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概念探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588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识形态”概念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意识形态”概念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意识形态”概念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意识形态”概念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形态”概念探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意识形态”概念探析意识形态虽然已成为各个学科讨论的热点问题,但人们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仍未达成共识。这表明,“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思想是相当混乱的。这一方面反映了意识形态范畴内涵的极端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本质仍然存在着一些非科学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期得到科学的认识。 法兰西研究院院士特斯杜?德?特拉西创制了“意识形态”一词。之初,指的是观念论或观念的科学,是一个肯定性的概念。之后,“意识形态”概念几经流变,经历了漫长的否定一肯定的发展过程。 一、否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几种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以“虚假意识”的阐释

2、角度,开辟了意识形态否定性理解的现代视野;之后,这种理解又出现了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可概括如下: 1为统治阶级利益辩护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首先所涉及的就是这种“意识形态”,即在阶级社会中,“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盖现实的联系”。在这里,统治阶级往往将自身的利益上升为普遍利益。并因此宣称自己的阶级理论的永恒性。这种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质是唯心史观,其虚假性以狭隘的阶级利益与人类普遍利益的不一致为前提,“只要那种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统治的东西的必要性消失了,那么,一定阶级的统治

3、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种假象当然也就会完全自行消失”。也就是说,这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是以国家和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随着国家和阶级的灭亡,这种意识形态也必将走向终结。 在冷战时代,这种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到极端,成为激进的政治意识形态。这种激进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上极端强调彼此之间势不两立、你死我活,强调“快刀斩乱麻”“全面彻底地与旧事物决裂”,主张以激烈的方式摧毁旧传统与旧体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一系列价值符号的特定结合,以逻辑的方式来论证某种政治运动、政治经济体制或现有秩序的合理性,以此作为广大民众政治共识的基础。简而言之,这种意识形态的关键是权力合法性的建立和权力正当性的阐释。因此

4、它的做法主要是“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 2作为“无意识”的“意识形态”。作为“无意识”的“意识形态”,首先指涉的是意识形态发生的无意识性。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把他们所批判的意识形态说成是“虚假观念”,但并没有将其等同于那些为了欺骗而故意编造出来的错误观念。因为在他们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系统,必然会带有特定阶级或社会群体的印记,它的形成往往也是不以它的创造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作为社会现实本身之组成的对该现实的误解”。说到底,颠倒的观念世界是由颠倒的现实世界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颠倒的观念世界其实倒是“如实”地反映了它所赖以存在的那个现实世界的状况。 其次,一些思想家还阐述了意识形态

5、运作的无意识性。如弗洛伊德和弗洛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别分析了作为“无意识”的意识形态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机制。而阿尔都塞则明确指认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实存方式,即社会无意识的想象体系。“它们首先作为结构而强加于大多数人,因而不通过人们的意识。它们作为被感知、被接受和被忍受的文化客体,通过一个为人们所不知道的过程作用于人”。 3与“科学意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我国学者强调了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在意识形态中的特殊作用,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与科学意识是有区别的。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形态“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重要范畴。指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

6、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现代西方思想学术界,意识形态被定义为一种由特定社会集团使用来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是一种世俗的宗教。总之,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还是在现代西方学术传统中,意识形态一词都有反映或体现特定社会集团利益的含义,是一种与科学意识不同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是指与科学的知识或真理不同的观念和信仰体系。 结构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从意识形态与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角度,确立了与“科学”相对立的“意识形态”。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据于自己的利益和阶级实践的考虑而构成的、与科学相对立的设问和解答结构,即问题式。而与那种居有可能性开放空间的科学问题式所不同的是,意识形态

7、总是悬设着先在的解答。这种答案不是通过认知现实获得的理论结果,而是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的“超理论”强制。因此,在这一层面上。阿尔都塞主张意识形态具有可超越性,也就是,可以通过科学来不断地突破意识形态的问题框架,以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 4具有实践倾向的“意识形态”。西方学术界较有权威性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对“意识形态(Ideology)”下定义时认为,它是“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其中实践的因素与理论的因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从广义上说,意识形态可以表示任何一种注重实践的理论,或者根据一种观念系统从事政治的企图。”马克思也认为:“意识形态作为

8、表象体系,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中,实践社会的职能比理论的职能(即认识的职能)重要得多。”阿尔都塞更进一步指出:“作为再现体系的意识形态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中,实践的和社会的职能压倒理论的职能(或认识的职能)。”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本身是一种实践倾向极强的理论形式,而这个“实践的”职能其实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利益改造现实世界的职能。 5齐泽克:“意识形态”构筑现实本身。被誉为闯入西方学术界的“黑马”的斯拉沃热?齐泽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意识形态的否定性理解开创了广阔的当代视野。与传统的否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相比,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独到之处在于:首先,他明确指出意识形态的“幻

9、觉”并不在“知”中,而在“为”中,即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幻觉并不出现在知的那个方面,它已经出现在现实之中。出现在人们正在做的事物和人们的行为之中”。其次,针对马克 思在资本论中的著名论断“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齐泽克提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国的论断。也就是说,“就其基本层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这种“幻想”掩盖了某种创伤性的、真实的、不可能的内核(被拉克罗和穆夫概念化为“对抗性”:一种不能用符号表现的创伤性的社会分裂)。 二、肯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几种含义 众所周知,

10、在列宁那里,“意识形态”的含义发生了重要转折,即意识形态不再是取消冲突的必然扭曲,而是成了一个涉及到阶级(包括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的肯定性的概念。他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新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的新思想,从而再次开辟了意识形态肯定性理解的理论视野。同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概念一样,对“意识形态”的肯定性理解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概括如下: 1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列宁之后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从存在形式、表述方法、社会功能和阶级属性等不同角度界定了意识形态,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倾向于将意识形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把意识

11、形态界定为“思想上层建筑”。 我国学者宋惠昌的观点就是其典型代表。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以一定哲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哲学范畴。他在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卜书中,对“意识形态”范畴的含义做了如下的表述:“作为社会哲学基本范畴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思想体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Ideology)。具体一些说,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 2作为社会意识一部分的“

12、意识形态”。有些学者从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意识形态”。他们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中的人群集合体(包括社会团体、阶级、民族等等)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社会意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较浅层次的部分,即社会心理;二是具有理论形态的,或者叫系统化、理论化的较深层次的部分,即社会意识形式,具体来说包括政治法律观点、文学艺术、道德、科学、宗教、哲学。意识形态就是社会意识形式当中排除了自然科学的一种思想体系。作为社会意识中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一定社会或集团对自身的地位、利益的社会关系的自我意识形式。 3具有物质载体的“意识

13、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区分了“任意的意识形态”和“有组织的意识形态”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认为,后者具有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合理性,是特定社会结构所必需的,“创造了人们在其中运动、获取关于它们地位的意识、斗争等等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葛兰西开创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问题。他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观念性的思想存在物,更重要的,它是具有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即教会、学校、各种宣传媒介、工会、党派等组织或团体。正如特瑞?伊格尔顿所评价的,“正是由于葛兰西,才实现了从作为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到作为被体验的、官场的社会实践的意识形态的关键性转变,这种实践因而也许既包括社会经验无意识、

14、不能言喻的向度,又包括形式上的机构的运作”。在葛兰西之后。阿尔都塞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认为意识形态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一系列习惯性、仪式性的行为模式中。“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及其实践或其各种实践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当然,阿尔都塞这里并不是说,意识形态会变成一种物体,而是指意识形态的存在总是以个人或整个社会高重复率的客观实践活动来维系的,具有明确的物质载体。 4作为“文化”的“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已成为当代国外学术界研究意识形态的一个新方向。因此,当代国外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也更加宽泛。一些学者认为。意识形态并非只与政治相联系,而可能体现为多种形式。有共同利益的群体都可

15、以有意识形态。根据文化研究学派学者理查德?奥曼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一群拥有共同利益的人的观点如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社会或者经济阶层、一个职业群体、一个产业等等一。美国学者米米?怀特将“观点”进一步扩充为“价值、信仰和观念”,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表达系统”。 特尔波恩在否认意识形态包括人头脑中的信念,尤其是虚假的神秘化的或者曲解的信念的观念,进而否认意识形态与科学对立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一个话语性的(区别于非话语性的)自然的所有社会(区别于精神的)现象。它们“既包括日常的观念和经验,又包括详细阐述的知识学说,既包括社会参与者的意识,又包括特定社会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话语”。可以看出,这是一

16、个宽泛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定义,是一个有效地再生产了社会学上的“文化”概念的定义。 三、本文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 无论对意识形态的肯定性理解还是否定性理解,无疑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对我们当下进行意识形态研究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从上述对意识形态的两种理解来看,其内涵主要有两个基本点:首先,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体系;其次,这种思想体系与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取向及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可见,意识形态的真空是不存在的。 在对“意识形态”概念理解的问题上。除了上述的定性分析之外,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意识形态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意识形态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广义的意识形态是指特定的社会集团或共同体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