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7426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成人乳腺炎性疾病的一种,它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是由于患者先天性的乳头内陷、导管内感染以及排泄不畅使乳晕下大乳管中的扁平上皮化生或者是产生阻塞情况,输乳管被细菌侵及并且大量的繁殖进而引发的乳腺炎1。主要患者为非哺乳期、非妊娠的中青年妇女2。这种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时溃时愈,导致瘘管的形成。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这种疾病发病比较隐匿,并且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在诊断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不容易和乳腺恶性包块相区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就会使疾病长期不愈,所以在临床上医生应十分注意。本文对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

2、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06年4月-2011年4月来我院外科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67岁。本文中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选患者中患有乳头凹陷畸形2例,患有哺乳期乳腺炎3例,有外伤史1例。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与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2结果 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主要与乳腺导管的阻塞和扩张有关,B超检查、细针的穿刺学检查与病理检查是十分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这种疾病可分为

3、慢性瘘管型、肿块型、以及急性脓肿型。慢性瘘管患者需要进行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者选择彻底切除分布在瘘管周围的扩张导管,只有对久治不愈的患者才考虑行单纯的乳房切除手术;肿块型患者切除肿块以及它周围发生病变的导管和组织;急性脓肿患者需尽早切开引流,并且要适度搔刮以免病情反复。 3讨论 目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致病因素尚不清楚,可能和以下因素相关:大乳管的扩张以及阻塞:在正常的状态之下,只是在大乳管靠近乳头的开口位置有膨大的部分,并且有鳞状上皮细胞出现,其他均覆盖着柱状上皮细胞。一旦鳞状上皮细胞出现向内延伸的情况,管腔就会被具有刺激性质的鳞脂以及鳞状上皮细胞角化碎屑所阻塞,使管壁产生破损,进而导致乳管的周

4、围出现炎症以及继发感染3。乳头畸形或者是内陷:由于患者导管的开口出现异常、扩张或者是狭长的情况,引发炎症感染4。具有外伤性质的脂肪坏死:患者受到外伤之后,脂肪细胞会有血供障碍以及破裂坏死情况出现,引发炎症细胞浸入5。厌氧菌出现的特殊感染情况,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6。 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有三种临床表现:慢性瘘管型:此类患者常有疼痛史与乳房反复炎症,一些病人曾有手术引流史,情节严重者会造成乳房变形以及多发性瘘管。乳房肿块型:临床上此类患者人数较多,病人无明显的炎症表现,通常质偏硬,且边界不清晰,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急性脓肿型:典型急性乳腺感染,通常病变较为局限,多数患者无发热情况或者仅有低热,在检

5、查时偶尔出现波动感,部分脓肿情况可以自行破溃。术前进行常规的B超检查以及细针穿刺对诊断很有帮助。 慢性瘘管患者需要进行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者选择彻底切除分布在瘘管周围的扩张导管,手术切口可在期或是延期缝合,只有对久治不愈的患者才考虑行单纯的乳房切除手术。肿块型患者如能控制好炎症的发展趋势,即使形成中央脓肿,也可切除肿块以及它周围发生病变的导管和组织。急性脓肿患者需注射抗生素,并尽早切开引流,还要在病变的扩张导管处适度搔刮以免出现病情反复。 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若处理不当易导致反复发作。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最终目标在于切开或是切除病变的乳腺导管,从而实现彻底治愈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