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2390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该内容分两个层次编排,一是以学生活动的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算式;二是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教学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材第44页提供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素材,为认识乘法做准备。课前教师要仔细分析主题图,充分理解其要义:引出同数相加。在此基础上,目的明确地指导学生观察参与各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如每

2、张圆桌周围的椅子数,过山车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有多少人,缆车上有多少人。要简洁算出各自有多少人,就要启发学生观察在坐法上有什么规律,比如每张圆桌周围可以坐三人,过山车每两人坐一厢,小火车每三人乘一节车厢,缆车每节吊厢坐四人等,初步渗透同数相加的数学思想。小朋友一般都有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园里坐小火车等的经验,教师可及时利用这一“资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引导如何筛选出数学问题,想一想解决“同数相加”的问题有些什么方法,为引出乘法意义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感知同数相加 在学生感知相同加数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棒(课前准备20,30根)摆自己喜欢

3、的图形,如摆小树、小伞、亭子、房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说说都摆了哪些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说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例如摆了4把小伞,每把伞用4根小棒,一共用16根小棒。然后再请各组把加数相同的算式分别写在黑板上。如:10+10+10=30,4+4+4+4=16,3+3+3+3+3+3=18 三、引导概括,初步理解乘法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个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教师说明:计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简便计算。如:3+3+3+3+3+3=18,这个算式表示的是6+3连加,求6个3相加是多少,我们可以用

4、乘法计算,写作36=18,也可以写作63=18。接着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认识乘号,并学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凑作:6乘3等于18,36=18,读作:3乘6等于18。开始学习乘法时要让学生弄清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如:9+9+9+9+9=45改写成95=45(5个9相加),在此前提下,也可以写成59=45。 四、抓紧训练,深化理解 掌握乘法意义是学习乘法口诀及用乘法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后,教师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一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及动口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建议第一课时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与练习九的第15题。如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说说图意,然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引导分析怎样将“事实”转化为数学问题,最后集中到分别求“几个几”,再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之后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熟练掌握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怎样用乘法算,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体会乘法的含义。 责任编辑:李瑞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