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1934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化育人”的高校德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围绕首都旅游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出了以“宽广的知识、完善的人格、旅游的情怀、国际的视野”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本科生培养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市级)”,探索旅游院校“德育体系科学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路径实践化”(简称“三化育人”)的德育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于旅游管理、旅游经济、会展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7个旅游类专业,覆盖2000余名学生,做到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核心能力提升教育的无缝连接、全面融合,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教学成果。 一、“三化育人”德育实践体系的成果 1.科学构建,注重实效,打造德

2、育教学基本认知、生活模拟、行业研习的“渐进式”德育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德育的生活实效与职业素质培养,解决旅游专业学生德育教学与社会和专业脱节的问题。 围绕校院中心工作和培养目标,将德育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形成基本认知、生活模拟、行业研习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旅游行业人才标准的融入。按照“课堂理论学习+生活情境模拟+行业实践提升”的系统设计,本成果除了运用传统的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访谈式教学外,还根据所利用社会资源特点广泛使用榜样示范、企业锻、陶冶教育、品德修养指导、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相关行业企业、KAB创业培训机构等开发德育系列的相

3、关教材、读物12本。 2.贴近生活,实践育人,建设“旅游学院德育实践创新基地”,建成“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德育培养新平台,解决旅游专业学生德育培养途径单一的问题。 通过学院的德育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搭建两个德育平台,即人文素质平台:包括“博雅学堂”、理论社团“火炬社”、“先锋工程”、“海外游学”、“国内名校参观”等;职业素养平台:包括企业名师讲堂、创新创业实践营、导游员技能大赛、酒店文化周、旅游线路设计等互动。通过这些平台引入行业资源、社会资源,拓展学生德育培养路径。 3.各方融合,形成合力,构建高校与社会资源充分融合互动的德育教学发展机制,解决德育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4、依托学院产学研,与相关企业、社会机构实现校企合作,并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突出德育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师资队伍,除了辅导员、思政教师外,还依托创新创业教研室,组成了一支由16名校内教师、6名其他高校专家、21名企业导师构成的德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之以报告、演讲、辩论、参观、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让德育课程的上课模式变得丰富而立体,逐步推行理论联系实际考核法、多元评价法、实践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生活教育法。 二、“三化育人”实践体系的路径设计 1.采用“广泛调研”与“系统设计”方法,构建全新的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

5、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旅游行业企业的走访了解到了旅游行业对学生基本德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通过媒体、家长等社会评价了解大众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期待,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等优质基础教育国家的比较研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旅游专业学生存在职业理想欠缺、职业信念模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围绕校院中心工作,结合我院以“宽广的知识、完善的人格、旅游的情怀、国际的视野”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首都世界城市和旅游行业发展实际,设计了旅游院校“德育体系科学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路径实践化”的德育教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将德育的基本认知、专业融合、自我提升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和行业实习,

6、组成了突出反思环节的系列实践课程,构成全新的实践课程体系。 2.采用“整体优化”与“具体实施”的方法,搭建创新德育实践教学平台。 依托创新创业教研室,围绕校院中心工作和德育特点,建设情境模拟、创新创业孵化、心理课堂等一批先进的主题设计区域,以帮助旅游专业学生提高德育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开设德育教育课程、思政教育课程、公益劳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实现学生德育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设计“学生德育成长手册”,以手册的形式收集、积累每个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各种各样的文字、实物、行为资料,包括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表现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学习心得、行为表现记

7、录等等,用以实施对学生品行发展的考核。 3.采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德育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德育教学的开放性和时效性,引入并整合社会资源。与北京市旅游委及各区县旅游局、国际酒店集团、景区紧密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项目调研、企业座谈、行业精英讲座等方式,了解旅游行业,掌握旅游从业者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与酒店尤其是乡村接待酒店合作,通过“北京乡村酒店大数据”调研项目,掌握首都乡村酒店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与全国饭店协会、全国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合作,通过参加全国餐旅类创业大赛、交流论坛等,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了解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实

8、践提升服务品质。通过与宋庆龄基金会、中青公益论坛等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让学生通过“一加一助学视障儿童”、“奥体森林公园环保行”等活动,增强学生公益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游学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学生素质。 本成果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坚持高校的主导地位,同时积极实现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协同推进德育教学的合作机制,坚持“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等,充分发挥各项资源所长,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完善的人格、旅游的情怀、国际的视野”,实现德育成效的全面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