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7570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的局面,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是扭转国内时局的重要转折点。近些年来,学界对于西安事变的研究则日益深入、丰富,相关成果也是层出不穷。笔者拟就新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的相关研究做一系统梳理总结,也借此推动西安事变研究继续深入发展。 一、21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著作 新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性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西安

2、事变的整体综合性研究;二是对西安事变中重要人物的研究;三是对西安事变的其它相关研究;四是西安事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下对新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相关著作按此四类进行梳理论述。 (一)西安事变的整体性研究著作 罗玉明西安事变新论1一书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方位、多层面地从新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考察了事变发生的原因、条件,事变发生的经过,事变的结局,以及和平解放解决西安事变的诸因素。该书也揭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如分析了张学良政治思想转变的历程和扣蒋成功的原因,并考证了张学良八次谏蒋的情况等。同时罗玉明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西安事变的发生是两大矛盾激化(中日矛盾,张、杨与蒋介石矛盾的激化)

3、、两大矛盾缓和(张、杨与中共矛盾,张、杨之间矛盾的缓和)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结果;并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李义彬西安事变史话2一书主要介绍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内容,涉及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等方面。李立亲历西安事变3一书通过亲历者口述历史,真实在还原了西安事变的真相。比如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晚年口述发动西安事迹的心路历程;原东北军、西北军有关人员吕正操、万毅、孙铭九、赵寿山、高崇民等回忆亲历过的西安事变这段历史;还有其他如徐彬如、原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晏道刚、杨虎城卫士、学生、记者等的亲身经历

4、,便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西安事变的内幕。汪新、王相坤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4一书除依据以往的既有历史材料外,还吸收了近年来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解密资料等最新史料和史学研究成果,对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作了全景式的纪实展现。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发动初衷、历史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将波诡云谲的事变导引为举国抗日御侮局面形成的开端,也作了记录式的客观反映。刘方富西安事变实录5一书涵盖从事变发生至东北军、西北军被强行改编,以及张学良被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从高层决策到民众反响等许多罕见鲜闻的事实,同时书中还收辑了当年各大小媒体围绕此事进行的持续报道。李文翔真相辨微:西安事变的台前

5、幕后6是作者研究西安事变的心得总结与史料整理。作者结合自身之所见所闻,并广泛收集翻阅、详尽记录、精心整理史料,历经多年编撰而成,证据充分,论述客观,深入发掘出西安事变来龙去脉。 此外还有其他对西安事变的整体研究:潘强恩西安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远方出版社, 2006年),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揭秘西安事变(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年), 姬乃军、申辉西安事变实录(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回忆西安事变(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等。 (二)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研究著作 宋连生蒋介石与西安事变7一书利用近年来大量披露的历史档案,翔实地记述了蒋介石在西安

6、事变中的特殊经历及其态度变化。剖析了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对于“杀蒋”与“放蒋”的分歧与斗争,揭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艰辛、复杂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郝建生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8以纪实的笔法比较翔实而具体地记述了周恩来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和他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书中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论述了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前后的事迹。杨瀚杨虎城与西安事变9是杨虎城之孙杨瀚在收集整理解密档案和大量当事人私人文件的基础上完成此书,记述了杨虎城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之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同时尝试解

7、决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什么角色?蒋介石为什么杀他而不杀少帅张学良等问题。 (三)西安事变的其它相关研究著作 英国记者J.M.贝特兰一个西方记者眼中的西安事变10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在亲赴西安、探寻事变真相的所见所闻,真实、生动地记载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并结合中国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客观地分析了事变的深刻原因和深远意义。以外国作家和记者的特殊身份,使得作者能够接触一些熟知内情的重要人物,获得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揭示了各派政治力量冲突争斗最终走向团结御侮的复杂内幕,对于当时事变中的重要人物张学良、蒋介石等人的形象性格亦刻画入微,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靳方前等著西安

8、事变时期的东北军将领11一书主要以积极参与、支持西安事变前具有少将军衔的将领为限,收录了31位将士的言行,并对每一位将领都作了全面、公正、客观的评述,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西安事变。姬乃军、石八民西安事变旧址研究12一书对于西安事变期间的遗址,诸如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华清池五间厅等结合西安事变历史背景加以论述,力图把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空间与时间原貌予以展现。张万杰救亡图存东北魂东北救亡群体与西安事变研究13一书中认为在西安事变前后,东北救亡群体的抗日救亡思想和实践活动对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他们促使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发生转变,争取东北军走上了联共抗日道路,推动了西北

9、“三位一体”大联合局面的形成,并且积极策划和参与“扣蒋行动”,促成张学良发动了改变历史的惊人之举。并且在西安事变后,他们又支持和声援西安事变,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竭力营救张学良将军,其历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关于西安事变的论文集 李云峰、杜小平主编西安事变实证研究14是以对西安事变进行实证研究为主题的西安事变实证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书中收录中外学者共提交的60余篇论文,涉及内容广泛,既有对西安事变相关人物的研究,以张学良为主,也有对事变的综合性研究,如“西安事变与日本”、“论张学良武汉时期的思想变化”、“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等文。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历史的回声:纪念西安事变

10、七十周年论文集15是陕西省各界人士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的论文集,论文涉及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西安事变重要人物和西安事变中中共、苏联等政策的调整等等。 二、21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论文 学术界对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性论文大致涉及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事变期间国内外各种力量的活动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各种因素,包括中共、共产国际、苏联、国内外舆论等方面;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如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周恩来等人。以下主要按此三类并选取相关代表性的论文予以归纳梳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西安事变的相关研究论文,限于精力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一)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西

11、安事变爆发原因的探究日益深入,从多角度、多方面、新视角对爆发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 黄道炫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16一文认为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种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申东允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转变看西安事变17认为关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原因,国共两方都承认事变是由中共的统战所引起的。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在事变之前早有来往,张学良主张的“联蒋抗日”口号也被中共接受,中共的立场由“反蒋”转变为“联蒋”,这都是中国共产党所重视的统一战线策略的结果。 张同新从国家观演变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12、的心结认为张学良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最根本的是他对国家、集团、家族、个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升华,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张学良的“心结”,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动力。”18这也是他与杨虎城将军携手发动西安事变的内因和行动的根据,而其他都是外因,是他发动事变的条件。如果没有张学良国家观的新境界,外界条件再充分,他也不会选择发动事变这条路。史波略论蒋介石、张学良关系对“西安事变”的影响19认为“西安事变”的爆发不仅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张学良、蒋介石个人冲突的产物,正是由于蒋介石、张学良矛盾的存在,才使得民族矛盾在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侯新养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20一

13、文认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是西安事变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共对张、杨二将军长期争取的结果。张学良和杨虎城被争取到抗日阵线这一方来,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之间率先达成了互不侵犯、团结抗日的协议,从而实现了“三位一体”的西北地区抗日大联合,对于推动张、杨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有着重要影响。张万杰东北救亡人士与西安事变21一文认为东北救亡人士为东北救亡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与参与者,他们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争取张学良的思想发生转变,沟通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下定“兵谏”的决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关键性因素和重要支持者。 (二)关于西安事变期间的国内外各种力量 新世纪以来学界

14、关于西安事变期间国内外各种力量的活动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十分丰富,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中共、共产国际、苏联、国内外舆论等方在西安事变期间的活动、作用和影响。 1.中共与西安事变。张蕾蕾、孙果达西安事变从“除蒋”到“释蒋”转变考22一文认为西安事变能否和平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释蒋”还是“除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转变经过了犹豫、“除蒋”和“释蒋”三个阶段,而促使中共由“除蒋”转向“释蒋”的关键转折点则是12月16日的共产国际的来电。王萌硕、李建忠西安事变前后中共对蒋政策之嬗变23一文梳理出中共西安事变期间对蒋政策不断变化的轨迹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条件的来龙去脉,认为一是事变解决的具体条件

15、在事变发生之前即已被双方提及;二是突发的西安事变使蒋氏在坚持改编红军的强硬前提下放弃了极端强硬的一些条件,而回到了事变前曾经提出过的一些框架之中;三是中共在西安事变初期态度强硬,但最终却让步,这与蒋氏的强硬不无关系,蒋在事变中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占善钦再论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决策24一文认为中共最初提出“审蒋罪行”,除了有对形势把握不当的原因外,更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赞成审蒋罪行有关;周恩来和张学良会谈提出“保蒋安全”的主张,使中共决策开始有了转变,南京国民政府也做出回应,成为三方谈判的基础;围绕释放蒋介石条件展开的谈判复杂多变, 周恩来灵活地执行中共决策, 与蒋介石确定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

16、条件, 最终促成释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共产国际、苏联与西安事变。祝中侠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25一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复杂的国际因素,认为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张翼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新论26认为中共在西安事变中和平解决的方针是独立作出的,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并不大;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中国政治格局中的权威得到增强,尽管主要是表面上的,但还是对抗战乃至其后的中国政治产生了影响;而张学良在事变中之所以决然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乃至

17、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共产国际的和苏联政府的民族利己主义导致的。张雪山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作用兼论张学良“西安事变”的真实动机27一文认为共产国际及联共( 布) 中央酝酿并改变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走向,“西安事变”始终是围绕苏俄远东战略安全的核心利益展开的,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中起着政治主导作用。同时认为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动机在于借助中共来谋求苏俄的国际援助,进而以“西北联合政府”取代“南京国民政府”。但事变后的国内政治态势又出乎张学良所料,最后选择护蒋回南京,是张学良幻想破灭与政治谋骗双重打击下的无奈之举。赵书刚、赵阳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28一文认为在西安事变前,苏联因素发挥作用的

18、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影响,主要是对中共下达一些指示和命令;一种是间接影响,主要是苏联以强大实力吸引张学良等地方实力派。同时认为苏联的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起的作用有三:一是影响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二是苏联真理报等所发表的捧蒋反张言论,成为南京政府的重要筹码,使张、杨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三是苏联的态度也促使张、杨匆忙释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国内外舆论与西安事变。夏蓉社会舆情与应变策略以西安事变为中心的再考察29一文重点考察了当时国内各界的评论及形成原因,并分析张学良在舆论压力下的应变策略。认为全国几乎一致要求尽早恢复蒋的自由的强大舆论压力,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原因

19、。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张学良一方面坚信自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另一方面顺应各界希望国家统一以集中力量抵抗日本侵略的情绪,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何扬鸣西安事变时期国际舆论新论30一文认为西安事变前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都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同时由于不明真相及自身的国家利益,西安事变时期各国舆论反应总体上是不利于西北地区的,与有关方面的事先期待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欧美新闻舆论、苏联新闻舆论都倾向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不同的程度影响了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处理西安事变的立场、方法和决心。国际新闻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起到了中国任何政治力

20、量都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 4.其他方面与西安事变。叶扬兵论南京国民政府在西安事变中的对策认为在西安事变发生后, 南京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应对事变。首先重建领导中枢, 填补蒋介石被扣后留下的权力真空, 保持南京政府的正常运转;采取稳定社会和经济形势、安抚和争取地方实力派、管制和操纵舆论等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全国政局;同时,对西安方面采取武力“讨伐”和政治谈判并用的两手策略,以谋求事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 南京政府呈现出一致性与分歧性并存的复杂状态。梁仲明、杜义朝以军事斗争促进和谈的成功范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启示31整个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中央通过灵活有力的军事斗争,显示了“三位一体

21、”制止内战、逼蒋抗日的坚强决心和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从而有力地控制了局势,迫使蒋介石和南京政府不得不顺应潮流,接受张杨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促使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袁成亮试论日本与西安事变32一文论述了西安事变对日本政局及对华政策产生的重要影响。认为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采取“静观政策”的同时,竭力阻挠南京政府对事变的和平解决,企图借此引发中国大规模内战以达到全面控制中国的目的;同时在事变和平解决后,新成立的林铣十郎内阁对华展开了 “和平攻势”,企图借此引诱中国全面倒向日本,但南京政府却采取了抗日政策,军部对华“和”的一手以失败告终,最终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的战争之路。 (三)关于西安事变中

22、重要人物研究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于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研究也日益广泛、深入,既有对西安事变传统人物的新角度深入研究,如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周恩来等人;也有对其他相关人物的尝试探讨。 1.张学良与西安事变。范丽红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33认为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事变的倡导者,还是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实施者,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出的决定性作用。张天社西安事变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34一文认为张学良释蒋送蒋是全国舆论的压力,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反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和内战危机空前严重等多种因素

23、共同作用的结果。占善钦西安事变中张学良释放蒋介石问题再探讨35一文认为张学良在1936年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并不是临时的决定,不是张学良的个人行为, 而是至少包括周恩来在内的集体行为;而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则是张学良的个人行为,周恩来对张学良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是知情的,但对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是不知情的。罗玉明、温波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6认为张学良的态度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第一因素。张学良不仅组织发动了西安事变,而且首先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采取有力措施促成其实现;张学良被囚禁后,又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对西安事变善后循政治方式解决发挥了积极作用。 2.杨虎城与西安事变。郝银侠西

24、安事变前杨虎城与中共的关系37认为从1923年到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杨与中共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密切合作和若即若离阶段。在第一个阶段, 杨与中共关系是好的。在第二个阶段 ,由于中共的“左”倾错误及其长期影响,杨与中共关系时好时坏,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罗玉明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8一文探讨了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起的作用,认为杨虎城从事变开始便有捉蒋后放蒋的思想,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思想,杨虎城才支持张学良尽快送蒋回南京,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张学良被囚禁的情况下,独挽危局,采取有力措施,促使陕甘善后依政治途径解决,避免了新的内战爆发。 3.蒋介石与西安事变。王萌硕、黄生

25、秀蒋介石解决西安事变之条件研究39一文认为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就已主动介入解决危局的具体条件探寻中,并且影响蒋介石提出条件的关键因素不是抗日,而是中共和红军问题,故而实质上蒋仍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是以“改编红军,受蒋指挥”为先决条件,在完成所谓“安内”的目标后方承诺联共抗日的;而中国共产党出于民族大义考虑作出了让步,才使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徐旭阳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政策转变的心理探因40一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政策转变的原因, 认为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蒋介石的求生本能和宋美龄等人的亲情感化是促成蒋介石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 4.周

26、恩来与西安事变。陈答才机智、果敢、艰辛的104天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卓越贡献41一文总结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的贡献,认为其充当调停角色,坚定张、杨和平解决事变的信念;准确传递信息,保证中共中央形成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多场合作劝解, 增大和平解决事变的因子;大展谈判艺术,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临危沉着不惊,果敢制止东北军少壮派制造事端;东奔西返历艰辛,巩固和平解决事变的成果。 5.其他重要人物与西安事变。覃采萍张闻天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2探讨张闻天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认为张闻天统一了全党共识,引导中共中央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决策;既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又不依赖和不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坚

27、持从实际出发指导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具体措施。同时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以实际行动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诚意,并大力争取民主权力,实现从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条件。刘杰任弼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历史作用43一文认为任弼时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功不可没。他积极向中央出谋划策,为中央确定关于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和对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整训部队,扩大红军,保证党对红军绝对领导,为应付突发事件做好思想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他促进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形成“三位一体”战略格局,有效地配合西安方面与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政治谈判;他协助中

28、革军委完善军事战略方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使党中央、毛泽东得以坐镇陕北,运筹帷幄,用政治谈判和军事防御的两手策略,指导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陈答才宋子文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4一文认为宋子文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树柱壁”的重要作用。其在事变各方间极力斡旋,以其高超的谈判能力和务实的政治风格推动着事变走出险象环生而朝着有利于和平解决的趋势发展,并且在事变后,宋子文又尽己之能善后西北,最终使事变和平解决得以完成。莫世祥“上梁盖顶”宋美龄调解西安事变评析45一文探讨了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她秉持“和平与抗日”的原则,在南京竭力劝阻主战派对西安的讨伐

29、,在洛阳敦促讨逆部队直接服从蒋介石的命令,从而将“讨逆”战争转化为不至于成为破坏和局的博弈举措。同时凭借与张学良的多年交谊,以及张学良对她的抗日政见的敬重,在蒋介石坚持不签署书面承诺的情况下,成功说服张学良首先同意放蒋,从而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谢晓鹏西安事变前后汪精卫的政治思想46考察1936-1937年期间汪精卫政治态度和主张。认为汪精卫对两广事变先持中立态度,后持反对态度;对西安事变始终持反对态度;对中共继续坚持顽固的反共立场,更不赞同国共合作;而对日本则主张应有和战两手准备。西安事变前后汪精卫的政治思想,既有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一面,又有适应时局发展稍做调整的一面,但他的这一调整并不彻底

30、,以至于最终滑向民族投降主义的深渊。 三、反思与展望 综上所述,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西安事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无论是对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还是对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国内外各种力量的作用与影响,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相关的著作和论文也是层出不穷。而且有的研究借助于新发现的史料、档案、新角度、多学科交叉等方法,又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纠正了一些史实性的误判,颇有价值。当然在肯定取得的巨大成绩之外,有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我们加强注意。一是一些学者在评判西安事变相关历史人物时, 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没有较为客观地评析和解读这一人物在西安事变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当保持学术独立的立场,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二是可以引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或者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比如有的学者采用心理学和历史学相结合来分析西安事变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揭示事变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三是台湾、美国等地都保存有大量的西安事变相关档案史料,并且还有一批研究西安事变的相关学者,为此,国内学术界应该加强互动交流,并充分利用尽可能丰富的资料来论述自己西安事变的研究课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相信,随着国内外相关档案的开放、公布和学术界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以及多学科、多角度的开展研究,西安事变研究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