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0512110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0124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80512110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年80512110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年80512110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80512110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805121106.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1 学时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能流畅的朗读课文2.疏通文章大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意义和用法。3.准确地翻译全文。学习重难点1.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2.通过学生表演、比赛的方式揣摩人物性格,激发学习兴趣。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自习:1.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是一部重要的 后经 朝 编订。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 窥镜( )谤讥( )期年( ) 间( )进3.解释下列词语。 讽 修 有余 昳丽 朝服 窥 谓 孰与 旦日 明日 孰视 美我

2、私 弗如远甚 4.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5. 读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困惑? 二、预习展示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或组内互查)。2.学生交流预习中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三、课内自习(一)朗读课文。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学生自由对照注释阅读,理解课文内容。2.组内交流。3.自由质疑、师生讨论释疑。4.梳理归纳或重点提示。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5.疏通翻译每段内容。(三)齐读课文。四、反馈检测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或用法。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 于是入朝见威王. 善:

3、A京中有善口技者。 B王曰:“善。” C择其善者而从之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 是可忍,孰不可忍2.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含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2)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今义:(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朝服衣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吾妻之美我者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王之蔽甚矣忌不自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学习反思:学习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2 学时学习目标1.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

4、怀。2.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3.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重难点1.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2.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自习: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2.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3.学习中你还有哪些困惑? 二、预习展示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或组内互查)。2.学生交流预习中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三、课堂自习,交流展示:(一)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交流。1.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紧扣“三”字,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谈谈你的发现。2.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一个人?3.我国历史上有

5、许多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也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4.了解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二)拓展延伸:说话练习(学学邹忌,你的机智一定能战胜固执) 星期天,你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踢足球,可你妈妈拦住你,一定要你复习功课,你会怎样说服妈妈让你按时赴约去踢球呢?四、反馈检测:(一)阅读文段“王曰:“善。”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 。 2.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6、:皇后劝谏 太宗有一骏马,殊爱之,恒于宫中养饲。一日,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称益尔。”注释:殊:特别。房玄龄:唐初名臣,曾协助唐太宗夺得政权。 庶事:众事、诸事 启沃:启发影响,这里指臣下建言于皇帝。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恒于宫中养饲( ) 必轻吾国 ( )岂忘之邪 ( ) 太宗意乃解(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

7、,必怨吾君,尔罪二也;3.皇后的劝谏有什么特点?和邹忌进谏有什么不同?学习反思知识链接1.讽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2.作家作品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善辩著称。据史称,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

8、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

9、,共245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摆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3.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游说诸侯采纳。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