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341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概述 在五四运动92周年之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召开“五四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构建”研讨会,邀请在京的人文社科界、科学界学者,重温五四运动的历史使命,直面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构建的诸方面问题,进行多角度研讨。 与会学者谈到,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所面临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错综复杂的。国人精神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也是不能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解体,现代价值观念开始构建。一个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幸福生活?个人、国家、社会应以什么样的

2、关系组构现代社会?现代化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世界?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启蒙,但五四运动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五四时期开始的现代文明构建,仍然是我们今天面临的艰巨任务。 有学者认为,五四思想启蒙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是民主与科学。这个定位在当时相当精准,可谓切中时弊而对症下药,升堂入室而入木三分。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灵魂和导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作为精神武器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的思想遗产即是民主与科学精神。 有学者认为,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纪念“五四”,不能离开这两面旗帜,也不能降低或淡化这两面旗帜。以往我们过于强调爱国救亡,而降低了民主与科学的作用

3、,其实两者是统一的,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倘若“五四”只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这么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有学者认为,五四先哲不仅深知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是救国之利器和建国之法宝,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于培育国人思想和改造国民性的深远意义。科学精神的这一切要素,既是科学的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也成为人的价值,因为它们提升了人的生活境界,升华了人的精神生命,把人直接导向自由。 也有学者从另一方面注意到五四运动中救亡图存因素对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那就是一种思想来源于哪个国家,中国对这种思想接受的程度,常常受这个国家对我们的态度的影响。我们学习一种思想和制度

4、,要看它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对我们有用,而不应该受国家关系的影响。 有学者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要从原来高度的专制包括思想、文化、政治、社会、家族的专制中解放出来的运动。“五四”先进分子从西方文化中引进民主与科学,就是针对当时国内的封建专制和愚昧,这是五四运动的一大功劳。五四运动的精神就是思想解放,原来被定为一尊的专制精神枷锁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思想都进来了,形成一种百花竞艳的局面。至于以后中国政治出现的弊端,社会达尔文主义发作,道德滑坡,这些不能归罪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头上。 有学者认为,我们首先要把现代文化的概念弄清楚,重构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文化是什么?

5、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工具;价值观是判断事务的标准,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相应的文化规范;文化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制度规范,而最根本的是制度规范。一个民族就是通过这三者凝聚、链接和组织起来的。自文艺复兴以来,现代文化的核心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核心是规律意识,人文文化的核心是人权观念。为了更好地体现科学价值观和人文价值观,就构建了两大制度,即现代民主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 有学者认为,我们对现代文化的概念有诸多误解。例如,我们对科学问题一直没有抓住真谛,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截然分开,社会领域货币化,把理性思维

6、方式运用到情感世界,等等,这些都是不讲科学的表现。 也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把民主与科学并提作为口号,这多少混淆了两者的观念层次,应该是科学与自由,民主与市场相对应。民主是一种制度,自由是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权利,民主制度是为了保障人的这种自由权利而设计出来的。民主的精神就是要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以防止一个人、一个政治团体掌握所有权力而受不到监督。 有学者认为,权利有5大要素,其中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是意志与利益。意志意味着选择,所以自由是权利之中最核心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的主体是个人,而民主的主体是全体或大多数,自由的主体是私,民主的主体是公。中国文化氛围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个国情

7、。我们要找到现代文化之根,有了科学的、人文的价值观,才能实现现代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来看,反封建仍是我们的长期任务。 有学者分析了五四运动以来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对五四时期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流行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反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社会价值观上是沿着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路线走下来的。靠着这套价值体系,中国日新日进,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由个人主义到精英主义再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再往前走一点,就是不择手段,像今天为了个人利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这些负面现象,个人主义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有学者注意到,近年来在发展民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观点,

8、概括为四种:民主缓行论,认为中国人民文化水平不高,经济落后,施行民主的条件还不具备;民主威胁论,认为目前不能搞民主,否则就要大乱;民主替代论,比如以协商民主代替人民民主;民主特殊论,认为中国民主是特殊的,与普遍的民主没有关系。对于这些观念,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澄清。 还有学者从法律角度阐述了现代民主制度,并指出我们目前对民主的某些认识上的混乱。民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民主选举,现代民主选举经常是间接选举,通过选举代表,用代表来代替选民作出决策。二是民主决策,是现代民主的核心部分。中国今天提倡的协商民主,还只是民主决策的一个方面,一个过程。三是民主监督,主要是一种事后监督,是对民主决策以及民主实行过程

9、中能不能进行监督的问题。 “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承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在艰难曲折的历程中,错综复杂的国情中,一步步地持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勇于直言的人。”这是与会学人深入讨论、建言献策的出发点。 出席座谈会的有: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委员会主任王志新、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岳庆平、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中心副主任张学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资中筠、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中国科协研究中心研究员袁正光、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醒民、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副院长李海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兴元、北京日报理论部主任李乔、国际社会科学副主编黄纪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马岭、北京吉利大学原校长罗晓明。民主与科学主编孙伟林主持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