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36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高效教学模式,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合作实验,共同讨论交流,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是: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预测性质,根据学案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预测性质,根据学案提供的试剂确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做好小组课堂展示准备工作。小组展示学生展示,互相点评修改完善。各

2、小组将合作讨论的步骤安排一名学生通过投影展示、分析,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及时补充修改。小组实验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总结提高总结规律,拓展提高,在小组合作实验的基础上,组内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最后学生自我消化课堂知识。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是一个重点,对于学生理解氧化还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苏教版的教材中,铁及其化合物和氧化还原是分开的,对于氧化还原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在鲁科版的教材中,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放在氧化还原一节中来研究的,通过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性质预测和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的性质” 的探究方法,加深学生对

3、氧化还原的理解。 1.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阶段,设计如下问题: 1) 例举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2) 列举一些铁的化合物,描述其颜色、状态,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分类。 3) 如何证明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 复习回顾,课前预习,课堂订正。 2.探索新知 1)向FeCl2溶液、FeCl3溶液中分别滴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预测Fe、FeCl2、FeCl3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在该环节中,需要教师精心编制适合“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导学案。教师要确定学习目标,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难易适中,适合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证明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的

4、问题为课上学生的探究做好铺垫。 3.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探究阶段,是学习的关键,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预测、合作讨论,涉及的问题要有梯度,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知识的探究过程。讨论前教师要把问题明确告知学生。 小组探究 1) 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提供的药品进行探究(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KSCN溶液、稀硝酸、Zn、Cu)。 先对药品进行分类: 具有氧化性的试剂: 具有还原性的试剂: 2)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合作探究需要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学会合作、互相答疑。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及时提醒鼓励学生参与并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指导。 4.小组展示 学生展示阶段,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展示积极性,调动其讲解的激情和创造性。该阶段显示了课堂的开放性,教师要聚精会神,规范学生的表达,及时点拨,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点评、讨论、完善。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 5.小组实验 小组各成员共同讨论,细化实验步骤,讨论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合理分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把实验完成。在该阶段中,锻炼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6 .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的结果总结本节内容,共同讨论总结出“课堂小结”。 使知识升华。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