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264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一、互联网与语文之间的“+” 利用互联网思维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再认识是互联网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点。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利用优学派电子书包将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本文将结合执教的诸多课例,浅谈使用电子书包过程中的体会,期望对语文课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二、“语言文字”的再认识 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首先应当将视点聚焦于“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都是信息的载体,而互联网最主要的优点体现在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因此,首要的整合点就是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

2、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在课前,笔者布置了课前自学。学生利用电子书包,针对教师给出的提示,完成了初读正音、理解诗意、再读悟情、反思质疑四个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呈现出以下改变: 1. 效率的提高 若从时间的维度来衡量,学生自学的平均用时为22.4分钟,完成的却是以往课堂40分钟的活动。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38名学生的信息是无法在课堂上同时反馈给教师,那么教师也就无法把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难以进行下一步的个性化指导。所以,利用电子书包的学习活动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 2. 方向的转移 以往学生总是在被动接受老师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引导思考的问题,还是针对文本的赏析。而利用电子书包

3、,则可以实现“学生老师”式的信息传递。学生自学后,将自己生成的全部信息提交到教师的终端。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反馈充分体现了每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水平。 3. 准确度提升 有了以上两点作为依托,学生学习中细微的错误将在网络平台上一览无遗。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再不会觉得无目标,课堂教学孰详孰略、准确鲜明。 三、“学习”的再认识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与技能”都可以转化成信息存在于网络之中。知识与技能需要内化,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了,因为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主动权在学习者手中,学习者可以自

4、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借助便捷的信息搜索功能,借助广博的信息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感悟。 而对于“学习”的再认识,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 教师的引领者地位不可缺失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失去了作用。相反地,教师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把握更为重要。要时刻保证语文教学质量,在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的同时,不能失去了语文的本位。 笔者曾执教三年级的爬山虎的脚一课,让学生在课上搜索有关爬山虎的资料,了解爬山虎的习性、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等信息,学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地浏览了许久,但是并没有什么有效积累,就算有积累也与语文学科教学无关。这样表层的学习,实际上是走上了“培养语

5、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反向道路。 2. 教学参考的指导地位不可缺失 教师研读教材时,常有“掘地三尺”、“独辟蹊径”的习惯。实际上大可不必,以教学参考提供的目标作为基础即可。而且,过度地字斟句酌、牵强附会,汉语言本身的魅力反而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仍然要以教学参考提供的教学目标为基本标准。 仍以清平乐?村居一词为例,曾见这样一段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辛弃疾的背景资料,然后提问学生有什么新的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辛弃疾忧国忧民,他希望天下的人都能有这样的田园生活。对此,笔者认为,对文本的挖掘有点过度了。虽然从情理上说得通,但是作品本身

6、并未有明确的情感表达,互联网上的信息不能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 四、“综合性、实践性运用”的再认识 语文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运用”这两个字展开。也就是能灵活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依据上文观点,“语言文字”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信息”,如果“学习”是“信息的输入”,那么“运用”就是“信息的输出”。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优点已在上文提及,不再赘述。但同理可知,信息输出也具备优点,所以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时,必须要考虑结合优势。 指导五年级下册桥时,为了让学生能将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简洁有力的语言实

7、践于生活表达,笔者组织了一次练笔活动。 1. 搜集有关火灾的新闻,筛选出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新闻。 2. 总结这些“平民英雄”的共性,以及他们的言行,积累写作素材。 3. 完成两部分练笔: (1)环境描写体现出火灾现场的形势危急。 (2)形象描写用多角度的描写塑造英雄形象。 学生的练笔能够借鉴课文写作手法,结合生活素材,进行自主创造,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由此可见,设计练笔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脱离文本。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但是互联网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有了互联网的助力,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践性”语言文字运用时,才能有的放矢。 五、研究建议 面对早已深入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互联网技术,将之与教学

8、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对成效,不可操之过急 教学的变革具有特殊性,不能因为“大势所趋”就头脑发热,追求“跃进式”的效果。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地域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改革的效果。所以,有三点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三个词说来简单,但实际非常考验耐性。要求在研究的前期进行大量的数据积累,正因为有了数据基础,后期的方法研究才有理有据。另外,不得不提,在此过程中,失败在所难免,因此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味低头苦干,反而可能适得其

9、反,徒劳无功。 2. 对网络,不可来者不拒 语文教学于诸多学科中又有其特殊性。前文在“互联网”思维下,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再认识,但无论何时,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仍然是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互联网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绝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而且,部分互联网及其衍生事物,对传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负面影响。互联网固然有其先进性,但绝不可迷信它的“强大”,也不可让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心理。否则就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人也无法阻挡。通过实践与探索,笔者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谁也不敢妄言推动历史车轮,但每位志同道合者只需尽绵薄之力,定能积足下之跬步为千里之远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