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56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和谐”思想的渊源及时代价值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用语多次反复出现。和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诉求;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代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指向。总体来说,我国古代先哲论及和谐,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人自我身心之和谐 古人主张人的身心和谐,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既要积极进取,又能恰当处理理想与现实、欲望与道德的关系。“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说明人的身心可以相互促进,修身能够养性,心的境界提高同样也利于

2、身。 在庄子看来,个体和谐的先决条件是让自己内心永远处于和顺状态,“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自然界因有了阴阳变化才有四时之序、寒暑之节,从而也有了万物的兴衰和春华秋实;人也一样,阴阳二气均调,人的身体康健、精力充沛、行为正常,一旦阴阳失调,便百病丛生、行为失常,导致思想紊乱。欲达到阴阳协调、心理健康的和谐状态,只有通过体道、虚静,“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

3、和”。坚守大道,清静自然,用心去感应自然,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孔子则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提出了人的情志和谐的内心修养方式。孟子认为,精神生活比起物质生活来更有价值,要求人们“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4、天下之大道”,无论贫富都要注重人格的完善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荀子提出通过礼的制约,治气养心,达到善的方法:“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从而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认为,人要珍重生命,少私寡欲,不为物累。要抱朴守真,因性而为,对自己的欲望采取合理的态度,达到身心的平衡和谐。安时处顺,宠辱不惊,爱好而不沉迷,追求而不偏执,顺应时势,适可而止,才能达到身心和谐,生活幸福。 2.人与人之和谐 欲实现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是关键。故庄子云:“鱼相造乎水,人相造

5、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日: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希望人与人相处,就象鱼和鱼同游于水中那样,自由自在,自然而然,自得其乐。这是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是最美的天然和谐状况。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事,友爱他人,追求和谐人际关系。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强调“君子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提倡“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 老子认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以沉静谦卑的态度,以德报怨,谦下包容,不与人争夺。“和大怨

6、,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认为人与人相处尽量避免与人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善与人相处的人,不与人结怨,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与人和谐相处。 荀子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只有“和”才能使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团结一心,战胜万物。孟子更是明确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在“天、地、人”中具有最高地位,“和”在“时、利、和”中具有最高价值。 3.族群、国家之间的和谐 在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和哲学在中国历史上有深厚的基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强调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统治者,对九族的政

7、策采用“亲”,对百姓的政策采用“平章”,对万邦的政策采用“协和”,“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 论语提出“四海之内皆为兄弟”;荀子主张“四海之内若一家”,国与国之间,应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以交往感化外邦,实力较强的一方不可恃强凌弱,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孟子提出:“仁者无敌”,主张“以德服人”,提倡王道,反对霸道。老子认为:“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大国用处下守静的态度以诚信有礼对待小国,那么,就能得到小国真正的拥护。小国若能谦恭柔和的态度以诚信有礼对待大国,就能取得大国的信任和支持。国家不分大小,若都处下守静,平

8、等对待,就能彼此有信,和平共处,各得其所。 4.人类与自然之和谐 中国古代先哲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 中庸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思想,主张“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按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万物一齐生长发育,“可以与天地参”,与万物和谐相处、相得益彰,而不加害于自然。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指出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就能

9、获得成功,否则必遭失败。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界又有相联系的一面, “列星随旋,日月递?荩?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天和,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和睦共处,即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庄子提出爱人利物之谓仁,把仁学扩大到自然,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庄子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人类生存于纯朴的自然环境之中,人类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也是事物协调完满、充满生命力的最佳状态。庄子还强调“圣人处

10、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能与外物和平共处,互不伤害,才能和他人友好往来。 中国古代先哲不仅提出人与自然应保持和谐关系的思想理念,与此同时也提出了系统而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主张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用钩钓鱼,不宜以大网拦河捕鱼,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孟子亦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对违反农时、竭泽而渔的危害,先哲已有成熟的看法。荀子也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

11、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从荀子反复强调的”不失时”看,中国古代先哲不仅已懂得了生态平衡的重要,也有了明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主张对自然资源实行保护性的利用,反对掠夺式的开发和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的身心和谐是基础,人与人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国与国之间和谐等是重要条件。中国古代的这些丰富的和谐理论与思想,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现代和谐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2、的征程中,不仅批判汲取了中国古代先哲的丰富思想,而且还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和谐”思想作出独特的诠释,赋予新的内容。 1.毛泽东的和谐思想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和谐”这一概念,但在他丰富的思想理论中却蕴含着“和谐”的深刻理念;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却毕身都在从事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人民内部矛盾开始跃居突出地位的时候,毛泽东敏锐地抓住这一新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并从理论上作了概括和分析,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

13、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对促进社会和谐及国家安定团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关系和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要求全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更高的程度上密切

14、了党群、政群关系。 第三,维护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先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中,为减轻农民负担,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解放战争前夕的土地改革中,毛泽东从中国农民的切身需要出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从而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建国以后,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毛泽东认为,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使农民破产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而必须坚持城乡兼顾、共同繁荣,使城市和农村、工业和

15、农业都实现现代化,尤其要保护好农民的权益,缩小城乡差别,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2.邓小平的和谐思想 邓小平把握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和谐社会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思想体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民主法制。实行民主与健全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邓小平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多次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他认为,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16、建设地有序进行。 二是追求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反对平均主义,同时又指出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实践中认识到,剥削和两极分化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危害,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严重威胁。在他看来,没有共同富裕就没有社会主义,当然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要消灭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维扩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是维护安定团结。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

17、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邓小平还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邓小平一贯认为,稳定压倒一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江泽民的和谐思想 江泽民的和谐思想的重点内容是“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8、确立以后,我国 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重构。为了减少重构过程中的震荡,江泽民一方面继续强调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另一方面又强调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和谐观。他认为和谐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六大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是一种目标。但是,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与团结又是条件。 其次,鉴于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教训,以及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人口

19、、资源、环境等问题,江泽民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点。他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再次,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一论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国际力量和谐观。一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谈判解

20、决国际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国际社会稳定。三是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四是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保持良好周边环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扩大我国战略空间。 4.胡锦涛的和谐思想 胡锦涛丰富发展了中国和谐文化,他的和谐思想内容丰富,可概括为三大方面: 第一,和谐发展观。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

21、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二,和谐社会观。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归纳了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

22、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23、生态良好。 第三,和谐世界观。在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方面,胡锦涛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胡锦涛提出并论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主要观点是:(1)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2)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3)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4)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三、和谐思想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促进健康人格的

24、构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重视道德自律,强调“欲而不贪”、“君子有三戒”;道家重视自然本性,强调抱朴守真,因性而为。儒家的君子现实可亲,道家的真人超越凡尘,儒道互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理想人格。儒家倡导修身养性,追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之路等,对于现代人构建理想人格,提高思想素质,颐养健康和谐的心性,整饬伦理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这种进取、有为、入世的君子人格不同,道家超越“物役”、“物累”的思想智慧,对于涵养人的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力,培养我们民族魂中的浩然正气,引导人们去追求大鹏似的“扶摇而上者九

25、万里”的自由高远境界,有着积极的作用。 2.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传统和谐思想中的“民惟邦本”,民贵君轻观念,已升华为治国安邦的理论指导思想。“仁也者,人也州”,“民惟邦本”的思想观念源于仁爱,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仁爱,需要以人为本,需要爱民、亲民、贵民,与民同舟共济,共生共荣。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根本目标,民存社稷存,民亡社稷亡。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人民才会热爱和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着党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祥和、安定团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传统和谐思想中“和而不同”原则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只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形式、不同的政治见解、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长期共存,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都得到承认,不同的利益诉求得到调整,各类矛盾和问题在不一致中得到化解,全社会形成合力,经济与社会才能得以稳定协调发展。 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传统和谐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分配的启示在于:按照贡献的差异进行差异分配的原则,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本性的,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社会成员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