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8111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80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影响因素父亲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因素,通过考察以往研究我们发现,它受到父亲个人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与儿童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围绕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探讨。 一、父亲教养的影响因素 1、父亲自身因素影响其对教养的参与 (1)父亲个人特征 。有大量研究表明了父亲个人特征和其他心理因素对其在儿童不同时期参与教养的影响。例如,Volling(1992)发现,父亲表现为高自尊,参与教养时会更多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Marsiglio(2000)研究发现,父亲的身体健康状况、情绪体验等与其参与教养水平呈负相关。这些研究都证实了父亲的心理特

2、征对其参与教养的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 (2)父亲的性别角色倾向。研究发现具有双性倾向的父亲比明确一种性别倾向的父亲参与教养程度更高。Bailey(1990)发现,具有女性化倾向的父亲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照顾患病儿童,例如陪伴他们、带他们去医院等等。 2、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父亲参与教养 (1)经济地位。有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教养会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例如父亲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收入等。鲍姆林德(1994)研究发现父母收入越低,越有可能采取高控性甚至是暴力倾向的教养方式,且提供较少的支持,即收入高低会影响父母的教养行为。伍新春等人(2014)研究表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教养水平越高;收入越高,

3、参与教养水平越低。上述研究都可以表明,职业类型、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会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产生影响。 (2) 婚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是影响父亲教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质量以及父亲对婚姻关系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父子间的关系。卡明等人(1997)的研究证实,父子关系易受低婚姻满意度影响。克莱门茨等人的研究中指出(2002),低婚姻质量相比于母亲来说,对父亲会造成更多消极影响。 3、母亲影响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 De luceie(1995)用“监督者模型“来解释母亲在父子关系中的中介调节作用,母亲的人格特征,背景因素,母亲对于父亲参与教养的重要性认识和满意度,以及母亲的支持,都对父亲参与教养有显著的预测作

4、用。 配偶的支持是决定父母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母亲对父亲的支持对于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以及质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当得到配偶的支持时,夫妻另一方更容易做到充分行使父母的责任。并且有很多研究都发现,来自母亲的支持会对父亲角色的投入产生积极影响。 4、儿童气质与性别也会影响父亲参与教养 (1)儿童气质。研究表明,儿童气质类型表现为困难型的,他们的父亲会投入更多时间照看儿童,相比下,气质类型为容易型的儿童,其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相对较少。还有研究证实了儿童气质类型会影响父亲与儿童之间互动的积极性,父亲与困难型儿童的互动不如与容易型儿童的互动积极。 (2)儿童性别。对于儿童性别对父

5、亲参与教养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例如,Parke(2002)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男孩会出现外化问题行为,表现得不受人欢迎,而女孩则会表现出内化问题行为。Roopnarine(1986)则发现父亲和母亲平等地参与儿子和女儿社会化过程。 二、当前研究不足以及未来展望 以往对于父母教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母亲的研究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父母、家庭与儿童都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新生代的父亲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子女抚养;在国内,爸爸去哪儿等父子综艺节目的的推出,也可见普通百姓对父亲教养关注程度的提升。特别是“80后”父母,他们是在改革开放中长大,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学者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催生了

6、“西式”的教养方式,变得以孩子为中心,新时代的父亲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大幅度提升,也便于他们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相结合,以便更加胜任科学教养的职责。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背景下,对“80后”父亲展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都以问卷调查为主,或是Q分类技术来测量相对稳定的父母教养方式或态度。另外,研究也主要是采用自我报告或者观察分析,资料来源也相对比较单一;且研究的大多是稳定的静态的父母教养观念或特定情境中父母的教养行为,很少深入到家庭,深入到实际中去观察、实验,缺少对行为变量的研究;并且结果分析主要基于西方家庭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缺少系统的本土化研究。考虑到以往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使用动态的研究方法,在母亲教养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研究父亲教养的方法;对于同一个变量的测量应该做到多质多法,对影响父亲参与教养因素进行多水平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描绘出父亲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到底是如何影响儿童发展的,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父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