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62408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光水色梭罗二、作者资料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是约翰和辛西娅邓巴梭罗的第三个孩子。其父母是当地的平民,而梭罗从小就在田间劳动,对野外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1829年至1833年在康科德中学学习,1833年至1837年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和文学名著,在思想和文化上为他后来成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37年8月30日,梭罗大学毕业,或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过教书、制造铅笔、测绘多种职业,后隐居于瓦尔登湖,从事专业写作。1862年5月6日,因肺结核逝世,享年44岁。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不少思

2、想深奥文字精美的作品,主要有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等,而以瓦尔登湖最著名。梭罗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梭罗关于“听另一种鼓声”(瓦尔登湖,217)的人和关于自然保护的那些名言常常被引用在毕业典礼、演讲和招贴画上,然而,不管这些话变得如何耳熟能详,它们都是梭罗近两百万字作品中的标志。同样,他那些更加有名的生活插曲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又两天的“旅居”,因为拒付人头税而在监狱度过的那个夜晚,或是他在康科德中心学校当教师时曾经鞭打过学生这些都可以帮我们简化他的复杂个性,只把他当作是美国大传统下的一个怪人,这样,即使他和他的思想(无论其“节拍”如何)是那样“遥远”(对市政府

3、的抵抗,217),我们都能够接受。在梭罗的时代,有一些人十分重视他。一位早期评论家称他是“美国的第欧根尼”(布里格斯Briggs,314),认为梭罗类似于那个古希腊伟大的愤世嫉俗者。当梭罗力图成为在精神生活上更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从事更实用的职业时,他亲密的良师益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很是失望(梭罗,331-332)。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梭罗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却延续下来。哲学家斯坦利卡维尔(Stanley Cavell)也很看重梭罗,例如,在的意义中曾将梭罗与维也纳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相比较。而且梭罗对会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穆罕德斯甘

4、地(MohandasGhandi)和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思想有很大作用。在大部分人心目中,梭罗的形象仅限于那些被引来引去的话,而上面如此种种不同的比较点或影响点,开始让我们对梭罗有了新的认识他要复杂得多。在梭罗的复杂性中,他表现和揭露了可以说已充斥于美国生活的矛盾。一方面他似乎背弃大众生活而去实验“森林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又似乎具有颠覆社会秩序的革命冲动。1859年,约翰布朗发起哈帕斯渡口起义,袭击美国军火库,同年12月布朗被判处死刑时,梭罗曾发表了激烈的演讲来为布朗呼吁。而且,梭罗决不只是说说而已,正如他谴责那些空谈者一样,他用实际行动来说话,比如帮助逃亡的

5、奴隶,以及帮约翰布朗起义军中的一个人逃往加拿大。即使因为梭罗的反战态度而使他看起来象个不抵抗主义者(比如反对1846至1848年间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他同时也是好战的。所以梭罗的思想具有矛盾性,而且很难在其前辈中找到与之相近的例子。至少在这方面,借用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CarlJaspers)的话,可以说梭罗是个“楷模”。雅斯贝尔斯曾用这个词来形容梭罗的四位伟大的而久远的老师: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他说到的这几位老师的“历史性和唯一性”,正是梭罗在更小意义上与他们所共有的特性(伟大的哲学家,第一卷,3)。如同四位大师一样,梭罗也常用叙事体(大多是寓言与神话)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并从中引

6、出箴言。还有一点,梭罗也和他们颇为相象即与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哲学家相比,他的思想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比起思考那些宏大的哲学问题或是建立一个独立一致的逻辑体系来,梭罗更关注生活世界里语言和行为所包含的东西。实际上,梭罗在讲故事时想到的哲学问题,似乎只是为了作个结尾或是引向其他问题的思考。(举例来说,他曾问到:“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瓦尔登湖,90,这只是为了用一个故事来作出结论,即他曾遇到一个市民同胞的故事。那人赶路到市场去,路上问梭罗如何做到了“抛弃那么多人生的乐趣”,之后梭罗回家睡觉了,而那人却还得彻夜赶他的路。)正如一位当代评论家所说,不论用什么哲学术语来分析梭罗

7、,他的作品都是在最广泛的哲学意义上对各种世界观的描述(贝克曼Bickman,100)。而梭罗自己的话则更为清楚:“要做一个哲学家的话,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个学派来,而且要这样地爱智慧,从而按照了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瓦尔登湖,9)。对历史上两种不同模式的哲学家的分化过程进行全面探究并非这里讨论的话题,但他们确实如此:哲学逐渐被认为是只关注那些行动之前乃至思想之前的事情(例如,确定思想的可能形式),或是只关注行动的后果(只是评价已有的事物,却不愿去改变它)。哲学家开始被认为与实践脱节,而在这方面梭罗则是个与实践结合的典型例证,颇有些东西可讲,因此对于哲学家模式的改变,梭罗的贡献不容小觑。从“标准模式”里分化出来的哲学家还包括萨特,或者还有加缪、罗素、乔姆斯基,他们都既是思想者,又是实践者。但有趣的是,一些人作为哲学家和他们作为社会活动家所做的事大相径庭。不钡:口阀:罗都似乎有点超脱于时代的步伐和更替次序,他更象一个楷模而不是正统的哲学家当然这不只是因为梭罗的作品总是能证明“知识无止境”这句格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