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1699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国两制”视阈下港澳社会心态比较研究港澳社会心态是一定历史时期港澳社会成员对现实社会发展状况产生的较普遍的心理状态,是港澳居民长期积淀起来的意识和内心深处的稳定性倾向与定式。香港回归近20年,澳门回归近18年,探讨回归以来的港澳民众社会心态,分析港澳民众在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上的心态变化以及港澳社会心态的差异,揭示导致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原因,探讨统战工作的应对策略,加强港澳社会心态建设,对推进“一国两制”的有效实施,实现从主权回归到人心回归,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推进对港澳社会心态的积极影响 (一)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增强 回归后,港澳同胞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2、真正成为国家和香港、澳门的主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情怀。香港通过学校教育来增强青少年群体的国家认知,强化未来社会精英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并以价值观为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国民素质。2009年6月,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受访者认同“我是中国人”,94.21%的受访者认同“我是香港人”;对于香港学生关心的人与事,95.41%的受访者表示“关心香港的人与事”,89.17%的受访者表示“关心中国内地的人与事”1。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关于“香港人的身份与国家认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834岁的香港青年中,4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但也

3、是中国人”,13.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也是香港人”2。这些数据说明自回归以来,香港同胞的身份认同逐步由“疏离”到“亲近”,国家认同逐渐由“排斥”到“接受”,并进一步达到情感升华。 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是澳门市民社会心态的主线。根据澳门理工学院近年来对澳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民调显示,“一国两制”和“爱国爱澳”始终稳居前三位;在被问及作为中国公民是否自豪时,回答有自豪感的受访者高达80%。正因对“一国两制”和“爱国爱澳”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澳门民众普遍认识到澳门是处于国家主权下的、具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区,只有国家利益得到维护,特区利益才能获得保障。澳门同胞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与澳门各

4、社会团体坚持不懈宣传和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澳门基本法),以及中央政府关心支持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澳门民众已经普遍认同“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这使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回归,更实现了人心回归。 (二)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强烈 “一国两制”激发了港澳同胞当家作主的热情。虽然香港人比较重视商业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回归以后,香港市民的参政意识日趋强烈,抱着服务香港的信念,积极投入香港政治社会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开始在区议会选举、推委会选举及各类社会活动中崭露头角。2016年,立法会选举地区直选投票率达58%,较2012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创回归以来的新高;

5、投票人数近220万,较上届多37万,为历届之最3。香港居民逐渐消除“顺民心理”和“过客情结”。“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成为现实,激励着香港市民主动投身香港的建设与发展。香港同胞当家做主,自行管理特区自治范围内事务,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澳门回归后,在“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理念指导下,澳门市民的主人翁意识逐渐觉醒。2013年澳门立法委选举投票创历届选民人数之最,达276 037人,共有20个组别的145名候选人参与角逐立法委14个直选议席4。回?w以来,澳门特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澳门社团在澳门政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

6、参与选举,推动立法工作,参加各种咨询机构,针砭时弊,维护民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澳门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澳门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澳门特色的协商民主型政治文化氛围。 (三)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不断增强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人心和力量的根本所在。回归后,中华传统道德和文化越来越成为维系大多数香港同胞的规范准则。电影岁月神偷荣归桃姐反映出港人心目中的传统价值观愈发浓厚,对美好人性的追寻为香港社会不断注入中华传统道德的伦理基因。电影霍元甲叶问黄飞鸿等展现了中国武术精神,彰显了自强不息、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中华传统文化在香港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民族文化和

7、历史记忆特点的电影成为港人抒发家国情怀的载体。回归后,澳门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尤其是澳门特区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生活素质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文化为主流,认识、尊重澳门文化的特色,深入开展澳门历史、文化研究。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何厚铧将申遗成功归因为“澳门回归”和“祖国关心”。澳门媒体称“在澳门申报世界遗产的进程中,中央政府一直给予澳门大力支持,澳门同胞从中深切体会到祖国的温暖,为之深受鼓舞”,“必将加大澳门市民对澳门所归属的伟大祖国及其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更加深厚的归属感与凝聚力”5。 (四)调整策略,加强团

8、结香港最广泛的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是香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掌握的专业知识丰富,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香港统战工作的重点应转向中产阶级,努力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爱港统一战线。目前,香港中产阶级面临工资不断下滑、失业压力不断增大、所拥有的产业及资产价值不断萎缩等多重困境,正从维护社会稳定繁荣的中坚力量变成失意一族。如果中产阶级的利益持续得不到维护、不满情绪得不到?解,那么在反对派的唆使下,他们有可能从“政治冷漠”走向“政治热血”,参与“街头政治”。香港特区政府要在日常行政、立法及财政预算中统筹兼顾,既要出台和完善照顾社会基层的综援和福利政策,也要

9、制定有利于中产阶级利益的房地产、教育和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注重构建有利于中产阶级向上发展和流动的政策导向。内地新闻媒体、香港“建制派”在政治态度的分析上把香港中产阶级等同于“反对派”。这种误判容易使我们放弃对具有“两面性”的中产阶级的团结工作,容易遗忘和忽略中产阶级内部的爱港爱国、支持“一国两制”的人士。香港社会心态尤其是政治心态的调适,需要重点关注中产阶级,以中产阶级的群体心态影响整个香港的社会心态,使其朝着积极、平和的方向发展。因此,应该更新对港统战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香港中产阶级上来,关注中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使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中产阶级能通过体制内吸纳和体制外各种渠道发

10、出声音,以避免中产阶级民粹化。要以“和平对话”和“民主协商”的形式,把那些支持和同意香港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推行“双普选”民主化进程、真心维护“一国两制”和渴望香港繁荣稳定的中产阶级团结和调动起来,使其成为推动香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 (五)加强对澳门各类社团尤其是富商派社团和民主派社团的统战工作 澳门特殊的政治生态历史导致澳门社团把参与政治事务作为基本功能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为社团参与政治选举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在澳门社会的中上层,人们对参与特区政治、参与内地政治发展的兴趣极为浓厚,相关政治团体以至政党组织也正在悄然组建之中1

11、9。回归以来,澳门社团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澳门立法会选举以社会利益界别以及各个社团的实力或社会影响力来分配名额。澳门立法会直选议员形成了三个派别竞争的局面,即“传统派”、“富商派”和“民主派”社团。以2013年立法会直选议员为例,传统派社团只获得3个议席,得票率为19.51%,较之前25%以上的得票率有所下降;富商派社团获得7个议席,得票率高达44.04%,其议席数和得票率都有大幅度增加;“民主派”社团虽保持4个议席,24.82%的得票率较之前有所下降,但高于传统派社团。从各社团参与立法会直选的政治生态来看,传统爱国爱澳社团的群众基础有所下降,“民主派”社团的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富商派的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各类社团的统战工作,尤其是要加强与澳门富商派社团和“民主派”社团的交流,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同时,要把民间社会团体作为开展对澳门统战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可按社团类别开展交往,实现内地社会团体组织与澳门社团之间的“无缝对接、沟通交流”。通过非官方社会团体的交往活动,澳门民众可以到内地进行实地考察,切身体验、了解内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将他们的家国情怀感染和传递给更多的澳门民众,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澳门社会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