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05171116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64570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0517111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0517111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05171116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0517111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051711163.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80分钟,100分) 一、单选题(30题,共60分)1.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蓟国都在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蓟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蓟国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2.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2、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3.“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 )A.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B.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C.小农经济形成 D.孔子提出“仁”的思想4.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 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 D.统治者个人好恶成为立嗣的主要标准5.战国时期魏

3、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 增加国家的收入B.更好地考核官吏C.显示国王的权威D.控制地方官吏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4、.与宗法制互为表里7.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8.“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D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9.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

5、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10.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11.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

6、朝的内阁制12.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13.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1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

7、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制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1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16.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对材料中转运使的设置,认识

8、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设计 B.贯彻了以文治国的用人方略C.突出了中央集权的理财思路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17.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18.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

9、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D.明清19.“(东汉末年)许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这段描述反映出()A.政府大力表彰气节 B.东汉后期选举放松了标准C.家庭不断走向解体 D.乱世仍有人遵循儒家规范20.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 B.曾经被士族门阀所控

10、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21.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2.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机构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23.下图中

11、,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24.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25.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 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

12、皇权达到顶峰26.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司空27.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28.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一个整体。对这种墓葬制度有影响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卿世禄制 D.宗主督护制29.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13、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D.相权调整30.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二、材料解析题(40分)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秦朝疆域图图2元朝行省图材料二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

14、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材料三元朝行省的划界打破了以往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的原则,犬牙交错原则更加突出。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有广东清朝储大文总结说:“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

15、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请回答:(1)结合图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有何相同点?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6分)(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表现。(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行省制与郡县制相比更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6分)32.(12分)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33.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

16、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

17、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6分)答案一、 单选题15 CDBBD 610 BCCDC 1115BBACC1620BACDD 2125 ADBAC 2630CBACA二、材料解析题31、(1)相同点: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分)影响: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权力集中到中央,易使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4分)(2)表现:行省辖区面积较大;权力较重,涉及行政、军事、财政和司法。(4分)(3)

18、郡县与行省划界原则不同。前者以自然地理为区划原则,后者实行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行省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使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不容易产生分裂局面,从而更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6分)32.(12分)答案: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宰相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3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9分)33.(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6分)(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6分)-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