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56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州模式”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一语寄托,已然给技工教育的前路指明方向: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工教育广州模式是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先行先试,长期实践积淀的结果,是技工教育的成功范例。主要体现在“三维一体”,即广州技工教育在办学模式上,体现出“政校企”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出“工学评”一体;在成才模式上,体现出“技艺道”一体。 技工教育广州模式打造出了中国特色的一流“幸福技工”,也为广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立正了汗马功劳。 模式之一

2、政府推动,校企共荣:“政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 在广东省“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中,广州市技工院校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部署下,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走出了一条广州特色的“政校企”一体办学模式。 (一)“政校企”一体的界定 所谓“政校企”一体,是指政府主管部门、技工院校和相关企业(行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时又以各自的社会需求目标为依据,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共襄技工教育事业。从技工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目标的设定,到技工教育综合环境的构建,再到技工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发挥各自作用,协同完成技能人才

3、的培养任务,形成一个协作联动的统一体。 在“政校企”一体技工教育办学模式中,办学主体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办学主体的形式,建立起了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共建共管模式,即由地方政府部门、技工院校、企业等共同参与管理和建设,三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政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不是三个办学主体的简单相加,而是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各自职能的协调与统一,它们在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担任着不同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 (二)“政校企”一体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形式 1.政府支持,校企合一 “校企合一”有别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它是一种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学

4、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就业时与工作环境的距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一”模式融合了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其主要通过努力构建“三个中心”,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一是实训中心。以工种集群方式布置设备,学生在实训中心里可以完成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铣工、钳工、电工、电子、PLC等工种的实训及考证,使学生完成基本的工种模拟训练,

5、完成知识学习到技能掌握的过渡。 二是实践中心。引进企业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在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中,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工种相关的生产管理知识和技术技能。 三是技术中心。通过搭建校企研究平台,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课题研发,了解并掌握机电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和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能力。 2.政府搭台,引企入校 第一是签订“引企入校”合作协议。成立“引企入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第二是构建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小组经常召开课程开发研讨会,确定开发思路、开发原则和具体方法。课程改革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岗位任务分析,第二步是课程转换。 3.政府帮扶

6、,校办工厂 建立技工院校与工厂的新型管理机制,成立工业生产训练中心;成立有工厂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工厂实习环节的具体安排;加强工厂内部实习管理。 (三)“政校企”一体的内容 广州技工教育形成“政校企”一体,共管共育、互利共赢的办学体制,增强校企合作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办学活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1.政策制度护航 主要是严格执行技工院校“双证书”制度、率先实行企业技师考评制度、率先实施技师社会化考评制度、率先实行技师“特殊”和“系列”认证、实行技能人才积分入户制度。 2.管理机构“保驾” 为了做好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

7、设技工教育管理处、职业能力建设处、职业技术教研室、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广州技师协会等六个有关技工教育的管理和服务机构(部门),分工协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3.办学质量监控 规范管理,提升教学水平。第一,教学督导规范化。第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第三,提升教科研水平。2009年,有2所技师学院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并将专利更多地应用于教学和市场推广。工贸技师学院式全国25所“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参与全国“一体化”课程标准制定,承办了全国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扩大了广州市技工教育的影响力。第四,创新手段,拓展校企合作新空间。广州市技工教育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紧

8、贴企业生产岗位进个需求设置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做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技能训练,实施“学习与工作”一体化课程,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实习与就业三个环节的“无缝接轨”,并开展全过程就业指导,让每个学生掌握到一技之长甚至多技之长。 革新技能竞赛方式,拓宽技能人才培养路子。多年来,广州市坚持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培训、发现人才。1999年,广州市与香港共同举办了首届穗港青年技能大赛;2002年,穗、港、澳三地正式联手举办了首届穗港澳青年技能竞赛,三地同意,此后每年轮流举办,到2008年,这项活动已举办五届(自此届竞赛改为两年一度)。同时,广州市

9、还积极推行了一年一度的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两年一度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以及结合行业特点开展的广州动漫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广州市市政园林职业技能竞赛等行业竞赛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鼓励广大企业职工和学生通过这一途径成才,广州市对参加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前6名,市级技能竞赛前3名,或获行业组织的全国性、世界性技能竞赛前3名的,均可获特殊认证技师资格。2001年-2010年 ,广州市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广州市技术能手”、“广州市职业技术能手”称号198人。2010年,广州市技工院校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

10、六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等赛场上,参赛代表奋勇拼搏、沉着应战,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技术技艺,勇夺四项冠军、六项亚军。在201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广州市技工院校数控、汽车修理工等6个项目荣获9个单项冠军,共有44名选手勇夺单项前八名,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位居全省榜首。创立多形式的技能人才考评鉴定体系。广州市先后创立了行业技师考证、技师社会性考证、技师转系列认证和特殊认证等评价体系。 丰富和完善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工教育培训体系。自1998年广州市推行职业教育的“二八一工程”之后,广州市技工教育蓬勃发展,广州成为全国技工教育示范城市。经过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现有市属技工

11、学校2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高级技校7所,均加挂了技师学院牌子。全市技工院校学生已达10.7万人,其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班学生有3.5万人。技工院校成了广州市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此外,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就业训练中心和企业职工培训基地也在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包括市、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民办职业技能教育机构在内的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总量达到30多万人,其中,有20万人为技能人才。 4.招生就业联动 多年来,广州技工教育始终秉持思路决定出路的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技校招生工作的战略性决策,坚持“招生-就业”联动的模式。一是校企共建基地,优化生源结构。

12、广州汽车工业技术学校与丰田汽车合作建立T-TEP学校,真正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完成技工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此外,该校还与广爱汽车保险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准员工”的资格培训。学生取得相应资格后,可直接进入广汽集团下属企业从事汽车保险代理、汽车保险经济、汽车出险评估等相关工作。二是校企共订岗位,服务学生实习。三是校企“订单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如2008年底,“东风标致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培训中心”校企合作项目启动;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服装系与广东溢达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溢达班”,实行订单培养。 5.经费投入保障 经常性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技工教育经费投入

13、力度逐年增大,技工院校经费投入总量连年稳定增长,局直属财政核拨经费六所技师学院拨款总额由2005年的17327.3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59524.8万元,五年内投入增加了3.4倍,各项技工教育经费投入额基本同比持续增长。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投入。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在基地整体规划上确立了“一体、两翼、七点”的布局,即建设起由一个中心基地、萝岗和南沙两个分基地,以及市属七所技师学院(其中民办技师学院一所)分基地组成的实训鉴定体系。该目总体规模达17.9多亿元,涵盖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特色行业在内的74个项目,建成后可提供2万多个实训工位,年实训和鉴定量平均

14、可达到69万人次,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精尖设备设施和先进实训理念,将全面提升广州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实训技术水平。 专项资金扶持民办技工院校。2010年初,市属技校在校生超过10万人,其中,就读民办技校的有2.2万人,占全市技校在校生总人数的20%。而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在校生超万人,占民办技校生人数的50%以上。广州市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有86所,年培训量达到9万多人,每年为广州市各行业输送近3.5万名专业技能人才,有效推动了广州市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广州市民办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10年初,广州市财政追加240万预算经费,安排到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启动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10

15、所办学规范的市属民办技校、民办培训学校在购置实训教学仪器、信息化建设设备等项目上进行资助。 率先通过资助政策购买技工教育“成果”。从1996年开始,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均建立了主要用于促进就业和培训的再就业专项资金,投入规模逐年增加。2007年和2008年市本级资金已从原来60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其中,占1/4用于技能人才的培训和鉴定资助。对该专项资金的使用,广州市坚持实行“政府购买成果”的办法,制订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其中,对获得高级工、技师、高技能技师的广州市户籍人员,统一由广州市分别资助800元(广州市在职人员高级工资助300元)、900元和1050元。 6.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

16、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岗位设置管理要求,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6所财政核拨技工院校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岗位设置分为三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与工勤岗位。截至2011年3月底,局直属六所技工院校共有教职工2589人,其中管理岗位530人,占20.47%;专业技术岗位1788人,占69.06%;工勤岗位271人,占10.47% 。 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技工教育事业。从2006年起,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直属技师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公开招聘考试、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有识之士投身技工教育事业。对紧缺型专业的特殊人

17、才开辟人才招聘绿色通道,确保紧缺型专业的师资配置。 重视师资队伍培训。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分注重技工院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特别是自2005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以来,组织广州市市属技工院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上百人次前往德国、英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培训,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教育模式,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严格执行技工院校教师上岗资格培训制度,与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办班,对非师范院校毕业、未取得合格教师资格证的技工院校从教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仅2010年参加培训人员超过200人次;此外,与国内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18、、华南理工大学等联合开办校长培训班、中职硕士班、公共管理硕士班、发展规划高级研修班等形式,从整体上提升全市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一体化”教师合作培训工作,组织、选派技工院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特别是学习适应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所需要的“四新”内容,更新技工院校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指导、帮助和鼓励各技工院校开展校级师资培训工作,邀请国内、国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来技工院校开设职业教育前沿理论讲座,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促进广州技工教育与时俱进,永葆技工教育理论之树常青。 7.评价激励导向 大力推进资金投入和激

19、励机制的建设。一是建立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表彰机制。2005年,广州市在全省率先举办了首届“广州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60名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由市政府向受表彰人员授予荣誉称号和给予奖励,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2008年,广州市将继续在广州市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开展150名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并于2009年初以市政府名义实施表彰奖励。二是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待遇得到一定的合理兑现。广州市已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待遇方面政策,规定企业在聘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助理工程

20、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政策有效促成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和待遇挂钩。 高技能人才享受多项待遇。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重奖、招工待遇、入户等。 模式之二就业导向,工学结合:“工学评”一体的培养模式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才是真正的勇者。 广州市技工教育探索者敢为人先,从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建设入手,与“政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有机结合,开展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工学评”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产业、行业、企业等部门专家一道,共同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

21、有广州地方特色的技工教育人才培养道路,将广州市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广州技工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契合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改革的方针和走向。 (一)“工学评”一体概述 1.“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内涵 “工学评”一体是广州模式的中观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六方面:基于职业资格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一体化课程、基于一体化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基于学习任务组织行动导向教学、基于真实生产合同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和基于过程监控与评价保障教学质量。 “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人才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职

22、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让学习者的知能结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且能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则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为内容载体,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回答本模式内容“是什么”。 其次,本模式“用什么”来实施?课程资源主要是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和工作页学材,它们能够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本模式的“物质化产品”。 第三,应该“如何教”“如何学”,在培养“准职业人”阶段,选取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培养“准社会人”阶段,开展真实生产合同的综合实践教学。 第四,本模式“教得如何”和“学得如何”?科学化、系统化、过程

23、性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目标确定、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的各环节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2.“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阶段 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不仅要考虑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还应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职业能力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以让学习者顺利实现从学习简单任务到完成真实复杂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发展进阶。 广州技工教育的“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在培养“准职业人”,第二阶段重在培养“准社会人”,各阶段的内涵要求不同。 3.“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特征 主要包括工作性的学习目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行动性的学

24、习过程、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过程性的评价反馈和多元性的教师角色。 (二)“工学评”一体的内容 1.基于职业资格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工学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指人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必备的本领。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生活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工作的热情和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 “工学评”模式贯彻“学习的内容即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育内涵,密切结合企业,从职业资格分析出发,确定工作能力要求、培

25、养目标及目标结构体系。 其主要步骤为职业资格分析确定工作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体系。 2.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一体化课程 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接着进行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构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是从业者胜任企业典型工作的主要内容,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技工教育的要求就是一体化课程。要确定职业岗位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首先,需要归纳职业行动领域的一组典型工作任务;其次要转换行动领域为一体化课程。 学习任务教学设计。学习任务教学设计的主

26、要内容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如学习成果、实际操作、过程考核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评”一体化课程强调“获取信息、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一“完整的职业行动”,它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关注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整性,以培养学生完整完成工作任务的技术思维能力。 3.基于一体化课程建设课程资源 一体化课程资源特征。主要分为:学习化的功能作用、情境化的内涵呈现、系统化的整体构成。 变革传统教学环境,建立与企业的职业实践环境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学习工作站”,是本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技术

27、进步和企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学习工作站是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与要求为依据,满足所培养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求,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为一体的职业(专业)学习场所。 工作页学材开发。本模式开发了适用于学习工作站、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工作页学材,以期对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提供路径,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建立测试模型。 4.基于学习任务组织行动导向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要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发展,其重要基础,是让学习者在真实职业情境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确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行动导向教学

28、指导下的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同时学生在行动前能对行动的可能结果做出预测,通过计划,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结果。行动导向学习关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间的关系,强调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建构,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理论上,行动导向教学与知识导向教学并没有完全对立,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学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方法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实验导向性教学、问题导向性教学、项目导向性教学。 5.基于真实生产合同开展综合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的后期阶段,即人才的“准

29、社会人”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已经由完全的校内学习过渡到学校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走向基于真实生产合同的综合实践教学,即“工学整合式的学习”,其核心工作是在实习企业寻找或设计“工作和学习一体化的学习岗位”,保证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校企深度合作下、基于真实生产合同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可实现校企利益双赢。一方面,学院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引进满足课程需要的真实生产或技术开发项目,将教学过程直接转化为与生产工艺流程一致的、符合企业生产标准要求的工作过程,师生在校内以准社会人的身份参加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同时借助对项目的管理,提高了学院运筹教育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利用

30、多种社会资源来实现产品创新,具备工业标准装备的职业院校可为这些企业提供部分社会资源。 6.基于过程监控与评价保障教学质量 “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按照精益管理思想,课程体系应当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且具备自我反省和优化能力,故需要有系统科学、过程性的监控与评价作保障。 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整体性评价,可分为“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两部分,内部监控主要由学校教师进行,而外部评价则由外部专家承担。监控与评价相辅相成:监控提供基本数据资料,评价使用监控获得的资料并赋予其价值;没有监控就没有足够的原始数据,也就失去了评价的基础;二者

31、的区别表现在操作主体、数据处理方式、工作频率和工作目标等方面。 模式之三学生本位,质素融合:“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 广州技工教育界在长期办学中潜心研究技工成长规律并积极实践,充分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遵循“初学者到专家”的人才成长逻辑规律,以任务和活动为载体,开展全方位教育服务,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技艺道”一体成才模式。 (一)“技艺道”一体概述 广州技工教育“技艺道”一体成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还看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技术和工作的参与者和设计者。在实践中

32、,广州技工教育界深化了对“技”、“艺”、“道”的认识和理解,认为技是技能技术的系统活动,艺是工艺艺术的优化创造,道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境界提升。“技艺道”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运行中呈现出全面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是广州技工教育界在长期实践中的总结和创新,所谓“技艺道”一体的人才,即高技能、高素质、高境界的人才。技是技能技术的系统活动,艺是工艺艺术的优化创造,道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境界提升。技艺道一体培养的人才不仅在设计导向职教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发展,还要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规律,最终成为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和谐发展的一流技工。 技者,技能技

33、术之谓也。艺者,工艺艺术之谓也。道者,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之谓也。 “技”“艺”“道”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技艺道”的一体成才模式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关注到人才成长各个方面,本身就有不断发展和拓展的空间,在运行中呈现出全面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二)“技艺道”一体的内容 通过“政校企”一体的办学、“工学评”一体的人才培养,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在综合职业能力、职业认同、职业素养、职业美感、职业理想和职业智慧等方面不断追求,以达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在成才路径上,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规律,经历“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真实任务”的成长过程,并在每

34、个阶段呈现出独特的胜任能力特征。通过各校的学生个案,可以看出,只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学习任务载体,一定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顺序带入到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从而成为能对工作、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优秀技工。 那么,“技艺道”一体的成长路径是什么呢? KOMET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逐步递进的四个阶段,各阶段的能力特征、解决任务的方式、职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等方面各有不同。 从初学者到高级初学者的发展:接受本职业入门教育,让学生学习本职业(专业)的基本工作内容,了解职业轮廓,完成从职业选择向职业工作世界的过渡,并初步建立职业认同感。 从高级初学者到有能力者的发展:接受本职

35、业关联性教育,让学生对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性的认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知识,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运作,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与劳动组织之间的关系,获取初步的工作经验并开始具备职业责任感。 从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发展:接受职业具体与功能性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与复杂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涉及解决问题较多的细节与功能性知识,面对无固定答案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完成非规律性的学习任务(如故障诊断),并促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长为初步的专业人员并形成较高的职业责任感。 从熟练者到专家的发展:接受知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完成结果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建立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联

36、系,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组织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成为专家。 (三)技艺道一体的运行 现代技工教育是就业导向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规律。为了有效融合学生成长中诸多教育因素,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各种形式营造氛围,促进技工成才中技艺道一体的运行。 1.院校层面技艺道一体的运行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有条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动机。学生必须对所学职业领域的工作感兴趣,有长期投身其中的愿望,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有时外部环境可以激

37、发学习者的动机,如学校营造浓郁的技术技能氛围,开展基于技能训练的若干活动。基于这样的规律,广州市各技工院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文化艺术、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综合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技能竞赛:广州各技工院校一个基本特色就是重视技能,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技之长是技工的立足之本。学生技能水平越高,面对工作越从容,得到待遇越高,越受尊重,自信心越强,越能抗击各种复杂的因素。为此,各技工院校纷纷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技能节”“技能月”考核和选拔学生,集中展示师生技术技能的风采,从而营造全校师生“勤学苦练技能基本功”的氛围,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如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第

38、四届校园技能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第二届校园技能节等。 文化艺术:广州各技工院校以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和活动为载体,用趣味高尚、积极进取的活动作导向,营造宽松又严谨的氛围,“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式地化育学生,通过渗透先进文化思想,对学生进行个别化、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人成才、自我发展,使家长满意,使社会满意。如白云教育集团建校20周年庆典活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52周年文艺晚会等。 创新创业:广州市技工教育“273”工程提出要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小型企业研发和创业培训孵化三大基地。广州市各技工院校积极行动,以科技节、电商节等

39、节庆为载体,着力营造科技氛围,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创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广州市技师学院第二届科技节、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 就业服务: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将此纳入全市“大就业格局”统筹考虑。各技工院校纷纷推陈出新,全面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职业生涯规划并做好就业服务,确保学生的顺利成长和充分就业,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广州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大力推行职业生涯教育、广州市白云技师学院“职来职往”现场招聘活动等。 服务亚运:2010年,为期16天的亚运盛会为广州增添了无限风采。广州市各技工院校

40、以安全、优质、专业、高效的服务为亚运增光添彩,向全世界彰显了技工教育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亚运会官员、运动员、媒体和游客的交口称赞。如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积极参与亚运交通服务。 综合活动:广州各技工院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活动形式,构建校园快乐文化,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增强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一流技工营造了优良的校园环境。如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活动为载体培育英才。 2.市级层面技艺道一体的运行 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在市级层面,通过组织全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创新设计竞赛、文艺汇演和学生运动会等,促使技工院校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广泛参与,投身于富有活力的技工院校生活中。 全市技

41、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通过技能竞赛活动,使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使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院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岗位上的价值,明确了技能成才的方向。 全市技工院校创新设计竞赛。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从2010年起开始系统地组织师生创新设计大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推动技工院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卓有成效。 全市技工院校文艺汇演。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艺术性展演活动,层层筛选优秀节目参加全市汇演,有效促进了技工院校文化艺术能力的开展,为社会各界展示出后备技术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全市技工院校学生运动会。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学生运动会,开展全市技工院校体育竞技,有效促进了技工院校体育健康活动的开展。 (注:本文选编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一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