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18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做合一”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教学做合一”理论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同时也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施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教学做合一”理论主要以“做”为中心。“做”指的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群体性和个体性,实践活动的范围包括局部活动和整体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不是迎合教学目的故意而为之,这种实践性有它的特殊性,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教学知识。教学知识包括间

2、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把教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但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且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统一性原则 理论中提出教学中的“做”指的是一件事情,教师运用一件事情进行教育,学生运用这件事情来学,这样才是真正的学。“做”是学和教的核心。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在生活中完成,教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统一性原则。理论中要求学习的目的和教学方法有一个很好的统一,比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和审美等方面相互融合统一。 3.创造性原则 “教学做合一”理论中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创造性原则,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接受的是

3、传统教学观念,并不关心自己的想法,好比久未出笼的小鸟,一旦出笼就会没有目的地翻飞。遵循创造性原则,探究新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践应用 1.联系实际生活 以“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的语文教学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和生活应该紧密联系起来,以做为中心,教学内容向生活融合是现代教学的方向。如在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时,可让学生回想课文中描绘的声音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引导学生倾听并描述生活中的声音,如花开的声音、写字的声音、妈妈盖被子的声音、教师用粉笔写字的声音等,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的对话。 2.体现学科特点

4、 语言素养、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和生活息息相关,需要进行真正的实践。由于语文自有其特点,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需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于勒叔叔的肖像,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利用这种方法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刻画来描述于勒叔叔的相貌,将于勒叔叔内心的落魄、悲伤从其相貌中体现出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关注情感体验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并且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充满了感情色彩,学生会把这种感情和自身的感情作对比,并且会从自身的感情色彩出发,这种感情是真实的情感,灌输不得。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做合一”本质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统一、社会和学校相互结合、教学和生活相互联系的教育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语文教学不再使学生停留在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层面上,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使学生做到理论知识和自身能力相互协调。与此同时,语文教学还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