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0180524153.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3619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0180524153.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0180524153.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0180524153.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0180524153.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0180524153.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 5 5 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 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 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 言志”“”。魏晋以后有 缘情 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 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

2、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 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 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 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 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 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 政治给他以怎样

3、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 “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 盖 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 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 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 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 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

4、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 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 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 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 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 - 1 - 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 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 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

5、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 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 “”缘情 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

6、治影响,从 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 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 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 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 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 用世

7、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 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 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 - 2 -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 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

8、溜一下鼻子, 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 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 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 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 ”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

9、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 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 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 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 ”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 要不,那叫什么?对, ”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 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

10、上那串红辣椒, “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 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 - 3 - ”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 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 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 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 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

11、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 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 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 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 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 “”门 吱呀 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

12、“”后,他才急急地说: 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 就这些了,都拿 ”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 ”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 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 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 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 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13、“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 - 4 - ”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 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 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 2016年第 7 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 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

14、景。 B“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 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C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 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 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5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 6“作品以老太太 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 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 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 北京蓝”。北京市 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 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 比去年同期上升 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 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8 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