三角形中,计算这个角的大小,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便易求此角大小. 15、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0 90)的步骤:(1)在斜线上找适当的点,过该点作平面的垂线,连结垂足和斜足,则斜线与射影的夹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将这个角放入某一个三角形中. (3)在这个三角形中,计算这个角的大小,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便易求此角大小. 16、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0 180)的步骤:(1)在二面角的棱上找适当的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即为

10、二面角的平面角. (2)将这个角放入某一个三角形中. (3)在这个三角形中,计算这个角的大小,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便易求此角大小.17、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 0 180 ) ,斜率为 k ,则 k = tan . 2 当=2时,斜率不存在.(2)当 0 90时, k 0 ;当 90 180=时, k r 2 ; a ) 2 + ( y0 b ) 2 0)为半径的圆;(1)当 D21 D E + E 2 4 F 0 时,表示以 , 为圆心, D2 + E 2 4F 2 2 2(2)当 D2 D E + E 2 4 F = 0 时,表示一个点

11、 , ; 2 2+ E 2 4 F 0 时,不表示任何图形.(3)当 D22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 直 线 l : x +y + C = 0 与 圆 C :( x a ) 2 + ( y b) 2 = r 2 , 圆 心 到 直 线 的 距 离 d =Aa + Bb + C A2 + B2,方程组 Ax + By + C = 0 , 为方程组消去一元后得到的方程的判别式,则: 2 2 2 (x a) + ( y b) = r 0 方程组有两组实数解; (2)相切 d = r = 0 方程组有一组实数解; (3)相离 d r r1 + r2 ;(2) C1 与 C2 相切 C1C2 = r

12、1 + r2 ; C1C2 = r1 r2;r1 r2 C1C2 r1 + r2 ; C1C2 r1 r2. 与(4) C1 与 C2 内切 x 2 + y 2 + D1 x + E1 y + F1 = 0x 2 + y 2 + D2 x + E2 y + F2 = 0交 点 的 圆 的 方 程( x 2 + y 2 + D1 x + E1 y + F )1 + ( x 2 + y 2 + D2 x + E2 y + F2 ) = 0 ( 1) .当= 1 时,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31、点 ( a, b, c) 关于坐标平面、坐标轴及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 a, b, c) ;

13、(2)关于 xoz 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 ( a, b, c) ;( a, b, c) ; (4)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a, b, c) ;(1)关于 xoy 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 (3)关于 yoz 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6(5)关于 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7)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 a, b, c) ; ( a, b, c) ;(6)关于 z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 b, c) ;32 点 P ( x1 , y1 , z1 ) , P ( x2 , y2 , z2 ) 间的距离 1 2 点 P (0, 0, 0) , P ( x, y , z ) 间的距离 1 2P P2 = ( x2 x1 ) 2 + ( y2 y1 ) 2 + ( z2 z1 ) 2 1.,P P2= x 2 + y 2 + z 2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