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788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5例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实验室等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发病率及检出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脂肪肝是指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属于代谢性肝病,表现为肝重量中脂肪比例超过5% ( 最高比例可达40% 50%) , 或组织学上肝实质的脂肪比例超30%1。临床表现有形体肥胖,肝脏肿大,肝区痛或压痛, 少数患者有轻度黄疸。可借助B超或CT等检查确诊。脂肪肝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学认为属于 “胁痛”、“?Y瘕”、“积聚”、“痞满”、“肥气”等范畴。作者选取来我院治疗的35例脂肪肝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并个体化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脂肪肝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10年。B超或CT检查提示有脂肪肝。 1.2分型及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四型:气滞血瘀型8例,证见胸胁钝痛,胸闷腹胀,面色灰晦,或有蜘蛛痣,舌有瘀斑或紫胖,脉涩或弦。治应活血理气,通络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赤芍各15g,柴胡5g,枳壳、桃仁各10g,泽泻20g,甘草3g,三七4g,山楂30g,莪术10g。见头晕气短乏力,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决明子各20g;胸闷心痛者丹参30g,元胡10g。脾气虚弱型11例,证见喜温喜按,胸满脘胀,神疲肢困,头昏气短

3、,时有心悸,动则加剧,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滑而弦细。治拟健脾益气化痰。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半夏、白术各10g,白茯苓15g,陈皮lOg,淮山药15g,甘草3g,薏苡仁30g,党参12g,泽泻20g,山楂30g,桂枝3g,姜黄10g。气短、头昏、明显肢困加用黄芪20g,首乌15g,荷叶10g。痰浊中阻型9例,证见呕恶纳呆,胸脘满闷,体胖乏力,脉滑,口粘吐痰,舌苔厚腻。治拟化痰燥湿祛浊,方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白茯苓15g,半夏、陈皮各lOg,莱菔子、白芥子各9g,柴胡9g,泽泻15g,炒苏子12g,生山楂30g,甘草3g。ALT增高者加虎杖、茵陈各30g;胁痛加郁金10g、赤芍、

4、何首乌各15g;眩晕较甚者,加竹茹12g,天麻10g。肝郁气滞型7例: 胸脘不舒,胁肋胀痛, 善太息,倦怠乏力, 纳呆、恶心、腹胀,脉弦细,舌暗红且苔薄白。治则疏肝健脾,方选逍遥散加减。白芍25g ,当归10g ,茯苓25 g ,柴胡10g , 枳壳10g,白术20g,元胡15g , 郁金15g,川楝子10g,丹参15g,甘草10g,山楂25g。肝郁化火,口干易怒者加栀子10g。 以上各型均水煎取汁5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三个月。同时指导患者调节情志,清淡饮食,禁烟、酒,忌厚腻肥甘之品,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体育锻炼。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胁痛、舌苔、脉象变化,

5、及B超、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 1.3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等影像检查提示脂肪肝恢复正常,血脂、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等影像检查显示脂肪肝减轻2度以上,肝功能恢复正常、血脂明显下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等影像检查显示脂肪肝减轻1度,肝功能基本正常、血脂有所改善但低于显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B超等影像检查、血脂、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结果 所有各型患者经治疗全部有效,治愈15例,总治愈率42.86%,显效15例,显效率42.86% ,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质的大量堆积,肝湿重15是脂肪小滴时即形成脂肪

6、肝2。脂肪肝的形成与过多摄入游离脂肪酸及合成甘油三酯增加,合成分泌极低密度酯蛋白减少,肝脏甘油三酯转运受阻,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减少有关3,常继发于营养过剩、肥胖、嗜酒、药物中毒、糖尿病等。脂肪肝治疗的根本在于减少甘油三酯合成,改善肝功能,增加肝血流量,避免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饮酒不节,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邪、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淤积于肝所致,病位主在肝脾。脾胃运化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聚为湿痰,留滞肝脏,肝失调达,瘀阻肝络而成。故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痰利湿及疏肝解郁为其主要治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逍遥散,并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不同加减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姜黄、三七、山楂、柴胡、首乌、泽泻、茵陈、决明子、荷叶等均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适当配合辨证治疗可起到更好的功效。何首乌能刺激肠蠕动,抑制外源性脂类吸收,并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党参、丹参可以促进肝细胞中的脂肪氧化而降低其脂肪含量。此外,在治疗同时要注意调节情志和饮食,以低脂、低盐、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适量运动,并忌食辛辣之品、烟酒等 4。本结果提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脂肪肝更能体现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并经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