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35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2419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3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3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3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3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61359.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 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的书法情结孟云飞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深。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书法在中国的流行是如此的广泛,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它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其魅力世所公认,其影响波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让远隔重洋、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西方历史学家也不得

2、不发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的赞叹。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它美化人们的

3、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艺术融入生活,使艺术生活化。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中国人才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大都有书法情结,对书写骨子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工具,而中国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文字与书法具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说,中国书法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自古以来,人们除了用毛笔书写交流信息之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

4、能。所以,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基本被淘汰,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已经改变,书法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绝不会在中国消亡。今天,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加强烈。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5、是(3分)( )A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B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影响深远,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在世界艺苑也独树一帜。 C书法是世界上一种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表述方式,只有中国人才能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D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书法的特征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阐释这一艺术瑰宝,作者从多角度阐述了书法在各个领域与中国人的内在关联。 B中国书法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文章第一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阐述了中国书法的魅

6、力举世公认。C文章第二段论证了在中国众多的艺术品类中,书法这门艺术是唯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的这一分论点。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虽然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的书写的实用功能愈发弱化,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书法就不会消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艺术的魅力世所公认,甚至被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西方史学家赞叹不已。B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美化人们的生活,又把艺术融入生活。C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发弱化,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

7、写使用,书法艺术就不会在中国消失。D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明白“书为心画”“字如其人”的真谛,人们今天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为强烈,在中国人的内心依然有一种书法情结。(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有3题,16分)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46题。等待那只手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加剧着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

8、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滑这个词。而我的判断似乎还没错过。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照过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

9、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志清醒。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维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着车内吹着空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他的眼神大多数时间一直都在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分耐心。于是

10、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分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游移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出即将发生的人赃俱获。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1、,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先抑后扬,正是“我”对老头的怀疑与误会,凸显了老头善良、慈祥的品格。 B在缺乏信任的社会大环境中,真诚与善良最易遭遇尴尬与误会。而这种尴尬与误会很大程度上是助人者的鲁莽或直率造成的。 C小说运用误会法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人生的路上,只要解除误会,就会迎来美好的旅途。 D老头一直以父辈的身份照顾素昧平生的“我”,因为我长得太像他的儿子了。照顾“我”,让他获得了亲情的满足。 E人间真情总是能够逾越误会与偏见筑成的篱笆。当老头沧桑的手拉紧我身上的外套,“我”在内心里已经把他当成两年未谋面的慈父了。5小说的描写手法有很多,而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手法?

12、请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它的作用?(5分)答: 6. 小说以“等待那只手”为题有何作用?(6分)答: 2、 古代诗文阅读(36分)(1)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王猛,字世雄,本名勇。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释褐郗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

13、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遣玺书劳猛。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

14、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节选自南史二十四卷)注藉稿:坐在草垫上。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吴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杨素

15、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史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两大部类,其中“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为史书。 B释褐指始任官职,“褐”为古代平民所穿粗布衣服,“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 C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代将“郡守”更名为“太守”,后代又更名为“知府”。 D诏,皇帝下命令。诏,也指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朝廷其他官员下达的文告也可以称为诏。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16、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猛经历凶险,好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陈文帝的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太惨他不肯享乐,吃素食着粗衣。B王猛性情慷慨,建功立业。不仅凭借军功被升迁作太子右卫率,而且在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盗贼匿迹,百姓人人歌颂,把他比作汉代赵广汉。 C王猛忠君爱国,固守节操。被任命镇守广州,听闻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坐在草垫上,不肯进食,率兵据守长江。 D王猛深受隋文帝信任,屡受嘉奖。文帝因他派部将前来表达忠君的诚意,非常高兴,并且派人带着盖有玉玺的书信慰劳王猛,死后派人吊祭追赠。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猛慷慨

17、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5分)译文: (2)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5分)译文: (2)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18、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鲜明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本诗在写法上与登高完全相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1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 , ”。

19、(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五壮士开山”的神话,交代了蜀道的来历的两句是“ , ”。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3、 语言文字运用(共9题,29分)1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潦倒 峥嵘 锲而不舍 瓮牖绳枢B砯崖 马嵬 囊括四海 因利乘便 C放诞 嫡亲 斩木揭杆 苍海泣珠 D踌躇 杜撰 沸反盈天 踌躇满志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秦论选自贾谊的新书,贾谊,西汉人,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其中以上篇最为著名,我们的课本所选用的就是这一篇。B我国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众多,流

20、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C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D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16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随意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赈民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 D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微信朋友圈

21、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也喜欢热闹的纸牌;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都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

22、的跳舞,有的畅谈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C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整形,女性比例为83%,男性比例约为17%,整个行业的年增速则约在30%以上。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部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念头。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23、的一项是(3分)( )美并不是炫耀的资本, 。 , 。 , 。当这种表象向着反方向发展时,丑会变得很美丽。 而是一种表象 美会变得很丑陋 而是一种特质 丑并不是沮丧的根本 当这种特质向着反方向发展时 A B C D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B张磊与赵峰两同学摒弃前嫌,他们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 C这次的事情弄得很糟糕,我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我错了,你就雅量海涵吧! D后天是我华诞,你能过来吗?我们一起庆贺一下,我们是要好的朋友哎。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4、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22阅读下面语段,变换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使它们所在的句子成为整句。(3分)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酝酿了北京的古老韵味;北京的尊荣大气是因历代帝王的青睐形成的;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北京的现代繁荣。在胡同和四合

25、院的群落漫步,置身于宫廷楼宇丛中,行走于高楼林立的街头。用心去感悟这座焕发美丽的古城,或许你才能真正感悟到北京古老而独特魅力。答: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人人对社会都负有责任。世界人权宣言以上三句名言,你读后有怎样的感想呢?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1.B A“惊叹其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错,原文中的表述是“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同时,此事是“据说”。C.说法绝对

26、。原文在表达这个意思时是有限制语的,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D.遗漏信息。原文相关说法是:“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2.C 根据原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书法体现得更直接、更深刻,但并不是“唯一”。3.A A项系言过其实。“一无所知”错,原文是说“知之甚少”。4.AE5.主要运用了环境(景物)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等描写手法。(3分)如对车厢内环境的描写,为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如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既凸显了“老头”善良的品格,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6.从主题的表达来看,期待人与人

27、之间的信任与真爱(2分);从情节的安排看,暗示“我”有遭遇“第三只手”扒窃的危险(2分);设置悬念, 让读者为“我”的处境担心(2分);如从人物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7.C“喜用改县名”应断开,“喜”属上句,“用”为因而之意。排除A、B两营项。“告捷远符前事”应断开,“告捷”属上句,告捷的主体对象是王猛,不用断开。排除D项。原文可这样断句: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8.D (诏书只是能天子下达臣属的命令或文告。)9.B ( 应是“凭借军功被封为应阳县子”。)10.(1)王猛胸怀大志,常常羡慕功名,在这以前曾经上书陈述安定边疆开拓边境的

28、计策,很被君王赞许和采纳。关键词:慷慨、见、嘉纳。 (2)当时文帝视察河前东,恰逢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关键词:幸、会、使。11BD B无鲜明的批判皇帝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颔联是叙事和抒情。12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造成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解析:颌联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有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

29、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13 .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4C 竿 沧15B 高适是边塞诗人16. C 疾:强17D 不经之谈: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符合语境意思。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得很重,“遍体”与“浑身”重复。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正确。甘之如饴。指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用错对象。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正确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30、不能用于初春。18D ( A.偷换主语,将“发布了”改为“发布的,或者在“不仅”前加上“佳佳”;B.主客体颠倒 C“约”与“以上”重复,删其一。)19B (由“当这种表象”,可推出空格最后一处当填,排除A、C两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当这种表象向着反方向发展时,丑会变得很美丽”可推出空格第三句当填,且在的前面。所以选B。)20C (A“赏识”用在上级对下级。B“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用在这里不得体。D“华诞”敬辞,称他人生日,一般要在七八十岁以上。)21 自己才能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但底线却不能缺失(解析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处应填入“

31、自己才能生存”。从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可推断出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可填“但底线却不能缺失”。)21答案:历代帝王的青睐,造就了北京的尊荣大气 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参考译文王猛,字世雄,本来的名字叫勇。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访察他,准备加以杀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墩,于是得以免祸。等到他长大,勤奋学习不懈怠,博览经史,同时学习孙子、吴险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遇太惨,他在整个文帝时期始终不听音乐,吃素食穿

32、布衣裳,按照居丧之礼来要求自己。陈宣帝即位,他才开始求官。太建初尊年,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调任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王猛胸怀死大志,常常羡慕功名,在这以前曾经上书陈述安定边疆开拓边境的计策,很他被君王赞许和采纳。到这时君王下诏让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去夺取土地,因为军功封为应阳县子。逐步升迁为太子右卫率,调任晋陵太守。威恩兼用,奸人盗贼匿迹,富商敢停宿于野外,人们都说“应该归功于王府君”。郡中的人们歌颂他,把他比作汉代的赵广汉。陈后主祯明二年,下诏任命他为谢镇南大将军、统领二十四州诸军事,不久改为镇守广州。还没到任,而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王猛总督所辖部队赶赴增援。当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

33、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都隶属于王猛都督府,各自观望不肯增援。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带轻兵前去杀死了他们而调发了他们的军队。等听到皇帝所在的禁城失守,便表达哀痛穿上孝服,坐在草垫子上待罪不肯进食,叹息说:“申包胥,只有他是何等人物!”于是率兵沿长江拒守,以固守忠诚的节操。等弄清楚了陈后主没有死,于是派他的部将辛昉乘驿站的快马到京城归顺隋朝。隋文帝非常高兴,对辛昉说:“王猛怀念他的旧主,与故主之间情义深厚,就是我的忠臣。保守一方,不用耗费兵力,又是我的功臣。”当天任命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然诏令王猛与行军总管韦洸就留在岭南筹划治理。并且派人带着盖有玉玺的书信慰劳王猛。他讨伐平定了山越,通过驿站快马上奏朝廷,当时隋文帝视察河东,恰逢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杨素庆贺,于是说:“从前汉武帝在这里听到喜讯,因而改了县名,王猛现在禀告捷报,和从前的事远远相合。”于是(隋文帝)又下发玉玺书信奖赏,封他的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王猛不久死在广州,隋文帝听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吊祭。-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