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16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他认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是以作为中心”。可见,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的是做,是实践,在做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要亲历,通过做所获得的知识会在大脑中根深蒂固,经久难忘。笔者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应用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一、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所学课程中唯一介绍中医康复知识的学科。本课程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医康复的基础理论,有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与辨证,以及治则与治法;中篇则介绍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等不同的方法;下篇为临床康复的内容,介绍各种疾病的康复疗法如偏瘫、脑瘫、脊髓损伤等。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学习理论,将理论融于实践,又更加强调实践操作,也就是要学会做。只有会做了,理论才发挥作用,不会做则理论再好也是徒劳。所以在本门课程中笔者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二

3、、据学而教,教学结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上篇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为下面各篇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好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由于中医康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涵着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来说,其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到知识,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笔者根据“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为同学们介绍古老中医的历史成就,介绍古代的哲学阴阳五行,介绍流芳千古的名医,介绍神奇的针灸疗效并让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知道华佗,有的了解扁鹊,有的知道人参、红枣,有的熟悉生姜、大葱,还有的知道人中、印堂、太阳穴等,极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发展

4、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古老的中医学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走到了一块,同学们感觉原来中医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渗透了中医学的理论,如天凉了添加衣被,天热时防暑降温等。每次课程笔者都能注重将古老的知识现代化,抽象的学术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将书本语言口语化,深入浅出。课堂讲解中,不是简单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理解和如何运用,注意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程度越高,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课堂上重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潜能才能,使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张扬其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三、从做而学,学做结合,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除了深奥难懂的理论,针灸和推拿还有极强的操作动手的内容,因此实践性很强。理论直接为实践服务,反过来通过实践又能强化理论,加强理论的理解。同学们通过做,进一步掌握体验书本知识,理论学习又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和运用。如果不去做,不实践,哪怕是看似简单的出针、起罐,也不一定能做好。反过来,做也能促进教与学。 如针刺操作时,有同学认为针扎进去就完成任务了,却不知进针和行针之中学问大得很,如各种进针方法不同,进针角度不同,补泻手法不同,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针灸的精华就在其中

6、。所以,学了就要做,如果只学不做,学得再多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只做不想,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为了鼓励同学们多练习,多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选择练针的腧穴。如有青春痘的,可在曲池、合谷、三阴交、血海穴上练针;如痛经的,可针至阴、三阴交;如失眠的,可针三阴交、神门等。经过讲解后,学生们学习热情倍增,主动要求多练针,有的同学反复练习,不但课堂上练习,回到宿舍还坚持练习,当然这些腧穴都是安全无风险的。这样做既能体会针刺感应,也能体会疗效,解决了自己的实际问题,也能帮助同学解决了问题,自己还掌握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讲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有四种:自然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

7、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这四种方法临床都用,只是不同的腧穴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如取合谷可以用简便取穴法,取印堂则用自然标志定位法。当然在腧穴的定位中,用得最多的应该是骨度分寸定位法,所以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骨度折量的分寸。同时要强调骨度折量的尺寸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尺寸。如在实践操作时,人体的骨度折量,只是相对某一特定部位的比例,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可比性,不能说腕肘之间的12寸就只比膝踝之间的16寸短4寸。经过反复讲解,再让同学现场操作练习,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同时也加深了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做合一,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推拿康复的教学中,教师每讲一种手法,同时进行操作示教

8、,边讲边示范,要求学生边用脑,边动手,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学生们练得认真,教师则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手法错误及时纠正,让同学们从根本上体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距离,书上的理论再精通,代替不了实践操作。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同学们除了在练功包上练习基本功,同学之间还互相练习,在实践中体会动作要领,尤其是当某个同学躯体有了不舒服的时候,比如落枕,此时同学们争相为他推拿,往往经同学们的推拿以后,获得立竿见影之效;有急性腰腿扭伤的患者,在同学们的治疗下,立即能够自由活动。通过学生自身参与和切身体会,大家亲眼目睹推拿的神奇疗效,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刻苦

9、去练习,去思考,如果遇到其他的不同病种,我应该怎样去做?采取什么样的手法?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对知识更深的认识和追求。使兴趣转变为知识,使知识转变为能力。教学做合一,教学在做上进行,在实践中进行,对教师能够教学相长,对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和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做,理论知识更加巩固,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要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但要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做”为中心

10、的一个整体过程,只要将教与学建立在做上,三者紧密结合,教学才会精彩纷呈,产生最佳效果。“教学做合一”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曾对自己所教03年级和05年级两个康复治疗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较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理论知识扎实,操作动手能力强。实践考核中优秀率达到95%,最终的理论考试全班100%都顺利过关。在学校历次举行的大型活动中,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同学组织的康复协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运动会上的“为您服务”等,他们都能学以致用,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受到大家好评。 注释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2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