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因果句探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70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为”因果句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因为”因果句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因为”因果句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为”因果句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为”因果句探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因为”因果句探析“因为”因果句是指以“因为”作为原因标志的因果句,表示说明性因果关系。根据因果位置的不同分为因果正序(即按照时间先后因在前,果在后的自然语序)与因果倒序(即果在前,因在后的非自然语序)。本文不考虑“因为”的词性问题,只要是含有“因为”的句子均包括在内。 根据我们对高级阶段留学生作业中“因为”因果句的观察发现:(1)学生在表示因果关系时常使用“因为”因果句,而且往往是“因为”“所以”连用,对于“因为”与“才”“就”“而”等的连用则很少使用。(2)因果倒序比因果正序犯错的比率要高。出错原因在于学生使用因果倒序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因为”,什么时候该用“是因为”。 为了解因果句教学

2、的情况,我们调查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附件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和我们使用的初中高三阶段的综合课教材,发现大纲与教材均未将因果倒序列为教学内容: 各大纲对“因为”因果句的等级安排基本相同,初级为“因为”与“因为,所以”,中级为“之所以,是因为”,高级为不常用的“(因为),故”“所以,所以,(还)因为”“因”等格式。除“之所以,是因为”外,其他常用因果倒序形式均未出现。 各教材也未将“,因为”与“,是因为”作为语法项目予以讲解。汉语教程只是在讲解“由于”时提到“因为”可以用在后一小句,但未做详细说明。桥梁只是对“因为/因

3、而”“因为的缘故”和“之所以,是因为”进行了讲解。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对因果复句及其常用关联词语进行了梳理,在“单用”一栏里列出了“因为”与“是因为”,但没有对其用在后一分句的用法进行说明。 由大纲与教材的情况可知,教师对于“,因为”与“,是因为”这两个常用因果倒序句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原因所在。 而根据我们对2000年1月人民日报的统计发现:“因为”用于因果倒序多于因果正序。综合“因为”因果倒序的实际使用与学生的偏误情况,我们认为对于“因为”因果倒序应该与因果正序一样予以重视,并作为语法点进行讲解。 一、因果正序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即前因后果)的因果正序句完全符合时间顺序

4、原则,根据语序就可判断前后语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因此,前因与后果之间可以不用因果关联词语连接。而使用关联词语则会使语句间的因果关系更加明确,对因句或果句具有标志与突显作用。 根据果句中是否有与“因为”搭配的词语,因果正序句可分为两类:一是果句中有“所以”“而”“才”“就/便”等词语与“因为”搭配使用;二是果句中没有与“因为”搭配的关联词语。 (一)有关联词语与“因为”搭配使用 1.因为,所以 人们普遍认为“因为”“所以”经常连用,而且这一句式被看作是表示说明性因果关系的代表句式。但据调查,“因为”与“所以”各自单用比二者连用更常用、更多见。与“因为而/才/就/便”等格式相比,“因为所以”一般不受

5、否定词或否定形式的否定。在这一格式中,“因为”后没有停顿,而“所以”后可以停顿,用逗号隔开。如: 花生因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所以俗称“落花生”。 因为安庆处于长江的特殊位置,所以对扩频系统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格外严格。 因为右大脑主宰情感,所以右鼻孔闻到的气味感觉更丰富更宜人。 因为已经压库一年,所以价格只有1200美元吨。 由此我深深感悟到:“因为有志气,所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句子有一个信息焦点,而且多出现在句子末尾。但有时一个句子也会有多个信息焦点,这些焦点受强调的程度不同,程度高者为主焦点,相反则为次焦点,这取决于其在句中的位置或其前是否出现起强调作用的词

6、语。“因为”和“所以”连用的句子就是双焦点句,原因与结果均为信息焦点,一般来说,果句为主焦点,因句为次焦点。而当“因为”前有表示强调语气的“正、正是”时,原因则要重于结果,即因句为主焦点,果句为次焦点。如: 这种两分法已体现在他对宏观调控的运作上,正是因为他看到了美国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所以他在紧缩金融时是有节制的 2.因为而 从句法角度看,“因为”后动词性成分居多,表示原因,作状语;“而”后为动词性成分,表示结果,作谓语;两者联系紧密,中间一般没有停顿。句子主语一般位于“因为”前,或承前省略。从语义角度看,“因为”所在的原因部分是语义重心与信息焦点。如: “秋菊”是银幕上虚构的人物,因为执着

7、地讨个说法而成为民告官的代名词。 这个平日里安谧幽静的小镇,因为叙以和谈在此举行而名闻世界。 该格式可用于由“不”“没(有)”构成的否定句,否定词“不”前常有“并”“从”等副词,否定范围为整个格式,而否定中心则是“因为”所在的原因部分。如: 值班人员并不因为商贩们犯了错误而另眼看待,而是主动让出自己的床位,让他们休息。 我们不能因为老人们对衣、食、住的满足而忽视他们的精神生活。 毛泽东没有因为自己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而放弃对子女的严格教育。 3.因为,才 在这一格式中,“因为”后多为谓词性成分,有时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因为”前常有表示强调的“正、正是、就是”等词语;“才”后均为动词性成分。由“才

8、”的副词词性所决定,果句主语必须出现在“才”前。如: 正因为加拿大人为人正直、亲切友善,才能乐观和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个世纪的到来。 相对性原理是爱因斯坦理论的出发点,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他所创立的理论称作相对论。 “才”在句中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作为原因与结果的连接与分界成分,使句子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由隐而显,二是作为焦点标记,与出现在“因为”前的其他评注性副词“正、正是、只”1等呼应,共同完成对信息焦点原因的标示与突显的功能;三是作为评注性副词,表示说话人带有倾向性的主观评价,强调原因的排他性与唯一性2。 该格式一般只接受“不是”的否定,否定范围与否定中心重合,均为“因为”所在的原因部分。如:

9、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他俩并不是因为学术生涯不顺才告别书斋的。 4.因为,就/便 “因为”后跟谓词性或体词性成分均可,“就/便”后为动词性成分。在这一格式中,“就”“便”表示两种意思,从而也就决定了该格式在意义与用法上有所不同。 一是“就、便”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情,“因为,就/便”格式表示以客观态度说明前因后果关系。它一般用于肯定句。如: 因为从未经过别样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就被当作唯一的状态默认下来。 因为新千年的来临,1999年的这个冬季便多了几分期盼与憧憬。 二是“就、便”作为表示减值强调的评注性副词3,“因为,就/便”格式表示对前因后果关系的主观评

10、价,即在说话人看来,句中原因所涉及的事情相对于结果所涉及的事情而言在重要性上要小得多,所以,认为因为这个不重要的原因而导致后面的结果是不值得的、不应该的。它常用于否定句中,否定范围为整个格式,而否定焦点为“因为”句所表示的原因;也可用于肯定句与反问句。如: 电视台更具有影响公众的导向作用,不能因为收视率就忘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不要因为自己大学没有学与经济管理商务有关的专业就小看自己。 他因为一点小事就跟朋友吵翻了,这真是不值得。 我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犯了一点小过失就抹杀他的大功啊。 (二)没有关联词语与“因为”搭配使用 据调查,果句没有关联词语的用例要多于“因为”与“所以、而、才、就/便”等搭

11、配使用的用例。这时“因为”既是因果关系的标志,同时也是标示句子焦点原因的标志。 1. 因为, 当因句与果句主语相同时,主语或者位于“因为”前;或者位于果句句首;或者承前省略。如: 有的商场因为事先知晓了凉夏的消息,大大压缩了冰箱、空调及饮料类商品的进货量,把资金投向了其它方面。 她从早上点上班,晚上点才能回家,因为要确保节日执勤,中午就在车站吃盒饭。 因为有领导关注,我们的问题总算有了解决的希望。 当因句与果句主语不同时,或者两小句均有主语;或者只有果句有主语。如: 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她10年才做一次寿,而且非常简单。 因为没有预报,一些灾民仓皇离家,损失严重。 当“因为”后是体词性成分时,果

12、句大都有主语,或主语承前省略。如: 成都水族馆的珍稀鱼类很无辜,因为二万元的水电费,它们被漠然的人们断送了生命。 新的一年中,我除4月份推出最新个人专辑外,将在年中的时候举行个人巡回演唱会。这是多年的夙愿,一直因为各种原因耽搁至今。 2.正/正是/就是因为, “因为”前还可以用评注性副词“正”“正是”“就是”来表示对句子焦点原因的强调。因句后常有逗号与果句隔开。 “正因为”后与代词“这样、如此”相连。如: 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正因为这样,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就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

13、 成都水族馆被列为全国青少年海洋知识科普教育基地。正因为如此,这些珍稀鱼的命运牵动着无数成都人的心。近几天来,许多市民自发赶到成都水族馆,慷慨捐资。 “正/正是因为”后与谓词性成分相连。如: 正因为有了先进的制造手段,东方汽轮机厂的产品销路很好,国内订货不断。 以前正是因为修炼法轮功,李光华不仅耽误了高级职称评审,而且还严重影响了他的教学质量。 也有少数用例“因为”后为名词性成分。如: 正是因为战略和经营上的双赢,使得15年来,“中水”从13艘渔船起家,迅速成长为一个在国际国内负有生命的大企业。 就是因为他的存款,引发了一起误差42.75万元的存单纠纷。 二、因果倒序 果因倒序句违反了前因后果

14、的自然语序,这种特殊语序往往是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采用的。语序的变化使得句子意义有所不同,即因果正序侧重于时间顺序与语义的连接性,而因果倒序则具有较强的解释性,或为补充性解释说明(以“因为”连接),或为强调性解释说明(以“是因为”连接)。无论哪一种都是出于增强说服力的需要,都是为了让听话者能够接受句中所说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往往都是以看法或结论的身份出现,居后的原因则用来解释得出上述看法与结论的理由;也有一部分是先客观叙述事情的结果,然后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 在因果倒序句中,原因一般都是新信息,而结果可能是新信息,也可能是已知信息。在含有“因为”的句子中,结果是新信息,说话者是要让人首先了解事情的

15、结果或某种看法与结论,然后再说明产生这一结果或看法的原因或理由,这时原因与结果均为表达的重点,只不过强调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在含有“是因为”的句子中,结果是已知信息,说话者的重点在于强调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或理由。 据调查统计发现,“因为”用于因果倒序比用于因果正序要多,而且以“因为”连接的因果倒序比“是因为”的要多。 (一)含有“因为”的因果倒序 在含有“因为”的因果倒序句中,果句在前,没有关联词语标示;因句在后,对造成结果的原因或得出结论的依据进行补充说明。二者一般为可独立的小句或句子,均传达新信息,均应为句子的信息焦点。果句由常位至非常位的移动,表明其为主要焦点,强调结果或结论;而作为补充

16、说明的因句也并非可有可无,标志词“因为”既标明前后之因果逻辑关系,又标明原因之所在,明确其为补充性解释说明,在句中为次要焦点。在这种果因倒序句中,果因相连才能传达说话者在当时情况下所要表达的完整意思,即说话者不仅仅是要先告诉听话者事情的结果或结论,而且还要通过后面补充的原因使听话者明白为什么事情会这样,或使听话者相信这一结论是有道理的。 根据因句与果句是否同属一句可将其分为句内与句际连接两类,在诸多格式中,以句内连接“,因为”最多,其次为句际连接“。因为”。其他格式数量相对较少。另外,根据因句补充说明原因的数量又可将其分为单原因与多原因两类,其中以前者居多。 1.句内连接 句内连接是指因句与果

17、句同属一句,二者之间以逗号相隔,如果加上语调二者大都可以独立成句,分别传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新信息。如: 即使首次出版的文学作品稿费高的也就每千字100元,但是我认为这却是判决中值得叫好的一笔,因为这150元不仅意味着对受害者的赔偿,更体现着对违法者的惩罚。 果句在前,一是表达的需要,说话人想首先表明自己对判决的肯定态度;二是前后语句语义连接的需要,因为果句是由“即使”与“但是”连接的让步转折句的后半句,作为补充说明的原因只能也必须放在后面。 2.句际连接 句际连接是指因句与果句各为独立的句子,分别传达完整的新信息。根据形式的不同分三类: (1)。因为 这一类在句际连接中占多数。如: 实践使我们认

18、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因为它创造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体现的是无形的强大的凝聚力。 “当晚的月亮将是红通通的”,月球表面将发射出明亮的橘黄色光线,其明亮程度是前所未见的。因为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气层,蓝色光线都被反射到地球,而剩下的红色光线反射到月球又回射到地球。 (2)。因为, “因为”单独使用,尤其是当多个原因同时出现并以序号相连时。这种书面形式与语流中的停顿突出了因句的重要。如: 文艺界的嘉宾,没有一个不为之动容。他们强忍着哽咽,勉强把酒杯举了举,但是,没有一个人把它送到唇边。因为,谁都清楚,今天是这位身罹癌症的大作家临终前的最后一次话别。 发展和投资增长还有不小的潜力,但非公有经

19、济今后对GDP超高速增长的贡献率不可能保持前20年的态势。因为,第一,由于“十年动乱”时期经济停滞和破坏,改革开放给非公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机遇。 (3)为什么()?因为 在这一格式中,果句有两种形式:一是先说明结果或结论,然后用“为什么?”提问。如: 像华莱士、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在这些方面也是有缺陷的。为什么?因为科学家是从一个侧面研究世界问题。 二是直接用“为什么”就某一结果或结论进行提问。如: 自行车和缝纫机为什么没有多大发展呢?因为它的功能已经基本完善了。 这一格式与众不同:因句不是补充说明,而是正面回答问题。这种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是为了突出信息焦点原因,以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20、 3.单因句与多因句 根据原因的数量我们将因果倒序句分为单因句与多因句两类,其中以单因句居多。前面所列诸句,均为单因句。而多因句常以“不但/不仅而且”连接,果句或者是短语。如: 在目前图书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银色诱惑能够畅销,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全方位披露“扫黄打非”斗争内幕的长篇文学作品,而且因为“扫黄打非”这场“和平年代的战争”深得民心。 或者是句子,这时因句句首以代词“这/那”指代果句的内容。如: 但相比之下,把工作做在前头,确保一方平安而无案可破、无火可救更应大加褒奖。这不但因为后者比前者更为辛劳,更为不易,而且因为这将使国家的经济建设步伐更加快速,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团结。 (二)

21、含有“是因为”的因果倒序 在含有“是因为”的因果倒序中,动词“是”具有双重作用:一是作为判断词,果句为主语,因句为宾语,是以判断句的形式来探求原因。二是作为焦点标志词,标明因句传达的是新信息,是句子的语义焦点,是句子的重心所在。而果句所传达的一般是已知信息,是上文已经提到的某种情况。 1.是因为 (1)句内连接 句内连接“,是因为”形式属于判断句,果句作主语,因句作宾语。受主语这一句法成分特点的限制,充当果句的谓词性成分具有体词化的倾向,对行为或性质状态只起指称作用。 从果句来看,有两种情况:一是果句为不能独立成句的短语,这种情况居多。如: 供销社主任元世军、业务科长王雅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22、,“整顿”是为了打击伪劣化肥;处罚一些经营网点是因为他们搞“不正当竞争”。 科学家说,这是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是因为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 一是果句为加上语调即可独立成句的小句。如: 叶利钦在解释自己的决定时说,“我决定提前辞职,是因为我懂了,我必须这样做。俄罗斯应该由有智慧、精力充沛的新政治家带入新世纪,而我已经执政多年,应该引退。 由“解释自己的决定”可知结果“提前辞职”是已知信息,句中“我决定提前辞职”并不是在向听话者宣布辞职的决定,而只是作为后面因句的说明对象。在此,说话人叶利钦表达的重点在于要说明他决定提前辞职的原因。 如果把语境变为叶利钦向听话

23、者宣布提前辞职的决定,这时“提前辞职”对于听话人来说就是新信息,后面如果要解释原因的话就必须将“是因为”改为“因为”,或者在“是因为”前加代词“这”。这与上面例句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由此可见,当果句是以小句形式出现时,后面用“因为”还是“是因为”是由语境与信息的已知和未知所决定的。 (2)句际连接 句际连接有两种形式:一是果句以问句形式直接提问,以“是因为”作答时,因果之间往往有一些其他成分;而以“就是因为”作答则强调原因的唯一性。如: 既然道理如此明白,我们的改革为什么还会有阻力?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进行的结构调整,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 居然相信只有提高了“层次”才能理解“法轮功

24、”所谓的“超常科学”?就是因为我缺少正确的科学观,缺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 一是用陈述句说明某一结论,后面用递进复句或以序号形式来连接原因。如: 科特迪瓦博爱晨报的一篇文章说:“科特迪瓦人竖着耳朵倾听来自加蓬首都的声音。不仅是因为科特迪瓦人参加了会议,而且特别是因为每个科特迪瓦人都想从这一会议上发现新的信息,以便政府能够成功重振国威。 这样企业可能失去成长的机会。一是因为大型企业的产权不可能过分集中,股份社会化与分散化是客观趋势;二是产权分散可以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和家族企业的 2.之所以,是因为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句子的仂语化”一节中指出:代词“所”与介词“以”组合而成的“所以

25、”能够把句子变为体词性短语(王力先生称之为仂语),而且“所以”前可以加起连接定语与中心语作用的助词“之”。王力先生认为这时的“所以”不是“因此”的意思,而是用来引起下文、追究原因的。2当“之所以是因为”搭配使用时,“所以”所构成的体词性短语是作为解释与说明的对象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它承接上文,所说内容为上文已谈到的事情。说话人要深入解释原因,于是就用判断词“是”与“因为”作谓语来与之搭配,这既表明了前后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同时也通过对原因的探讨而承接上一个话题,并将该话题延续下去。从句法形式来看,该句式不是复句,而是单句,句子主语位于“之所以”前,句子重心为探讨原因的“因为”部分。如: 这些科学家

26、之所以选择南极洲进行科学分析,是因为这里的陆地冰超过了地球陆地冰总量的90。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是因为”与“之所以是因为”两格式间应有某种衍化关系。(对此,会另文探讨)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是因为”中果句的体词化倾向与指称作用除了是受主语这一句法成分的影响外,“之所以是因为”的类化影响也是存在的。 3这/那是因为 “这/那是因为”与“(之所以)是因为”等有所不同:一是后者的主语为果句,在句中起指称作用;而在“这/那是因为”中,主语是对结果起指代作用的代词“这”或“那”,说明结果的果句在前面出现,其在句中起陈述作用。二是后者的果句传达的都是已知信息,而在“这/那是因为”中,果句传达的

27、是新信息。果句的陈述作用与对新信息的传达就决定了它无法出现在“是因为”中主语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强调原因的表达需要,句中用代词“这”“那”来指代结果并充当主语,从而完成了果句的陈述作用与对新信息的传达向“这”“那”的指称作用与传达已知信息的转化,这就使句子在语法与语义上均能成立。如: 她认为,当今网坛越来越难打,这是因为女子网球运动也正朝着力量和速度发展。 以前在国内通过网络拨打电话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那是因为IP电话还没有纳入正轨 随着城市市场容量的扩大,不但城市居民收入可得到增长,农村居民收入也将增长。这是因为,城市市场所包含的商品,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

28、。 三、结语 根据学生对“因为”句的掌握情况与上文对“因为”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的分析,就“因为”因果句的教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均应作为语法点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只是讲授的时间与阶段应有所不同:因果正序应安排在前,可在初中级阶段学习;因果倒序句是应特殊表达需要而产生的,在教学安排上应晚于因果正序句,可安排在中高级阶段学习。 (二)无论是因果正序还是因果倒序,它们各自包含的各种形式也应按难易顺序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在因果正序句中,“因为所以”完整句应早于“因为”与“所以”各自的单用句。在学生掌握了“因为”与“所以”的用法之后,再讲授“因为”与“而、才、就”等词语搭配的

29、各种格式。 在因果倒序句中,以“因为”连接的因果倒序应安排在“因为(所以)”正序句后予以讲授;而单独以“是因为”连接的因果倒序应在学生掌握了“之所以是因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三)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分析不同形式在语义与用法上的不同,讲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形式。比如“,因为”与“是因为”的异同;又如“因为”与“才、就、而”等不同词语搭配时意义与用法上的差别。 内容注释: 我们利用宋柔先生研制的工智检索通系统(CCRL)对2000年1月 人民日报中的“因为”句进行了统计分析:“因为”句共329例,其中因果正序95例,因果倒序234例。 引用注释: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彭湃.现代汉语因果关系连接成分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4, (2). (张熙昌 张亚茹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100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