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8643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优秀名师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考点名师精讲硝酸考点25硝酸 1(复习重点 1、记住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硝酸的化学性质。 3、掌握实验室制取硝酸的方法。 4、掌握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常识性了解其主要生成过程。了解NO 和NO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22(难点聚焦 一、 物理性质 纯净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因为它的晶体为分子 晶体,所以它的熔沸点较低。因为硝酸分子为强极性分子,所以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浓硝酸为挥发性酸,打开瓶盖露置于空气中,瓶口上方观察到白雾。 二、 化学性质 +-硝酸溶

2、于水发生完全电离:HNO=H+NO,常用浓硝酸中,硝酸也是以离子形成存 33在于水溶液中,因此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是一种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它本身的特性。 1、硝酸的不稳定性 4e ? 4HNO 2HO+4NO?+O? 3222或光照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光越强分解越快。为了防止硝酸的分 解,必须把它盛在棕色瓶里密封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常用浓硝酸略带黄色,是因为少部分硝酸分解而产生的NO气体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 2如果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再溶于水时,该混合气可被水完全吸收,无残留气体。这是因为收集到的气体中=4:1溶于水时,发生反应:V:VN

3、OO224NO+O+2HO=4HNO,恰好均被完全吸收。 22232、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有氧化性。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 同浓度的硝酸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硝酸能氧化除Pt、Au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还能氧化2+许多非金属(如碳、硫、磷),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HS、NaSO、SO、HBr、HI、Fe、22322+Sn,松节油、锯未等)。如: 铜、汞、银等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一般认为生成硝酸盐和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通常需加热,产生金属硝酸盐和一氧化氮,在反应中硝酸均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Cu+4HNO(浓)= Cu (NO)+2NO?+2HO

4、? 33222? 3Cu+8HNO(稀) 3Cu (NO)+2NO?+4HO ? 3322上述两反应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2+-Cu+4H+2NO=Cu+2NO?+2HO 322+3+-3 Cu+4H+2NO=2Cu+2NO?+4HO 32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还原产物的价态来判断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必须肯定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氧化性。同时必须切实知道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产生气体(氮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即使产生NO和NO的混合气体亦是如此。 2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取NO气体,用平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组合实验装置,由2于反应剧烈,可控制滴加浓硝酸的速率控制产生NO的速率,

5、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2气体,多余的NO气体可用碱液吸收。该制取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反应?可作为实验室制2?取NO的反应,装置选择固+液 气的装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铝、铁遇冷的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即浓硝酸将它们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进一步反应的缘故。 铁在过量的浓硝酸中加热发生反应为: ? Fe+6HNO(浓) Fe (NO)+3NO?+3HO 33322过量的铁在稀硝酸中发生反应为: ? 3Fe+8HNO(稀) 3Fe (NO)+2NO?+4HO 3322活泼金属跟稀硝酸反应,由于金属的强还原性,还原产物较为复杂。例如:4Mg+10HNO3(稀)=4Mg (NO)

6、+NHNO+3HO。 32432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能使Pt、Au溶解。 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在热而浓的硝酸中剧烈反应: ? C + 4HNO(浓) CO?+4NO?+2HO 3222?S + 6HNO(浓) HSO+6 NO?+4HO 32422?P + 5HNO(浓) HPO+5 NO?+HO 33422? P+ 20HNO(浓) 4HPO+20 NO?+4HO 4 33422某些还原性的化合物能被硝酸氧化: 3NaSO+2HNO(稀)=3NaSO+2NO?+HO 2332423HS+2HNO=3S+2NO+4HO 232? 2NaBr+4HNO(稀)2NaNO+2NO?+Br?

7、+HO 332226KI+8HNO(稀)=6KNO+I+2NO?+4HO 3322三、 硝酸的制法 1、硝酸的实验室制法 硝酸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室里可以把硝酸盐跟浓硫酸共同加热来制取。反应为: ? NaNO+HSO(浓) NaHSO+HNO? 32443装置图: 注意:加热时最好微热。因为HNO受热易分解。制得的硝酸常略显黄色,是因为溶有3少量NO的缘故。 22、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两个阶段 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氮化氮被水吸收而生成硝酸 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 4NH(气)+5O(气) 4NO(气)+6HO(气)+907KJ 3222NO(气)+O(气

8、)= 2NO(气)+113kJ 223NO(气)+ HO(液)= 2HNO(液)+NO(气)+136KJ 223设备:氧化炉、吸收塔 吸收剂:水或稀硝酸 浓缩剂:硝酸镁或浓硫酸 尾气吸收剂:氢氧化钠溶液。(NO+NO+NaOH=2NaNO+HO) 222注意点: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吸收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NO22 溶于水又生成HNO和NO,经过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3转化 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因此起始物和反应终产物物质的量间关系为:1molNH 31molHNO。 33(例题精讲 例1、1.92gCu片与定量的浓HNO作用,当收集到NO和NO气

9、体共1.12L时(标准32状况),金属铜恰好全部作用。则反应中消耗HNO_mol被还原的HNO_mol,33转移电子_mol。 1.92g解析:n=n2=2=0.06mol eCu64g/mol1.12Lnn=0.05mol ,NO,NO被还原HNO2322.4L/mol1.92g2+0.05mol=0.11mol n,n,2,n,CuNO,NO总HNO2364g/mol答案:0.11、0.05、0.06。 例2、现有下列三个方案用于制取硝酸铜,要求:?不污染环境 ?原料利用率高。请对下列三个方案加以评价。 方案一:用铜屑与浓硝酸作用。 方案二:用铜屑与中等浓度的硝酸作用,生成的NO和NO气体

10、用NaOH吸收。 2方案三:先将铜屑在空气中灼热,使其完全氧化,再用硝酸溶解上述产物。 ? 解析:方案一的制备反应为:Cu+4HNO(浓) Cu (NO)+2NO?+2HO。制备332221mol Cu (NO)需4mol HNO,反应放出的NO未处理,对环境有污染。方案二的制备除含3232方案一反应外还有反应:3Cu+8HNO=3Cu (NO)+2NO?+4HO,制备1mol Cu (NO)需3322328,4mol HNO。反应放出的NO和NO可基本被吸收,对环境污染较小。方案三的制备反323? 应也有两个:2Cu+O2CuO, CuO+2HNO=Cu (NO)+HO,制备1mol Cu

11、(NO)需2 3322322molHNO,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 3答案:由上综合分析可知,方案三最合理。 例3、在锌跟稀硝酸反应时,若参加反应的锌与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时,则被还原的HNO和未被还原的H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3A、2:5 B、1:4 C、1:5 D、1:9 解析:Zn与HNO的物质的量比为1:2.5即4:10。 3则:4Zn+10HNO=4Zn (NO)+NO?+5HO ? 332224Zn+10HNO=4Zn (NO)+NHNO?+3HO ? 332432按反应?n:n=1:4,按反应? 被还原HNO未被还原HNO33n:n=1:9 被还原HNO未被还原HN

12、O33答案:BD。 3例4、工业上由氮气制得氨气,氨再经催化氧化最终制得硝酸,如用去标准状况下560m空气中的氮气(按N占空气体积的4/5计算),则理论上可制得12mol/ L的硝酸多少立方米2(设反应过程中氮损失16%), 解析:生成硝酸的体积为V N 2NH2HNO 23 31 2 4333560m,10L/m335 V10L/m12mol/L ,86%22.4L/mol4333560m,10L/m5,86%122.4L/mol ,332V,10L/m,12mol/L3V=2.8m 3答:理论上可制得2.8m12mol/L的硝酸。 例5.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

13、H,?NO,进行喷泉实验。32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B.?,? C.?=? D.不能确定 解析:可先设烧瓶容积为1L,则NH瓶中水充满整个烧瓶,NO瓶中水充满烧瓶的2/3,如在标321mol22.4准状况下测定,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NO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31L12,mol22.43c=。参考答案:C 2L3+例6.从某些性质看,NH与HO相当,NH与HO,NH与O都有相当关系,下列有324322关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 NHCl+KNH=KCl+2NH? 423B. M+2NH=M(NH)+H?(M为二价活泼金属) 3222C. 2NHC

14、l+MNH=MCl+NH 423D. 2NHCl+MO=M(NH)+2HCl+HO 4222解析:A中KNH可看成KOH,反应正确,B中NH可看成HO,反应正确,C中MNH可看成232MO,反应同样也正确,而D中若将NHCl看成HOCl即HCl,则有反应432NHCl+MO=MCl+NH?+HO 42324(实战演练 一、 选择题: 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剂变红 B、硝酸(过量)能与NaSO反应,但不生成SO232 C、稀硝酸可与NaS反应制得HS 22D、在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溶液呈蓝色 2、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中,主要由于跟血红蛋

15、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是( ) A、SO B、CO C、NO D、CO 223、某二价金属跟硝酸反应时,金属与硝酸所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则反应中唯 一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 A、NH B、NO C、NO D、NO 3224、可不用棕色瓶存放,但必须用玻璃塞试剂瓶存放的药品是( ) A、氯水 B、硝酸银溶液 C、液溴 D、烧碱 5、Cu粉放A稀HSO中,加热后也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Cu粉质量减少,而 24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生成,此盐是( )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磷酸盐 6、下列酸的酸酐难以由单质间直接化合生成的有( ) A、HCO B、HNO C、HSO D

16、、HSO 23323247、下列反应中,既能表现出硝酸的酸性,又能表现出其氧化性的是( ) A、FeO+HNOB、Al (OH)+HNO233 33 C、C+HNO(浓) D、Cu+HNO 338、当三份Cu粉分别与过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 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三份Cu粉的质量比为(不考虑NO转化成NO和反应生成气体224的溶解) A、3:1:2 B、3:2:2 C、1:1:2 D、2:6:3 9、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能用铝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少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

17、内酸液的浓度均降低 NO10、按右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mLNO,然后间歇而缓慢 地通入8mLO。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2O2A、试管内气体呈棕红色 B、试管内气体为无色是NO OH2C、试管内气体为无色是O D、试管内液面高度上升 2二、 填空: 11、工业上制硝酸时,为使50%的硝酸转变为96%以上的硝酸,可采取的描施是 _。 12、检验硝酸钠晶体中硝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 三、 推断 13、A、B、C、D、E五种物质能按图示变化(反应条件略): DAOO22?若A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则A、B、C、D、E的化学式分别 H为:A_, B_, C_, D_, E_。 OH

18、2C2?若A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则A、B、C、D、E的化学式分别EOCu2B是:A_, B_, C_, D_, E_。 14、下图中的每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和C 为无色气体。 2 2 盐酸木炭 + +Na O + A D ()? I 加热 M B F G +NaOH +D +Cu C E ?催化剂?() II 填写下列空白: 物质M可以是_,C是_,F是_。 ?反应(I)的化学方程是_。 ?反应(II)的离子方程是_。 一、选择题: 1、BD 2、CD 3、B 4、C 5、C 6、BD 7、D 8、A 9、AD 、BD 10二、填空: 11、加入硝酸镁晶体或浓硫酸后进行蒸馏

19、。 12、取少许晶体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后,插入一根螺旋状粗铜丝,如有红棕色 气体迅速产生,即证明晶体中有硝酸根离子。 三、推断 13、?S,HS,SO,SO,HSO22324 ?N,NH,NO,NO,HNO 232314、?NHHCO或(NH)CO,NH,NO4342332 ?2CO+2NaO=2NaCO+O 222232-+2+?3Cu+2NO+8H=3Cu+2NO?+4HO 32考点26 (习题课) 无机物的推断 1( 复习重点: 1、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元素(CL、Br、N、S、H、O、Si、Na、Mg、Al、Fe、Cu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是

20、分析解决推断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2、 以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学生自我的知识框架 3、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框图题两大题型,解选择题要谨防题设的陷井。解框图题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特殊性质找到题眼后顺藤摸瓜,另一种是缩小范围后发散推理。 2(难点聚焦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COHClOHCO,请233分析下列反应: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

21、lO + CO+HO=NaHCO+HClO 22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NaHCO=NaCl+CO?+HClO 232-(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OHClO+OH,所以2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3+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Fe+3HO=Fe(OH)?+3HClO 23-(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 2+ - -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2Fe+ 5ClO+ 5HO = 2Fe(OH)?+Cl+ 4HClO 23-2-2-漂白粉遇亚硫

22、酸酸盐:ClO+SO=Cl+SO 34,(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 ,22+-(5)次氯酸钙中的Ca、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 Ca(ClO)+CO+HO=CaCO?+2HClO 2223注意理解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跟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的差异: Ca(ClO)+NaCO=CaCO?+2NaClO 2233Ca(ClO)+NaHCO=CaCO?+HClO+NaClO 2333(碳、硅及化合物的联系网络 4(氧及其化合物相互联系 5(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 3(例题精讲 -、2+例1、(2003江苏高考)对某酸性溶液(可

23、能含有Br、SO、HSO、NH)分别进行如4234下实验: (1)、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 (2)、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加入氯气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2HNO。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3( ) 2+A、Br B、SO C、HSOD、NH 423 4答案(B) 点评:少数学生误选AB,这部分学生主要对溴水的颜色印象不深所致。 例2、(99全国高考)提示: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单质F 单质 C 单 加稀酸L 粉状化 合物A 在一定条

24、红褐色 加NH?HO 32溶液E 沉淀G 件下反应 通空气 粉状 化合物 加固体NaOH 化合物H 单质B D 加过量 溶液I 熔融 稀酸L 加强碱溶液 加水 加氨水沉淀J 单质F 溶液K 加强碱溶液 (1)、单质F是 (2)、写出由E生成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 (4)、由C?E+F若改为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 2+答案:(1)H (2)4Fe+8NH?HO+O+2HO=4Fe(OH)?+8NH或 23222342+Fe+2NH?HO=Fe(OH)?+2NH 4Fe(OH)+O+2HO=4Fe(OH) 322422233+ (3)Al和

25、Na(4)HSO或HNO243 点评:这道题较容易,但可以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基础是否扎实,更重要的式测试同学们的解题+习惯是否细心,如是否按要求答题,思考问题是否全面如第(3)问是否漏掉Na。 例3、(97全国高考题)如图已知(1)化合物E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2)化合物F是不成盐的氧化物(3)单质D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反应: 化合物A 化合物E 高温反应(1) 化合物F 单质B 高温反应(2) 单质G 燃烧反应(3) 化合物C 单质H 化合物I 单质D 室温反应(4) 据此请填空 (1) 化合物F是 (2)化合物I是 (3) 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温 答案

26、:(1)CO (2)HF (3)C+HO=H+CO (4)2HO+2F=4HF+O 22222点评:此题从反应条件入手,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特性,如白色浆状物,不成盐氧化物,能与稀有气体反应等。 例4、(2003北京卷) A、B、C是短周期IA和?A族的碳酸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m、 A、Bm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HCl)、n(HCl)、n(HCl),已知CABCm=m+m,n(HCl)=n(HCl)+n(HCl)请填空: ABC,ABC(1)写出短周期IA和?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 (2)若以M、M、M分别表示A、B、C的相对

27、分子质量试写出M、M、M三者的相互ABCABC关系式 (3) A的正确选择有 种,其化学式为 (4) 若和B为?A的碳酸盐,.C为第IA碳酸盐,则A、B、C的化学式依次为 m:m=1: AC答案:(1) 碳酸锂、碳酸铍、碳酸钠、碳酸镁 (2)m/M = m/M + m/M AABBCC(3)两 LiCO MgCO (4) MgCO Be CO Na CO 1.05 2333 3 23 点评:此题一是考查学生对不太常见的(Li、Be)元素的熟悉程度,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将数学思维方法运用于化学推理的能力。 小结:要解答好无机推断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织好知识网 (2)掌握一些物质

28、特)培养分析推理及发散思维能力(4)要有耐心细致的习惯(5)要有规范的表述。 性(3例5A、B、C是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甲、乙两种化合物中,不含有组成A元素的化合物是_,不含组成B元素的化合物是_(用“甲”、“乙”填写)。 (2)单质A是_(填“金属”、“非金属”或“既可以是金属又可以是非金属”)。 (3)若单质A是_,则单质B、C分别是_;若单质A是_,则单B、C分别是_;若单质A是_,则单质B、C分别是_。 (1)从图中可发现下列反应关系:“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故甲中不含A解析元素;“单质A

29、+单质C?化合物乙”,故乙中不含有B元素。 (2)从图示信息进行转换,可提炼出“单质A+ 化合物甲?单质B+化合物乙”该反应属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结合铝热反应可获得下列各种可能:(a)A为铝、B为铁、C为氧气等(铝与金属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铜、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等多种氧化物进行的反应,因而可得出多组答案。但由于题中限定了是短周期元素,可排除这些可能性)。 第二种情况: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单质。结合一些反应实例可获得答案(b)A、B、C依次为(下同)Cl、S、H;(c)O、S、H;(d)F、O、H。(还可进一步分析:反应中2

30、222222单质表现了何种性质,总结出:氧化性AB。)这样,就可进而获得更多答案(e)Cl、Br、22H;(f)Cl、I、H;(g)Br、I、H;(h)I、S、H;(I)C、H、O(制水煤气);(j)C、Si、22222222222O(工业上制硅);(k)Br、S、H;(l)Cl、N、H;(m)Si、H、F。 22222222第三种情况: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4)Mg、C、O。 2第四种情况: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o)H、Cu、O;(p)H、Fe、O;(q)C、Cu、2222O(由于铁、铜等不是短周期元素,所以不合题意)。 2答案为:(1)甲;乙。 (2)单质A可以是金属也可以

31、是非金属。 (3)可以有多组答案(见思路精析)。 例6(2004年高考江苏化学试题):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F ,Y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molB通过反应?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 为:催化剂答案:(1)HO;N;Ag;HCl。(2)4NH+5O4NO+6HO。(3)AgN。 223223,简析:抓住题中某一条信息可立即推出G是NH、Y是HCl、K是AgCl。再根据G是3

32、氨气可逆向推得A是水、D是H、C是O、E是N,正向推出J是NO(跟“反应?是工222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相吻合)。这里要求解题者在推理过程中能够敏捷地抓住题给信息从不同方向作出有用的判断,测试思维的灵活性。 由K是氯化银、Y是盐酸可推出I是硝酸银,进而可得出X是硝酸。所以H是二氧化氮,F是单质银。这里主要测试解题者能否在一个全新的问题背景中,运用已掌握的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作出判断。 综合以上信息可得知,B物质中含有银、氮两种元素,利用题给数据可计算出B的化学式为AgN。这一问难度较高,这是下面三个原因:第一,这一问是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3之上的,若答不出前几问,就无法回答这一问;第二,需经过定

33、量计算才能作出判断;第三,“AgN”是高中化学中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物质,有的考生想不到或不敢相信自己的计算结3果。 4(实战演练 1、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粉(不发生反应),若再加入某种盐,则铜粉可以逐渐溶解,符合此条件的盐是 ( ) A、Fe(NO) B、ZnSO C、NaHCO D、NaHSO 33434溶液中通入SO至饱和,此过程看不到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变2、向BaCl22浑浊,加入的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 ) A、FeCl溶液 B、AlCl溶液 C、NaS溶液 D、AgNO溶液 33233、某白色固体可能由?NHCl ?AlCl ?NaCl ?AgNO ?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34、组成,此固体433投入水中得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原固体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肯定存在? B、至少存在?和? C、无法确定有无? D、至少存在?、?、? 4、向一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沉淀生成,且所得沉淀量与所加硫酸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可能是 ( ) A、NaAlO与NaSO的混合溶液 2223B、NaSiO和NaCO的混合溶液 2323C、AlCl与CuSO的混合溶液 34D、NaSO与NaS的混合溶液 2325、F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在加热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和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22 HO和某一种气体,

35、该气体是下列物质中的 ( ) 2A、H B、HF C、OF D、O 2226、某KCO样品中含有NaCO、KNO和Ba(NO)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232332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2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KNO和NaCO,没有Ba(NO)3232 B、肯定有KNO,没有Ba(NO),可能有NaCO 3223C、肯定有NaCO和Ba(NO)可能有KNO 2323D、无法判断 +2+-+2-2-7、在一接近中性的含Na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Fe、Br、CO、I、SO6种离子中433的几种,进行以下

36、实验?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向橙黄色溶液中加入BaCl溶液时无沉淀生成,?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可以推断该2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 ) +-2-+2-A、NH、Br、SO B、NH、SO、I 43432+-2-2+2-C、Fe、I、SO D、Fe、CO、I 33-8、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是OH的性质,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 A、取KOH、Ba(OH)、Ca(OH)溶液分别与酚酞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22B、取NaOH、NaCl、HCl溶液分别与酚酞试剂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C、向滴有酚酞的25.0ml 0.10mol/L盐酸中,逐

37、滴滴加20.0ml 0.10mol/L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向滴有酚酞的20.0ml 0.10mol/L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25.0ml 0.10mol/L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9、为了使鱼苗顺利运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保持适量氧气 ?使鱼苗呼出的CO及时排2出 ?防止细菌大量繁殖,已知下列物质加入水中都可以起到供氧杀菌的作用,在长距离储运鱼苗的水中,最好加入 ( ) A、NaO B、氯水 C、CaO D、HO 2222210、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暗,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此盐是 ( )

38、A、氟化银 B、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11、将固体X投入足量的液体Y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则X和Y分别是 ( )A、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 B、电石和纯碱溶液 C、明矾和小苏打溶液 D、锌和稀硫酸 12、某盐溶液滴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再滴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有白色沉淀,则该盐可能是 ( ) A、MgCl B、FeSO C、NaSO D、ZnSO 2423413、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HO(气)、H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222(假定每次处理均完全反应):?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 ?通过赤热的氧化铜,固体变为红色 ?通过白色硫酸铜时,粉末变为蓝色 ?

39、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 ) A、一定含有CO、HO,可能含有H、CO 222B、一定含有HO、CO,可能含有CO、H 222C、一定含有CO、CO,可能含有HO、H 222D、一定含有CO、H,可能含有HO、CO 2 2214、下列关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向溶液中先加足量稀HCl,无现象,再加B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溶 22- 液中一定含有SO 4B、向某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现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 3+ 定含有Al C、向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并产 2- 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40、,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 3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原溶液中一 + 定含有Na,无K 15、有NaO、NaO、NaHCO、NaCO、NaCl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222323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放出的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若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加热后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加热前有所增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O B、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CO和NaCl C、混合223物中是否含NaCO和NaCl无法确定 23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O和NaCl 22S、SO、HB

41、r、CO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16、一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222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分,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另一份加2入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 A、一定有SO B、可能有SO 22C、肯定没有HS和HBr D、无法肯定是否有HBr 2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间化学反应关系的图示,其中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E、F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为强酸性溶液,H为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酸的白色固体,试回答: A溶液 E气体 电解 HO 2产物之一 C溶液 G溶液 F气体 B溶液 B溶液 盐酸 D沉淀 B溶液

42、H溶液 E水溶液 (1)写出化学式:A B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C E ? D H ? E + F + HO G 22、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粉末,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间转化关系 溶 液 C +HOO +H22A 无水CuSO4 气体丙 蓝 色 气 体 甲 点燃 +溶液C +HO 气 体 乙 气体丁 溶液E 2块状 固体B 悬浊液D 请填写下列空白: ?固体B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式为 ?利用上图中有关物质实现D C的转化,写出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在上述变化中生成的气体丁可以使悬浊液D完全溶解,写出完全溶解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若甲气体与乙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则所需A和

43、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和Cl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通入100ml 1.0mol/LNaOH溶液中,图3、由H22甲表示溶液中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溶液的电导性随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推断并填空: 图甲 图乙 ?图甲表示溶液中 离子的变化曲线; ?对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当通入的混合气体体积大于V时引起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主要1阴、阳离子是 ; ?当n=0.01mol时,光照前的混合气体中H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24、下图中A是一种正盐,D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不论X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

44、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Y Y E A B C D x x 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一种元素 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A是 Y是 Z是 ?当X是强碱时,E是 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X是强酸时,E是 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无机物,A、B、C中含同一种元素R,不含R的产物已略去,如下图所示主要反应关系: B ?A与NaOH溶液反应,既可生成B又可生成C, NaOH A 还可以生成B和C,若A为氧化物,则A的化学 溶液 C 式(写出两种) 、 ;若A为 气态氢化物,B中含有A中两种元素,试写出C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 ;若A为一种铝盐,则B、

45、C的化学式分别为 、 。 ?若A的单质与NaOH溶液无论何种物质的量之比反应,产物必为B和C,设R元素在化合物A、B、C中的化合价分别为x、y、z,则x、y、z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2+2+6、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中含有的Mg、Ca杂质离子。试根据图中3编号确定对应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式。 ,(7) AlCl溶液 白色沉淀(6) 3,(4)至沉淀 3+Al 溶液(2) 不再溶解 2+Ca +(1) 溶液(5) -Cl 2+Mg 白色沉淀(3) (1) ;(2) ;(3) ;(4) ; (5) ;(6) ;(7) 。 7、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C 气体 ?过量CO X 过量盐酸 完全反应 X A B ? ? D E F 固体 酸性溶液 无色气体 (1)写出?、?、?步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32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L,试计算取用的每份X中FeO和CuO的质量比。 8、A、B、C、D、E五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D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O 2C A HO 2 B 足量NaOH D A O 2 E HO 催化剂 2填写以下空白: (1)A、B、C、D、E五种物质中共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