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26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综述 近日,由西北大学和山东大学联合发起的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著名考古专家、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学海,山东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方辉,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德州市博物馆前馆长李开岭,德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梁国楹,西北大学教授赵从苍、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鬲与鬲文化作者鬲向前等专家学者出席。来自陕西西安临潼区、商洛市山阳县鬲氏集中居住地的鬲永奇、鬲慧玲、鬲建民也专程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汇集了陕西、山东对鬲文化研究的考古专家和古鬲国后裔,基本代表了省内外研究古鬲国的主要力量。与会专家学者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

2、研究出发,针对鬲国的地理位置、兴盛灭亡、迁徙路线及其与中国国家形成的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推进了对古鬲国的学术研究。 在座谈会上,考古专家张学海指出,从古龙山文化聚落群的分布状态来看,鬲是一个古国,现在史界包括考古界认为鬲国是个东夷古国,从龙山文化到现在有4000多年了。大汶口、龙山文化分布形态以群居形态为主,以成群分布为主。大汶口、龙山文化聚落群是社会实体,由部落脱化成古国。中国的国家还应该是有部落发展成的。大汶口早期可能已经有人在生活了,但是成为一个群,构成国家的条件基本上是在龙山文化时期、或者偏晚。龙山文化大型中等聚落群,是有古鬲国的存在,鬲国的位置可能还是在德州市,具

3、体位置应该在禹城的中部,齐河的北部,济阳的西部、北部一代。 方辉教授指出,“鬲”从史料文献记载和实物相结合的很紧密,鬲与鬲文化,既有早期文献记载,又有相关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这样的例子是很少的,对古鬲国的研究有良好的基础。现在对古鬲国的存在以及地理位置基本没有异议,有鬲氏作为东夷后裔西迁至此。夏左传?襄公四年,太康十年,到少康中兴的时代,哀公元年也有所记述,“靡奔有鬲氏”,从现有出土文献、简牍、锦帛出土证明了古鬲国确实存在。古鬲国在夏代初,龙山文化晚期是存在的,大量陶鬲出土在鲁西北,古鬲国都城有可能在德州某个地方,夏代前后的考古和文献证明它是古老的一个国家。鬲什么时候西迁?夏之后鬲的历史就很稀少

4、了。商在灭夏的过程当中,是依靠东方的力量。秦国的祖先在现在的临沂一带,但它的中心后来在西部。司马迁在秦本纪里记载的非常清楚,秦是赢姓,最近的清华竹简也记载了这段历史。从出土文献为古代历史文献进行印证,证明秦西迁的一支,帮助商灭夏,成为西迁的力量一支。鬲是偃姓,是东夷的后裔。商代历史鬲基本没见,甲骨文合集中记载:也有羌人,甲骨文中很多的地名就是族名,地名、族名、国名合一。在商代是有鬲姓的,但商代记载非常少。鬲的中心转移了,可能是在周灭商的时候,像秦人一支,作为赢姓的一支而西迁。周代鬲成为奴隶的代名词,和奴隶的“隶”,黎民的“黎”,我们现在读的“li”成为人们赏赐的对象。它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实指,

5、鬲人。作为战俘,从事比较艰苦的工作,和膳食、烧饭有关系。可以推测在西周初期鬲国和鬲国百姓有一次惨烈性的经历。郭沫若先生有所指出。另一个指一种财富的统称,泛指奴隶。龙山陶文中认识的11个字之中,“鬲”就是一个,它缺乏龙山时期的对比资料,甲骨文有13片,龙山陶片只有3片,重复的字基本没有。因此,对鬲文化的挖掘潜力非常大。 栾丰实教授则从器物的角度出发,跟与会人员探讨了古鬲国的相关文化。他指出,龙山文化早中期是“鼎多觑(yan)少”,有“鬻(gui)无鬲(li)”,鬲是非常稀有的器物。例如在鲁南中南部尹家城遗址,挖掘整理出了1 400件能够复原的龙山文化陶器,鬲(li)一件。但是,在龙山文化中期偏晚

6、到晚期,山东淄河以西,太乙山以北,主要包括从淄博、济南、德州、聊城,这几个地区发现鬲(li)比较多,这个鬲(li)的集中分布区,可以广义的讲鲁西北,例如在鲁西北出土素面鬲,按照过去测量,从绝对岁数上说大约距今4200年前后,现在我们可以精确地判定,也就是夏要开始的前后这个阶段。1991年发现的龙山文化刻字陶片,这个陶片上头刻了11个字,有个字可能是“鬲”。文献记载有鬲氏,古代鬲族就在这个区域没有太大异议,在龙山晚期突然出现大量的鬲,又发现有文字很相像,就很值得重视,恰好和文献记载的时代又差不多。如果文字记载那个字是“鬲”又增添一个新的证据。 鬲向前在会上就鬲与鬲文化做了发言,他指出,在考古史上

7、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古鬲国的存在都是意义非常重大的,特别是对在形成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有鬲氏、鬲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鬲氏,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国,也称为鬲国,是上古时期较为富强、发达的部落族群,它是大汶口文化后期由鲁东南、晋东北、豫西南游猎而来的散落氏族组成。可能与夏族同族,或许是很早就与夏族结盟的种族。从历史文献和考古考证,古代鬲国确实是存在的。但究竟是它存在了约500年还是1000年?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商灭说,古鬲国在夏代时候成立,后被商灭国了。另一说法,就是在周公讨伐三监之乱的时候,古鬲国灭掉了,是两种说法。现在比较权威的或者比较多数的人认为是周公伐三监的时候把它灭了。从史

8、料上记载,鬲国后裔从山东到陕西就是在周公三年的时候,被“置以九毕”就是现在的西安(临潼)的附近。史学界已认可有鬲氏发明了鬲,并建立了鬲国。作为姓氏最早读go,但到周被灭国后,成为“鬲人”,据古音律学家认为上古音是两个辅音。作为器物它也读作“li”,也通黎、隶,因此鬲应该还原其最早读音(ge)。鬲可以作为中国文化饮食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因为有了鬲以后,国人开始吃粥,开始用它煮饭、煮水,从这个饮血茹毛进入了熟食阶段,从而使得中国饮食得以起源发展。讲“鬲”所带给人类,给我们民族带来的变化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仅康熙字典收到的有86个以鬲作偏旁或是带鬲的字也是一个正解,因此寻找古鬲国对我们现在弘扬中华民族的

9、文化有特别意义。 西北大学赵从苍教授指出,“鬲”作为器物长期作为陶制使用,却为古代先民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有用的炊器,炊器在古代的功用是非常大的,“鬲”在考古学的作用就是判别了一种文化属性使用人群,作用重大。鬲作为器具出现在新石器晚期、龙山中晚期出现,一直到战国末年鬲一直在人民生活中充当了炊器,从它的分布地位贯穿了整个黄河流域,从文明角度说,把中华文明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鬲向前先生关于鬲先读“ge”后叫“li”的推测是有道理的,读音的变化和后来的的政治关系因素有关,“鬲”(ge)衰落之后,变成了地位很低下的人,与奴隶(li)制时期的“隶”有关。我倾向于鬲国的覆灭是在西周初年,周公灭三监的过程中

10、。“有鬲氏”“鬲族”“鬲国”存在过多久,有待讨论、但它的确建立了具有政治结构的模式,具有它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鬲国历史上存在的区域就是张先生所言在禹城、齐河、祁阳一带,王树明和张学海先生推断基本一致。 德州市博物馆原馆长李开岭讲到,德州“鬲”氏发展,禹城发现龙山晚期遗址比较多,禹城周围就发现20多处。古鬲国的位置就是在禹城新河这一代。还有一个证明古鬲国在这里的证据,就是德州有一条鬲津河,禹城县志里有记载。现在仍能找到鬲津河古河道,从南向北,从禹城西向平原县城西,向正北流,德州东南流向陵县断断续续一带,能找到一定遗迹。 德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梁国楹认为,鬲是德州原始文化遗址中最典型

11、的器物,相传是由德州古老的原始部落有鬲氏所发明。窦庄遗址、五里冢遗址、惠王冢遗址、姚千遗址等也发现了大量的鬲状陶器。可见,德州与“鬲”结下了不解之缘。夏代古国有鬲氏,古河鬲津,春秋战国之鬲邑,秦汉之鬲县,东汉之鬲国等,鬲国的历史史上多有记载。 研讨会一致认为,古鬲国夏初在山东德州、禹城区域的确存在,具有光辉的历史。有鬲氏发明了鬲,从最初的一种生活用具,慢慢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鬲被成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传承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有鬲氏、古鬲国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古鬲国的探寻研究有益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有益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会后,部分与会专家和鬲氏后裔代表们专程赴德州、禹城等地实地探寻考察古鬲国遗址。 责任编辑卫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