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041544.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3464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WPS 页数:16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041544.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041544.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041544.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041544.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041544.wps(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7070个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 7070分) )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 B君主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 D中央集权制度 2.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 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

2、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 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 明朝( )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4.网上调查显示,2014“”年最热门的旅游线路是重走中西文明交融的 活化石丝绸之路。 观光途中不可能见到的古代文明现象是( ) A新疆坎儿井遗址 B出土的汉代的丝绸 C出土的唐代白瓷 D宋代青花瓷 5.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 小满芝麻芒种谷” 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

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6.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 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 A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B“”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现象 C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D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7.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 - 1 - 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以政治职能为主 B以商业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商业限制被打破 8.

4、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 实的是( )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 市 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 海禁 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9.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 选择了海洋”“,中国 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 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

5、育国内市场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 闭关锁国 政策 11.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 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 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 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 和东南亚地区通用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 A B C D 12.“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 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 贾,三贾不昨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 居 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6、(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C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D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13.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 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 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 2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1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 清代盛衰 文中作出如下判断: 清朝的

7、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 ”“”隆之世。 下列对于 衰机 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开始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 B“”开始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15.用什么思想准则,我们才可能正确理解历史? A 按现代的主流意识 B 用公认的立场观点 C 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D 以自己的民族利益 16“”、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 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17、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 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 铁犁、铁镐、铁

8、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8、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 - 3 - A B C D 19、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 45 倍,据十三世纪英 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0、郭沫若

9、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 “”所说的 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犁评)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犁评)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22、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 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 41 位,

10、 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 26位;南宋时期的 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 5 位,江 南 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 4 -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23“”、下列有关 男耕女织 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2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象的根本原因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

11、政策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25“、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 ”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连续性 D脆弱性 26、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重要 成就是 A高炉炼铁 B炒钢技术 C灌钢法 D水力鼓风冶铁 27“、两千年前中国的 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 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 名 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 古代

12、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 5 - 28、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 29、明末清初之际,广东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汉口镇, “”以 船码头 著称;河南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材料反映的当时经济发展趋势是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C.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出现专业化趋向 D.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扩大 3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 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

13、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 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31、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 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 32、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 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 工商食官 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 A B C D 33“、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些故事情节跟长安的 市”有关。以下场景在剧中不会

14、出现的是 A“” 市 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 的内外店铺林立 C“” 市 门按时开关 D“” 市 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6 - 34、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 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35、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 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36、新

15、唐书卷 54“食货志 (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 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 飞钱。”对材料 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 D“” 飞钱 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37、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38“、明万历年间 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

16、一记载 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 7 - C D 39“、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致富以后,家族子弟很多人获得官职。这种 以 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40“、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 ”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17、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41“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 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 ”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 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 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 B C D 42、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国家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 A利用雄厚资本,在海外投资设厂 B凭先进工艺,积极输出工业品 C抢掠、欺诈,贩卖黑奴 D讲求诚信,积极开展正常贸易 43、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 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 ”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导致这种结局的

18、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 8 - 4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盎司 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 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100000 80000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60000 人口 45、右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 年人口变化 40000 20000 图,导致这一变化

19、的主要因素是 0 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1493 年 1570 年 (据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传染疾病的肆虐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 B C D 46、1651 年英国政府颁布垄断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1656 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这两 个关于海外贸易条令的共同点是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B依据经济基础出台了相关条令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47、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 “那种 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 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

20、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4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9 - 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49、“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 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 ”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

21、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50、1938“年,在纽约世界展览会工地上埋入了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 时间舱”,并在 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 5000年后才能打开。里面可能有 A电话机 B电脑 C原子弹残骸 D太阳能电池 51. 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52、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 10 - A B C D 53、1898“年英国首

22、相说: 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 1830 年或者甚至 1860年那样只限 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对此英国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 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 C提供技术推销机器 D宣传宗教精神控制 54“、好莱坞是 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然而,电影是由法国卢 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 A.15001600 年期间 B.17651830 年期间 C.18701900 年期间 D.19451970 年期间 55、19“世纪末,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 ”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上述现

23、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56、2010 年 5 月 1 日10 月 31 日,第 42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从 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 世博会已经走过了 150多年,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 表格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 年 英国伦敦 - 11 - 1878 年 法国巴黎 1904 年 美国圣路易斯 A火车机车、留声机;电话、汽车;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火车机车、蒸汽引擎;电话、留声机;汽车、飞机模型 C蒸汽引擎、汽车;留声机、电话;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蒸汽引

24、擎、飞机模型;火车机车、电话;留声机、汽车 57、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 ”东西都价格高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当地盛产白银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白银做货币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58、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59、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 100%关税的保 护

25、,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 些壁垒。即使在 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 ”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60、西方世界的兴起指出:17“世纪 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 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 ”性。 该书认为荷兰崛起主要得益于 A 成立特权贸易公司 B 较早建立了

26、共和国 - 12 - C 地处欧洲航线中心 D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61、下面是来自高中某历史教材目录中的标题,其表述实际上已隐含着编者某种价值判断的是 A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 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 C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D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62、以下是不同时期的三角贸易结构图。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63“、 英国人安东尼是一名奴隶贩子,丛 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 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 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

27、为著名的 ”企业家。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 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6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 ”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65、“英国一方面反对法国的革命,一方面却在悄悄地进行自己的革命。这场革命使千百根烟 ”囱吐出白烟,正是这些白烟,而不是战场上的硝烟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 学

28、者这里所说的英 国革命特征是 A 民主取代专制 B 蒸汽动力取代人力 C 法治取代人治 D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 66、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 “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 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 - 13 - ”都卷到文明中来 的最主要手段是 A 资本输出 B 武力威逼 C 人口流动 D 商品输出 67、“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 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 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

29、了野蛮人。”这是 1835 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 “”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 野蛮人 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B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 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 D 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 68“”“、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自然。 材料中的 发明” 是指 A 飞梭 B 珍妮纺纱机 C 骡机 D 蒸汽机 69、“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很害怕黑夜。因为在传说中,黑夜来临意味着魔鬼、女巫可能乘着 ”黑暗的夜色飘飘荡荡来到你的床头。 结束这种古老的夜间生活模式的是 A 牛顿 B 瓦特 C 法拉第 D 爱迪生 70“、马克思曾说过:

30、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 ”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71 题 17分,第 72 题 13分,共 30 分。 ) 71、(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 ”辈衣食无所矣。

31、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 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 14 - 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 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 ”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 分)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 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1 分)这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是什么?(5

32、分) 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2 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1 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影 响?(2 分) )材料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 来支持宗教信仰的战争和殖民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能够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 大的王国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从 16世纪下半叶起,流水一般涌 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 材料二 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意识提高了英国人的认识水准;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

33、国家,在 18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从 19 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自由经济模式与生 俱来的缺陷,在 20世纪给固步自封的英国,也给世界带来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 分)及条件(6 分).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能够引领世界的有利条件。(4 分) - 15 - 高一历史答案卷 一、选择题 0105CBBDD 0610 CADCD 1115 DCBCC 1520CDBBA 2125DCBDD 2630CABCC 3135BBBAB 3640AADCD 4145CCDDC 4650BDDB

34、A 5155CCACB 5660BDACA 6165DCCCB 6670DBDDD 二、材料解析题 71、(1)雇佣关系。(1 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 分)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1 分) 特 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分散性、积极性、脆弱性、保守性(每 点 1 分) 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主义萌芽的发展(2 分) (3)重农抑商(1 分)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1 分)不利于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1 分) 72、(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 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 条件: 客观条件: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航海条件:指南针的应用等;造船技术: 出现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地理知识:欧洲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 的技术也很先进。 主观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推动;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西班牙、葡萄牙统治 者的支持 英国能够引领世界的有利条件:工业革命,英国人的科学认识水准高,实现了工业化。 -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