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6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61856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6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5171563.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 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2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A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B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C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D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是否盛行 3旧唐书记载

3、,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4.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传统农业的再生产形式有落后性 B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C我国重视农业的政策具有持续性 D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提高生产率5.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

4、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6. 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运用了自然力B可调节水的流量C提高了耕作技术D此工具出现于宋朝7明期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

5、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8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 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 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9.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就说过“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

6、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这反映了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B朝贡贸易中包含着一定的商业成份C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D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的亏本生意10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D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较大变化 11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限制小农经济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12明中后期,福建

7、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B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13唐代元植 织女词 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14 “物勒工

8、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15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16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

9、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17. 1949年10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 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体现出 A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 B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 C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 D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18.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10、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协继续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191980年,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 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邓小平回答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 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为 此我国要 A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继续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D加强民主制度建设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

11、材料结论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修订案我国依法治国的道路正式确立B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得以真正实现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两国革命都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爱国统一战线得以进一步完善21“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 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 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

1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年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22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 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 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D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2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 经公社任命或批准。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

13、。这种转变 A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B提高了农村人大代表的地位 C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D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24有人说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成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同的合作 B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消除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D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25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国民皆有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 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1949年10月,美方享 有的此权利在大陆被废止。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 “另起

14、炉灶” B. “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6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 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 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 B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C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D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27.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 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15、“一超多强”局面 B.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28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遭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很多无辜群众死伤。不久,德国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世界各国对此纷纷谴责。在如今日益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隐患。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渐遭到挑战 B世界民族不对等性加剧了局部动荡 C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D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欧盟对外政策29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

16、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政治保障 C加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 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30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 A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B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C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D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第卷(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7年

17、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

18、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锅),以轻杖敲之如木者良。良以质坚,以其薄而光滑,消熔炼)既精,工法又熟也。 屈大钧广东新语 材料二 (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粤东所产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斤。查雍正七、八、九年(1

19、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带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计算每年出洋之锅约一、二万斤,诚有关系。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得旨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查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治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它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清朝佛山铁器生产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对铁器出口的有关政策并加以评价。(8分)33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20、分)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国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

2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近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

22、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案一、 选择题12345678910CBCAAAADBD11121314151617181920ABACADBDDD21222324252627282930DDDBDBBCCD二、材料题31.(12分)()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分)目的: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抗苏联。(分,任答两点即可得分)()原因: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实力的削弱。(分)影响: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分)32. (14分)()特点

23、:生产规模大、产量高、生产技艺高超、产品质量精良.国内外市场需求广泛。(6分,如果学生言之有理也可,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政策:实行闭关自守和限制工商业发展的落后政策。(2分)评论:直接影响了冶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制约了采矿、商贸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既阻碍了工商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分解;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业长期与世界市场的隔绝状态,影响了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创新,使之渐趋落后。(6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33.(14分0(1)特征:对抗。(2分)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分,任答两点即可得分)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3)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2分)-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