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017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OA资源的实现途径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放获取(Open Access)资源(以下简称“OA资源”)作为一种可被大多数学者自由获取的资源,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提出的两种OA实现途径:自我存档和OA期刊。芬兰学者Bo-Christer Bjork将OA实现途径总结为四种,分别是:实施同行评审的电子期刊、特定学科领域的预印本服务器、基于大学的机构典藏库以及作者本人的个人主页。国内学者李武等1将OA实现途径归纳为OA期刊和OA仓储;

2、李春旺2将OA实现途径划分为基于OAI的开放元数据机制、基于DOI的永久性保存与利用机制、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获取机制、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获取机制。笔者对OA实现途径的研究分为OA期刊和OA知识库进行论述。 1OA期刊 1.1质量评价研究 OA期刊成功的关键在于期刊的质量。朱连花等3以DOAJ收录的OA期刊为对象,通过总体状态分析、年度收录分析、区域收录分析、学科收录分析、引文指标分析,指出OA期刊总体质量已经超越了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目前,对OA期刊的质量评价研究主要是传统评价方法和电子期刊评价方法两种。 1.1.1传统评价方法方面。潘琳4从质量控制手段、世界著名检索工具收录OA

3、期刊的数量、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JCR Web)收录的OA期刊的印证情况等多个角度,对OA期刊进行分析,认为OA期刊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并认为OA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会不断提升。刘海霞等5通过对OA期刊的影响因子、即时因子、引用影响及影响因子排名的比较,进行质量评价的研究。胡德华等6通过抽取2004年生物学领域内影响因子相近的5种完全OA期刊和5种非OA期刊,从平均被引频次、被引频次的极差、平均作者数、论文合著率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OA期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非OA期刊的结论。 1.1.2创新评价方法方面。张红芹等7首先借鉴传统的

4、期刊评价指标以及方法,经过验证其可行性,对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其符合OA期刊的特点,同时针对OA期刊网络传播的特点从质量控制方面、学术型网站性能测评以及新型的下载影响因子对OA期刊进行质量评价。刘海霞等8探讨了双边市场理论在OA期刊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期刊评价的模型,研究了利润最大化期刊和非营利期刊的最佳费用结构,特别是均衡状态下采用OA模式的条件。陶雯等9分析了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网络计量法在OA期刊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OA期刊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OA期刊质量评价中的优缺点。 1.2影响力研究 OA期刊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术资源,其影响力的大小也引

5、起学者们的关注。刘畅10根据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选取生物学OA期刊,利用JCR Web数据、著名OA期刊目录、OA出版者统计数据分析OA期刊的影响力,同时利用图书情报学领域著名OA期刊分析OA期刊影响力作为补充,证明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期刊正在逐渐转向OA出版。袁顺波等11采用基于引文的评级方法和基于网络的链接的评价方法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97份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图书情报学OA期刊已经成为该学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韩鹏鸣12采用特征因子为文献计量的统计指标,对OA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同时对OA期刊与非OA期刊进行对比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曲线拟合分析。 2OA知识库 O

6、A知识库又称OA仓储、自行典藏、自行存档等,在BOAI中被称为“绿色道路”,最早是为了解决传统期刊出版滞后于学术研究发展的问题。研究人员用预印本的方式进行学科领域的同行交流,一些学术组织将这些用于共享的学术信息存放在服务器中供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这就是早期OA知识库的雏形。国内学者李武从现实情况出发,采用调查法13、访谈法14等多种方法,调查分析了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15。 2.1学科知识库 由于学科知识库的专业性较强,国内研究学科知识库的学者有限,但有学者从技术角度研究学科知识库的构建。武琳等16研究了Wiki协作系统在学科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的作用。祝忠

7、明等17则以一个面向环境与生态科学领域的学科知识库系统为例,给出了一种自主提交和开放搜寻与聚集为主要手段的学科知识库建设框架,并对实现该框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和问题进行探讨。赵嫦花18利用本体技术、重用元数据标准来构建学科知识库,并对本体的相关概念及描述语言、已有本体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本体建模工具、元数据技术、教学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学科知识库作为OA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在国外起步较早,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价值,国内在发展学科知识库的策略、措施等方面可以结合学科实际情况,进行吸收和引进。 2.2机构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又称机构典藏库、机构库,具有学术传播、电子出版、长期

8、保存、知识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评价、共享利用、提高声望等功能,是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内部的知识和信息存储与利用的枢纽。机构知识库除了具备OA实现途径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特定性、永久性、积累性、复杂性以及开放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国内对机构知识库研究的学者十分众多,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笔者仅从构建和发展两个角度进行简单综述。 2.2.1机构知识库的构建。根据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一些大学图书馆的经验,构建机构知识库的步骤可以分为:了解机构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定义机构知识库的服务功能、制订机构知识库的构建计划、组建工作团队、选择适用的机构知识库技术平台、宣传推广、系统启动、系统运行八个步骤。洪梅等19探讨了在

9、开放获取环境下,机构知识库在机制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利用项目组织、知识产权、运营费用、质量控制、激励机制、工作流程六种机制来保证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运营成功。王颖洁20构建了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模式与应用流程,针对设计目标、实施对象、资金库源、软硬件选择、组织管理方式、知识产权、内容手机、服务模式、数字保存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同时以南开大学为例,从内容建设流程、数据处理流程、资源共享流程和检索使用等4个部分展开设计分析。 2.2.2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截至2012年1月1日,Open 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共收录2,164个机

10、构知识库,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共91个机构知识库,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五位。我国的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已开发机构库系统,但是在规模、普及程度、软件选择、政策支持和应用程度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21。虽然机构知识库对个人和机构本身来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机构知识库建设面临着资源存储不足、用户积极性不高的尴尬局面。截至2013年5月初,ROAR(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网站上注册的556家美国机构知识库中,大约有84%的机构数据存储量不足1万条。我国机构知识库的资源总量匮乏,只有少

11、数机构库数量较大。台湾大学机构典藏是我国资源最为丰富的机构知识库,也只有181,701条记录。大陆地区大多数机构库记录总数不超过5,000条,有的甚至还不到100条,如:浙江大学机构知识库记录总数11条,上海交通大学机构仓储数据库记录总数为90条22。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机构知识库的快速发展仍然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并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陈和23通过对国内机构库实践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出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趋势为系统平台丰富化、资源联盟化、存储云端化、信息服务知识化。在发展理论研究方面,邓君24探讨了机构知识库的6大动力因素,即长期保管与存取数字资产的需求、开放获取运动、科学信息与知

12、识共享及创新、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标准、机构主体以及理论与实践进展,并构建了机构知识库发展动力模型。徐涌25从机构知识库构建目的与前期准备、资源收集与使用政策、社区与资源集合政策、权利政策、长期保存政策、激励政策等角度来构建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政策与内容。机构知识库作为OA的重要的实现途径,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2002年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机构知识库研究,理论成果多于实践成果,说明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深入的实践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资源数量少、种类单一的问题一直阻碍着知识库的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学者对OA实现途径的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更多的是将研究视角投向OA实现途径的基本问题。尽管有学者试图结合OA的特点去深入探讨OA实现途径的相关问题,但毕竟成果有限,如有学者提出基于形式概念分析与领域本体的OA资源信息组织,但并没有引起重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对已有经验的介绍和对现实问题的调查、比较与分析上,并没有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研究观点。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OA资源以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亟须突破原有的思路,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去研究OA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OA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