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49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浅析一、新民主主义社会: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前置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创造。马克思最初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其内部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之后的产物,他并未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立有过详细地论述,只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在现实的革命中,俄国最早爆发了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并夺取了政权,“消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课题率先摆在了

2、这个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农业国面前,1919年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和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随后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提出了“带有小农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新概念,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

3、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至此,这个“过渡时期”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形态的雏形被重新定义。第一,这个“过渡时期”的时间比较长,“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多年的准备工作),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第二,这个“过渡时期”不只是清除旧社会的残留,而是“前者变为后者”的转变阶段,是为“后者”的建立创造必要的准备条件。第三,在这个“过渡时期”,“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时

4、期,已经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雏形了。但是,遗憾的是列宁逝世以后,新经济政策并没有被执行和探索下去。 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样的国情面前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并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阐释,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是新主义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的基本部分”,这种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那种共和国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

5、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但是那种共和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不适应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新民主义社会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课 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对列宁“过渡时期”设想的继承和发展,但依然带有过渡的特点,对于其是否是独立的社会形态上,毛泽东的认识在1951年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他更多地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独立的社会形

6、态,“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在共同纲领中也并未写入社会主义的目标,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的确进行了一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实践。但从1951年开始,毛泽东同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出现了明显地变化,他开始批评刘少奇“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提法,日益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在实践中更加注意社会主义因素的增加,并不断否定自己原来理论上的突破,最终决定放弃由列宁新经济政策发展起来的思想,转向推行斯大林在2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并计划用“1020年或更多的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在落后生产水平上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7、。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只存在七年的时间便过早的夭折了,其中的原因,理论界有很多的看法,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一方面,由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党对当时国内矛盾的把握上出现“左”的错误,同时受到苏联这一社会主义模版的巨大影响,造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短暂存在。本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被搁置下来,同时在苏联模式下生产关系被不断拔高,最终引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尖锐矛盾。此后发生的“文革”浩劫,可以说是这些遗留问题的大爆发。 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标志,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81年在邓小平

8、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论断,随后逐渐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私有经济是公有经济的重要补充。这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相类似,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重点大型国有企业牢牢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后新民主义社会的政治上,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阶层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吸纳

9、非公有制的企业主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又是中华民族的政党。这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各阶级联合专政具有相似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但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遗留的问题,是在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课。 三、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种表述 “后”作为一种定义的前缀最早见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当中,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学”传入我国以后,被国内学者逐渐采用,产生了诸如后马克思主义、后工业时代、后资本主义等概念,当然“

10、后”的定义在每个概念中的表述不尽相同,但至少涵盖了时间上的顺序性和空间上的深浅度。 区别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后新民主义社会的概念是: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起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止于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起于1978年改革开放,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第二,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辟,是在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没有完成的任务。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后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阶段。 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初级

11、阶段的另一种表述,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对“后学”思想的盲目追风,而是对社会的精妙概括和准确把握,既在思想上解放,承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又实事求是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区别。“后新民主主义”概念提出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肯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地位,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忌讳新民主主义社会提法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界曾爆发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关系的大论战,有人将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等同,这种观点既没有实事求是,也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们所接受,而“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解决了两者的关系问题。 第

12、二,“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的中心是新民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中心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光环往往会迷住我们认识当下社会发展阶段的眼睛,认识不到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深刻烙印,会使我们的理论支撑体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构建找不准方向。 第三,“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是更为彻底地思想解放和理论深化,用这样的概念分析中国的现实,可以更有力地解释现实,说服群众,认识当今社会和经典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重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复辟,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我国所处社会阶段的准确把握,科学认识我国在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任务和方向,中国就会保持高速的发展,而发展的未来也会指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