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05041172.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3490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WPS 页数:4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05041172.wps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05041172.wps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05041172.wps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05041172.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05041172.wps(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2018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题 第一部分(必考题 共 2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分) 24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 “”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 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 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 B家国同构 C神化王权 D忠孝同义 25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 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 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A书法与诗歌得

2、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26有学者认为,儒学在历史上某些时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时确实受到封建专制的影响, 但儒学是不反对专制的。也有学者认为,儒学不仅反对专制,且方式是积极、直接、对抗性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具有双重性,故史学届的争议没有意义 B史学界的辩论是推动儒学不断发展的 动力 C儒学史上确有反专制主张,故前者观点错误 D观点的分歧缘于学者对儒学理解存在 差异 27“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 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 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

3、郎的府第都买了住 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 2818“世纪欧洲报刊在评论某启蒙思想家时指出: 一个法国人竟然不把品德当作君主政体 ”的原则。这是对政府的侮辱,并且几乎是一种叛逆罪。 这一言论 A反对人文主义者对君主宽容 B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 C批评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 D指责礼会契约论排斥君极 29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兴起,发展至今亦有 2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 3040 年代,欧 - 1 - 洲妇女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从根本上讲,此时妇女解放运动兴起是基于 A资产阶级确立政治统治 B动荡不安的社会

4、环境 C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30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 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 这表明五四运动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31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 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 命运”“”。其中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5、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32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 一号作战 攻势面前节 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 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 这主要反映出 1944 年 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 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 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 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 331949年 5 月 28 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 100:1,到 6 月 8 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 上涨到 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 解放军可以打进

6、上海,人民币则 ”进不了上海。 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 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 34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 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 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 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 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 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 35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 2 -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发展中

7、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二、材料分析题(共 135 分) 44(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厘金制度原为清政府为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经费而举办的一种临时性、地方性税收, “后来逐渐通行全国。民国初期继续沿袭清朝厘金旧制, 无物不税,无地不税”,“厘卡林 立,重益课征,商民既受痛苦,税吏更复多中饱,害国害民”。1930年底南京财政部发出 的裁厘通电称:“全国厘金及由厘金变名而含厘金性质者均应于本年 12月 31 日止,一律 水永远废除。”为弥补栽厘引起的财政损失,财政部决定于 1931年 1 月 1 日起,对国内大 宗机制工业品征收出厂,称之

8、为统税。开征项目为棉纱、火柴、水泥。统税具有以下特点: 1 在货物出厂(场)时征收,未出厂的物不得课税。2一物一税,不得重复征税。3国 外输入的筑税物,同样纳税。4全国用同一税率。最终,各项税几经改制及提高税率, 成为国民政府的三大税源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关税和盐税。 摘编自曹必安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税述评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进步意义。(9 分) 45(15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 年夏,虽然奥匈帝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 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

9、们自己的利益了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 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 起了。其他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 - 3 - 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 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 9 月和 10 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 年 11月 3 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 幕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

10、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 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央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 不稳定。 摘编自没落的帝国:奥匈帝国的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奥匈帝国瓦解的主要因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后战胜国对奥匈帝国的处理产生的主要影响。(7 分) 46(15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养民之善政,十有八焉:劝农丰谷,土田不荒芜,为上善政一。居货不弃商贾 如归,为中善政学校殿庑常新,春秋享祀必敬,为下善政一。 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 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 摘编自唐甄(16301704 年)潜 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的主要观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甄上述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9 分)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