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20180523333.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29217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20180523333.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20180523333.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20180523333.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20180523333.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20180523333.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_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 “”士多德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 律”。 突破点

2、(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 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 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题点全练 1(20

3、18三明检测)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 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 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结论是( ) A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 C如

4、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选 B 理想斜面实验只能说明钢球具有惯性,推广到一切物体的是牛顿,A 错误; “”伽利略通过 理想斜面实验 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光滑 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B 正确;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 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这是牛顿得出的,C 错误;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 度越小,这是牛顿第二定律内容,D 错误。 2.(2018江都月考)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 车 2 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

5、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 况下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加速运动 解 析:选 B 若小车匀速向左运动,则水也匀速运动,速度相等,碗中的水不会洒出,故 A 错误;小车突然向左加速,由于惯性,水还没有来得及加速,所以碗向左的速度大于水向左 的速度,可以出现图示情况,故 B 正确;小车突然向左减速,由于惯性,水还没有来得及减速, 所以小车向左的速度小于水向左的速度,水应向左洒出,故 C 错误;小车突然向右加速,由于 惯性,水还没有来得及加速,所以碗向右的速度大于水向右的速度,水应向左洒出,故 D 错

6、误。 3.多选如图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 球 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 B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 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 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 解析:选 BC 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若小球向前滚动,则说明磁 悬浮列车在减速前进,若小球向后滚动,则说明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故 B 正确,A 错误; 反之,若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磁悬浮列车速度变小,小球由于惯性速度不变,故向前滚动, C 正确,D 错误。 突破点(二)

7、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 六同、三异、二无关 (1)六同Error! (2)三异Error! (3)二无关Error! 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不同点 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对力的性质无要求 作用效果不可抵消 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3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题点全练 1.气球冒险家利用一簇气球使一座房屋成功升空。图示时刻房屋正在 加速上升,此时( ) A绳对房屋的拉力与房屋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 B房屋对绳的拉力与房屋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C房屋受到的绳的拉力与房屋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

8、力 D房屋对绳的拉力与房屋所受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析:选 A 绳对房屋的拉力与房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则大小相等, 选项 A 正确;房屋对绳的拉力与绳对房屋的拉力大小相等,因加速上升,则绳对房屋的拉力大 于房屋所受的重力,则房屋对绳的拉力大于房屋所受的重力,选项 B 错误;因加速上升,则房 屋受到的绳的拉力与房屋所受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 C 错误;房屋对绳的拉力与房屋所 受的重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 D 错误。 2(2018天津模拟)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9、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性质的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选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 A 错 误;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 B 错误;压力不是重力, 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故 C 错误;物体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支持力也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 3(2018扬州二模)牛顿在总结 C.雷恩、J.沃利斯和 C.惠更斯等

10、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 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 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加速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 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解析:选 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 产生的,所以选项 A 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物体上, 4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

11、用力,不是平衡力,选项 B 错误;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 C 正确;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 D 错误。 突破点(三)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典例 (2018海口模拟)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 筑 材料。一质量为 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 20.0 kg的建筑 材 料以 0.50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 则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 10 m/s2)( )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12、N 思路点拨 (1)明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转换研究对象: 求地面所受压力时,由于地面无其他信息,因此转换到求人受地面的支持力。 求绳对人的拉力时,人的受力情况复杂,因此转换到求建材所受绳的拉力。 (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后所求的力与待求力是“等大”的,因此问题得以 巧妙地解出。 解析 设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 F1,F1mgma F1m(ga)210 N 绳子对人的拉力 F2F1210 N 人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FNMgF249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 FNFN490 N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方法规律 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物体受到的某个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 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可以使我们分析问 题的思路更灵活、更开阔。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