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832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ARCS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据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要首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关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其自我效能感;最后,还要积极反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满足感。华文教育历来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口语教学中应用ARCS学习动机模型理论,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伴随着人类在认知理论和学习科学领域

2、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当今的教育界已经开始从关注“教师怎样教”逐步过渡到“学生怎样学”,即学习者是教学研究的中心,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华文教育是以华人华侨子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其中华文口语作为一种基本的产出性语言技能历来受到重视。 一、ARCS学习动机模型及其要素分析 “动机”(motiv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Movere,“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1,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实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ARCS学习动机模型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Jo

3、hn M Keller)教授于1987年提出,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勒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简称ARCS模型。该模型建构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们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帮助他们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们的切身关联性;再次,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会、学好,从而树立信心;最后,让他们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见图1)。 在ARCS模型中,“注意”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也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虽

4、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项系统工程,但首要一步就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关联”也就是切身性,即学习内容要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等方面建立密切联系。科勒教授认为,当学生的注意力被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感觉到这种学习活动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切身性由此而生。关于“自信”,科勒教授认为,自信来自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成功的积极期望。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提供可接受的成功榜样至关重要。“满足”是此动机模型中的最后一个要素。满足感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与其期望值相一致,而这一后果又是积极的,从而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成就感

5、到满意,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二、关于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专业一年级B班的29名学生。该专业面向海外招生(四年内修满规定学分者将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华文教育师资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目前,国内仅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的暨南大学与华侨大学开设此专业。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对此专业的招生要求如下:有一定的华文基础;有志于从事华文教育,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海外华裔青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2。2006年,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专业首次招生50人,随后的招生规模略有扩大,2013年的招生规模为63人,随机分为A、B两个班。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B

6、班的29人(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的年龄构成较为多元,以1822岁的青年为主。其中,7名学生即将获得高中文凭或已经取得相当于高中教育的同等学历;4名大龄学生已有高等教育学历或工作经历,因对华文教育感兴趣而申请就读该专业;在性别构成方面,该班的男女生比例接近1:2,这种失衡的比例关系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在国籍方面,该班学生均来自东南亚国家,其中半数为印尼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印尼的华侨华人总数多和对华文教师的需求量大相关。生源国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家庭背景方面,该班学生既有华裔,也有非华裔,两者人数差别不大。华裔学生大多是第

7、三代移民,他们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比较陌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华裔学生的整体汉语表达能力并未明显强于非华裔学生。 在汉语学习时间方面,该班学生呈纺锤形分布:34%的学生来中国之前仅学过1年左右的汉语,34%的学生学过23年的汉语,其他学生学过45年汉语,甚至有个别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超过10年。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密切相关,该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差异明显,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 在奖学金来源方面,该班学生均受奖学金资助,分别来自中国政府、生源国学校和生源国商人,其中以中国政府的资助为主。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普遍面临师资严重短缺和专业化程度过低的困境,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

8、积极措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设立了“华文教育专项奖学金”,旨在为海外华文学校培养未来骨干师资力量。此外,海外华文学校也从本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到中国接受培训,学生与校方签订协议,由校方提供学费等资助,学生在毕业后回母校任教,类似于委托培养。还有一些热心华文教育的海外商人资助优秀学生到中国就读,通常也会签订类似的服务协议,要求学生学成后回国任教。 在从教意愿方面,该班近7成学生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明确表示将要从事华文教育教学工作;有4名学生表示不愿当老师,他们更乐意从商;有5名学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数据说明该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华文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一致,而少数学生的学习意愿与此专业目标

9、定位存在明显错位,还有少数学生处在摇摆状态。 (二)研究对象的学习动机类型 本部分研究的工具是自编问卷,采用了从“非常认同”到“不认同”的四级量表形式。问卷的主体包括三部分:学生对华文教师工作的看法(共3题)、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共10题)、学生的汉语学习行为(共3题)。本研究的问卷编制是探索式的,笔者事先就“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归纳出了一些选项。此外,笔者还根据以往文献加入了少量问题,问题的编制力求包括该班学生各种可能的学习动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本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本研究在分析学生动机类型的过程中采用了两种动机分类视角。 1. 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动机分类 加拿大

10、语言学家兰伯特(W. Lambert)和加德纳(R. Gardner)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工具型动机的人学习外语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如通过考试、升入大学、找到好工作、获得晋升、加薪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和持目的语的人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试图通过外语学习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目的语的社会和人,进而融入其中。 表3中的四项属于工具型动机,属于融入型动机。由此可以看出,该班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动机方面体现出工具型动机与融入型动机兼而有之、相互影

11、响的特点。两种动机对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也较为均衡:他们来到中国学汉语既有非常现实的考虑,如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学好汉语有助于将来找到好工作,也有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喜欢汉语学习、以后与中国人进行深入交往合作的意愿。第项和第项的选择与学生的从教意愿相关,鉴于近7成的学生明确表示学成之后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做汉语教师,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打算留在中国继续深造,或者日后和中国人进行贸易合作。整体看来,该班学生的融入型动机强于工具型动机,他们对自己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有清晰的认知,对中国语言与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汉语学习带来的挑战和快乐。 2. 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的动机分类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学习动机划

12、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内部动机”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3。具体到外语学习方面,“所谓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外语学习本身能激发的兴趣和愉悦,同时能提高学习者本人的能力和独立性。外语学习者持这种动机时,就可以不受外界的刺激和干扰,长时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所谓外语学习的外在动机,是指学习外语的原因存在于学习活动本身之外,是为了得到奖赏或避免挨批才学习外语的。”4笔者在问卷的背景资料调查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来中国学习汉语主要是受到了谁的影响?”问卷共提供了四个选项:父母等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同学和朋友、

13、自己的决定。该班学生有22人是自己决定来中国学习的,说明大部分学生具备汉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其年龄和阅历也允许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且,有93%的学生“喜欢汉语学习带来的挑战和快乐”,这进一步说明该班学生学习汉语的内部动机非常强烈,汉语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这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三、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 教学策略中的实际应用 (一)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更容易对能引起情感的、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的事件、形象、读物保持注意、学习和记忆。兴趣有两种,即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人兴趣是属于个人的且能持久保持的兴趣,如被语文、历史、数学、体育、音乐等某一科

14、目持久吸引。情境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某个方面的兴趣,它能暂时吸引学生的兴趣。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与学习都有密切的关系。强烈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对信息进行持久和深层次的加工,从而对材料有更好的记忆和取得更好的成绩5。尽管该班学生整体的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都比较强,但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依然重要。在有近30名学生的口语课堂,要使教学关照到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是极为困难的,较为可行的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情境兴趣,也就是说要根据授课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我喜欢逛街”这堂课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告诉学生,学好这节课就可以用汉语跟别人介绍自己的爱好,还能交

15、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在“请问,去动物园怎么走?”这堂课的开始,可以先问问学生如果他们在中国迷路了,应该怎样向别人问路。类似这样的开场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地知道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这样的情境兴趣维持时间比较短暂,还需要教师在随后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把个人兴趣与情境兴趣相结合。 (二)建立关联,设计学习内容 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相关性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策略。“作为老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对学习任务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当学生昏昏欲睡时,可以通过变化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惊奇,或者给他们一个短暂的活动机会。”6口语的教与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更要摆脱

16、讲授式的上课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精巧的活动设计,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操练场和展示台,教师从旁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口语课堂的活动设计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觉得“学了有用、学了能用”。以上文中的问路一课为例,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校园的平面图以及厦门市地图,又补充了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词汇,如“转车”“轮渡”“BRT公交”等,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兴趣浓厚。 (三)树立信心,增加自我效能感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信心强度与动机强度成正相关,越是对学习有信心,学习的动机则越强,反之则越弱。信心来自于有意义的成

17、功体验,要树立学生的信心,就必须让他们有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许多汉语初学者因词汇量缺乏、语法功底薄弱、句型积累不足等原因自卑怯言。要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有针对性的提问、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引入口语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就是按照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在操练句型结构时,可以把较简单的句型留给水平较低的学生,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教学目标将汉语水平各异,性别、国别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依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工,让他们先在小组内进行口语操练,然后再向全班同学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

18、力,而交际能力是初到中国的留学生们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例如,学习“一共多少钱?”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买衣服、买水果、买文具、买书四个不同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进行小组活动;实践活动就是把汉语演讲、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等活动引入课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组选派不同的学生参加不同的比赛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次比赛,每次比赛由学生和教师一起打分评选。通过句型操练、小组活动、参加比赛等难度逐步递增的学习任务,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 (四)积极反馈,体验学习满意感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 Ausubel)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

19、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7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学习的积极反馈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表扬等正面性的强化和反馈,通过成就感、被尊重感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内化和持续。在华文教育的口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小组活动点评、个人活动点评等方式进行反馈,反馈要有激励性、及时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特别是对于较为羞涩和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注重反馈的方式方法。教师还要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谈心,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积极的期望。除了言语反馈外,教师的眼神和肢体动作也能起到反馈的作用。此外,尽管学生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但也不可忽视外部奖励的作用,教师可以象征性地使用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特别是针对有难度或竞争性的口语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