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300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竞赛”机制的教学改革研究一、引言 随着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基于竞赛机制的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全国性高校大学生年度竞赛。是业界参赛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科竞赛。 “互联网+”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连接一切新生态,与各个领域进行跨界融合。而这种融合又并非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模式上的全面创新。“互联网+竞赛”不是算术上简单的加,是为了更加高效的学与教,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学与教。 二、改革缘由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理论性很强,内容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以语言的语法系统为主线,往往只对一

2、两个语法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缺少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但知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也暴露出许多弊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基于竞赛机制的案例求解模式 基于竞赛机制的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对竞赛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教学内容围绕竞赛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通过对竞赛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

3、,教师适时引导和评测,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出导论。 而且软件大赛的题目多是面向实用型,是对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的求解,注重解题逻辑上的分析和组织,且描述背景往往也比较有趣。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软件大赛的部分题型,运用问题求解模式,将课程内容归纳描述成一个个应用问题,引导带动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并逐步推导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这种模式类似于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许多实践操作性课程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往往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将大赛题型与C语言程序设

4、计相关章节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这样既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过程 1.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C语言程序设计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过程离不开上机实验的辅助。传统的实践教学是以理论课同步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贴近理论教材,以验证性实验居多,主要是对教材中一些算法的实现或简单应用。这种模式在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编程及代码调试能力。然而,现阶段IT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非简单的程序编码工水平,而是创新意识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5、。软件专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编程思维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 软件大赛的题目是由来自IBM、东软等知名IT企业的专家学者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进行出题,旨在打破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严重脱离企业实际的难题。这些题目都是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说的:“软件专业的创新能力要靠素质教育来进行培养,向素质教育转型则要通过竞技大赛来实现。”因此,将竞赛题型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中可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软件行业的人才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竞赛形式和评分标准应用于实践教学的优势 参考软件大赛的竞赛形式和?u分标准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和考核,也

6、是我们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软件大赛的竞赛形式是4小时全封闭的机试,选手机器通过局域网连接到竞赛服务器,以服务器-浏览器的方式发放试题,提交结果。这种方式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刻苦钻研的意志,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代码的水平。全程机考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心理浮躁的学生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 比赛的最终成绩是以选手所提交程序的运行结果作为主要评分依据的,这就要求程序要有规范的数据输入和输出。而且,为了评判专家和阅卷老师能尽快把握程序意图,选手应对函数过程及关键语句作必要的注释。这些都是我们的学生平时不太重视的地方。另外,选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通过大赛评判组设定

7、的测试用例来检验,选手在比赛时并没有拿到这些测试用例,因此要求选手对问题的思考要缜密,算法逻辑要完全正确,方能覆盖所有符合标准的输入用例。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大赛的评分机制不仅可以强化和训练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思维严谨的品质。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改革效果 将软件大赛的题型、设计理念、竞赛形式等引入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改革传统教学过程的不足,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通过对本校C语言程序设计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结语 基于竞赛机制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竞赛性质的题目普遍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数学逻辑要求较高的问题,对老师备课和讲课本身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是面临的主要教学难点,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