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59555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2论语述而曰:子钓而不纲(孔子主张捕鱼用钓竿而不用渔)。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钓而不纲”相符的是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D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3汉书地理志说:“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

2、、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这一措施A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B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C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D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4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旧唐书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新唐书文艺传(77位)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江西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

3、域影响5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6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A. 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 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C.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

4、盾 D. 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7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恩格斯旨在强调罗马法A影响深远 B具有永恒价值C非常完美 D不可超越8. 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这最能说明A.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 B. 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C. 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 D. 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9.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舆论对世界形势的描绘。据此能够被认

5、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夫今日泰西大局绝似周末战国形势:时局又与春秋相仿1898年申报彰彰西报,日将瓜分之谣:渺渺中州,将踵波兰之辙1898年知新报居此有强权无公理,与帝国主义之民族相遇,安所往而不居劣败之数耶1906年通学报协约者,战争之新法也,强国之战弱国也1907年外交报A.维新变法时期华夷观念开始动摇 B.辛亥革命推动进化思想传入中国C.近代国人国际观念逐渐居于主导 D.世界战争迫使政府外交转为被动10. 民国时期有人认为,“自工业革命以后,商人反成为工业家的附属,不过略沾其余润,中国推销洋货的人,即世所称买办阶级者,在中国社会,虽俨然是个富豪,而以世界眼光观之,则仍不免在小贫之列。”作

6、者主张A民族独立 B工商救国 C抵制洋货 D发展工业11.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A. 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12.“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 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 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 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 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

7、3.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速度加快。据份公函记载:“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西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公函中这一信息意在A.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 B.增加军需供给防备日军侵犯C.提高华东地区战略国防地位 D.强调安定国内仍为首要任务14.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

8、的分界线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15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16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A.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B

9、.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C.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D.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17.早在殖民时代,北美殖民地就曾仿效英国建立了议会,在经过了独立战争时期强势的大陆会议和独立之初的软弱的邦联议会后,美国1787年宪法最终选择了两院制的国会。美国这一选择反映的指导思想是A.设会主权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18.下表为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早期德国工会组织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时间发展状况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成立第一批工会组织1848年出现工会联合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会组织长足发展A.社会阶层的分化比较明显 B.社会保障体系已日益成熟C.代议制

10、民主逐步得以完善 D.工人的生活水平维持较好19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11、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21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中国政府最能戳穿这一言论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C.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22.“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促

12、成了列宁主义诞生 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23.在欧洲一体化中是建立“邦联主义”还是“联邦主义”,戴高乐在这个问题上前后不一。二战后期,他几次说过要建立一个欧洲联邦,但50年代初他却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欧洲邦联。戴高乐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A.苏联对西欧威胁的加强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增长 D.英国政府的政治施压24它最初源于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它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指责“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下列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3、D.等待戈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 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 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

14、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揖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络。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材料二 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

15、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 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并对这种现象作简要评价。(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12分)26(12分)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

16、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

17、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两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钢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如何稳定货币体系的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变得更加尖锐起来。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8年,武

18、帝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但由于中央无法控制铸钱的质量,导致郡国五铢有重蹈覆辙的危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摘编自张金一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1)根据材料,说明汉初轻钱、恶钱泛滥的原因和危害。(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现货币官铸的影响。(6分)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123456789101112BBCCAAADCDC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BDACABDCDCB25.(1)态度:彻底批判传统礼仪文化(1分 )评价:打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

19、逆流,捍卫了民主共和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4分)原因:对“文革”的反思,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民自信心的提升。(4分)影响: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但流于形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4分)(2)同:革命时期都否定传统礼仪;都呈现简约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后来都出现传统礼仪的回归。(6分)原因:受民主革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近代工业文明的推动;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对传统礼仪文化演变过程的理性反思。(6分)26.参考答案: 观点:材料认为西欧社会转型是社会财富积累

20、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赞同这种观点。(2分) 论述:英国在17、18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2分);通过英西战争、英荷战争和英法战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庞大的海外市场,使英国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2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三者共同的作用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而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建立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但没有把广阔的殖民地变成商品市场,因此没有推动政治体制的革新,无法建立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因此没有完成社会转型。(2分)因此:社会转型是社会总体的变迁,三个子机制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制,从而对社会产生整体性的影响。(2分)27(1)汉初政府允许民间私铸铜钱,没有统一形制,信用度差;钱币粗制滥造,通货膨胀严重,货币市场混乱不堪;对外战争引发财政危机,国家经济陷入困境。(9 分) (2)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打击了富商大贾和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五铢钱的币制和币值长期保持稳定,沿用了七百余年,对后世影响深远。(6 分)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