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20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理性”思想研究述评一、对实用理性的解释 (一)实用理性概念的提出 我们普遍认为,李泽厚先生是把“实用理性”概念课题化的第一位学者(俞吾金,2002)。他在再谈“实用理性”一文中提到,“我最先是在1980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中使用实践理性这一词汇的。在汉语里,它与康德practical reason的中译名实践理性相同。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我后来改用实用理性。” 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马克斯?韦伯更早在儒教与道教一书中就已提出这一概念(张允熠,1996)。张允熠写到,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科学“仍停留在纯经验的水平上”,“正统儒教除了对纯粹的古物研究和纯粹的实用项目感到兴

2、趣以外,其他概无兴趣”,中国缺乏中世纪后期的以及完全与科学相结合的欧洲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理性形式,因此儒学是一种“实践理性主义”(practical reasonlism:实用理性主义)。“韦伯对儒学的这一界定,在国内学术界被广泛采用。” (二)对实用理性的解释和追溯 对实用理性的具体解释,李泽厚在漫说“西体中用”一文中这样写道:“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主张以理节情的行为模式,对人生世事采取一种既进取又清醒冷静的生活态度。它由来久远,而以理论形态去呈现在先秦儒、道、法、墨

3、诸主要学派中。” 许多学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对实用理性的理解。如:陈刚认为,从价值或价值理性的角度看实用理性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实用主义;第二,实利主义;第三,人道主义。在当代中国人的实用理性精神之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人道主义三者融合为一。卿臻认为,“所谓实用理性,是指以清醒的、理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认识社会人生的复杂多变性,试图把握变化的内在规律,以使自然、社会、人生三者达到和谐统一。”李泽厚认为“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它是与中国文化、科学、艺术各个方面相联系相渗透而形成、发展和长期延续的”。由于实用理性,人们更注意在日常生活和普通行为中自强不息、韧性奋

4、斗,人们的思维方式更重实际效用,轻遐思玄想;重兼容并包(有用、有理便接受),轻情感狂热(不执著于某一信仰或信念)。 二、对实用理性精神的评价 (一)对实用理性的积极评价 在对实用理性进行评价方面,李泽厚认为,中国实用理性具有“为维护民族生存而适应环境、吸取外物的开放特征。实用理性是中国民族维护自己生存的一种精神和方法。”实用理性作为中国人文化心理活动的结构原则,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形式,它重视的正是变化、扩展、更新和发展。从而中国传统、儒学和实用理性不会对现代化构成障碍。 关于实用理性积极方面的评价,在在吸收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文中也分析到,第一,这种重现实的哲学,有利于我们接

5、受唯物主义;第二,中国人这种实用哲学使中国人有天然的革命的传统。冲破左的束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实事求是,而这个武器之所以能迅速发生作用,是因为中国人有务实的传统。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实用理性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实用理性是中华文明能包容、融合各种文明,而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二)对实用理性消极方面的评价 俞吾金分析了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其一,急功近利,讲究实用。其二,易于满足,缺乏宏大的目标。生存本身就是最高的原则,任何其他的原则一旦与这个最高的原则发生冲突,它就面临被弃置的命运,以致使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空间严重地萎缩,甚至无法开启。

6、阮纪正则提出,这种实用操作型“中国式智慧”,不努力寻求超越此岸世界和世俗人生的终极意义,只执著于当前世俗的实然状态和自发倾向,并由此造成我们古代社会的繁荣,也造成我们近、现代社会的停滞。在吸收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文也分析了消极方面的影响:第一,过分的实用主义必然导致功利主义,而事事从功利出发,必然导致短期行为;第二,过分的实用导致中国理性哲学发展的不健全。 三、运用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 李泽厚提出“实用理性”的概念,并在其多部著作当中运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比如他通过对实用理性的分析,认为儒家思想确实蕴涵着某种宗教的品格,但它不

7、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 再如卿臻对老子思维方式的解读,论老子的思维方式一文以道德经为依据,分别从实用理性、辩证思维、直觉主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融等角度对老子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有大量文章运用实用理性进行分析,如实用理性对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的影响(黄文贵,1998),儒家内圣外王之学论要(朱岚,1997),经世致用的思想对我国古代史学的误导(葛志毅,1996)等。 四、实用理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除了承认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外,学者们大多认为实用理性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深深写进了今天中国人的性格之中。实用理性对今天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巨大的

8、影响,比如知识分子的性格、学术、改革、制度、文艺等诸多方面。 在管理、制度变迁等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的晁罡,刘婉华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均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这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特别是在东亚企业管理中受到重视的最重要的原因。 改革方面,陈刚从实用理性角度,分析了改革进程中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与求实精神”、“包字当头”、“特事特办”等现象。 周敦耀认为,“实用理性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实践、行动层面上的理性精神”。“实践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

9、关键因素。”“改革讲究实用实效。改革重视国家财富的增加和让人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利益型的而不是政治的社会动员型的改革,体现着实用理性的实用性的基本特征。” 艺术方面,袁俊华认为,中国绘画同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精神写意。他认为中国绘画写意精神源于中国哲学的实用理性精神,在中国人的理念之中,本体和现象是浑然不可区分的,这种体用不二的实用理性使得文艺自然成为求道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艺术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倾向主观外泄的艺术形式。 当代知识分子的性格方面,俞吾金则认为,实用理性使得今天的人文科学工作者将自己从事的弘扬人文精神的事业理解为单纯的谋生工具。当代中国人变得如此之实际,

10、以致无法理解任何超功利的现象,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志愿者的活动或助人为乐的行为,还是科学工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或领导者对廉洁自律的执著,对于他们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五、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 实用主义是第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最充分地体现了美国人求实、行动、重视效果、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同样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用的特点。因此将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哲学进行比较也成为实用理性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王利红和宋浩在对实用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渊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实用主义与实用理性,认为中国的实用理性有与实用主义相近的一面,即重视真理的实用性、现实性,轻视与现实人生和生活实用无关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抽象和信仰模式。重视行动、行为。但是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也有明显不同于美国实用主义的地方。实用理性更注意长远的效果和具有系统内反馈效应的模式习惯,即承认有一种客观的“道”支配着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因此理性并非只是作为行为的工具,也是认识或体认道体的途径。 张允熠在分析了实用理性与欧洲实证主义学说后提出,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主义邂逅到西方的实证主义,于是这两种原为不同层次、不同势位的中西学说在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得到了会通和融合。实用理性是欧洲实证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流行和发展的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