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31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包诗”给古诗教学的启示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现行苏教版教材在每一册中均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古诗课文,给学生以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然而也正因为它的洗练含蓄,再加上小学生认识能力、知识经验的有限,使古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认真分析了古诗教学的难点所在,独创了“文包诗”这一特殊的文体,让学生借文学诗,化难为易。这一创举给古诗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启示一:走进故事,事中识诗人 文包诗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每一篇都是一个生动浅白的故事。编者根据古诗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这改变了以往对相关背景资料枯燥罗列的

2、做法,在关注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到了可读性。学生读了故事,了解了创作背景,进而学习古诗,就很容易亲近诗人,理解诗意,进入诗境。这样做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大提高了背景拓展的实效性。 请看崔兴君老师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的开场片段! 师: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满怀激情)话说宋朝时,金兵大举入侵,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纷纷起义。济南的起义军里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人,才二十多岁就承担了拟定全军文书、保管军中大印的重任。一天,有人报告由他举荐的义端和尚偷走军中大印逃跑了。首领大怒,要杀他问罪!这位年轻人冷静地分析了义端和尚必定是投降金人了。于是他立下军令状,跨上骏马向金兵的营地飞奔而去。一路上翻山越

3、岭,他终于追上了逃窜的义端。义端跪地求饶:“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无比,求您不要杀我。”这位年轻人不为所动,手起剑落,砍了义端的头颅,夺回军印,回营复命。 师:(出示辛弃疾画像)看看这张画像,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可以用骁勇善战来形容他。 师: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42岁时辛弃疾受投降派排挤,被罢免了所有官职。辛弃疾就来到了江西上饶县一个宁静的小乡村里隐居。一天归家途中,他看到一户农家平静的生活,心中很是感动,就写下了一首词,词题是:村居。 这个关于诗人的生动故事,不露痕迹地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辛弃疾智勇双全、对国家赤胆忠心的鲜明形象以及怀才不遇的境遇可触可感。带着对诗人的亲近感、认

4、同感再读这些诗词,学生自然更容易走进诗情诗境。 启示二:还原画面,画中会诗义 理解诗句的意思是古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会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说字义、解诗句,煞费周章。事实上在纠缠不清的说文解字中,学生头脑中留存的诗意荡然无存,反而对古诗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大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犹如一幅形神兼备的艺术画面。每一篇“文包诗”中用以包“诗”的“文”都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在读者眼前还原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小学生凭借“文”中对物象的具体描述,理解艰深难懂的诗句就容易多了。可见,采用画面还原法,把凝练含蓄的句子还原成形象的画面不失为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好方

5、法。 请看江雪一诗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诗中有画”,就是指我们读了一首诗,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幅画。如果今天我们要把江雪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请你读读诗,画一画。(生边读边画)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画?并说说理由。 生:(展示画)我画了很多座山,很多条小路。因为诗中写到“千山”“万径”。 生(反驳):小路都被大雪覆盖了,应该画不出来了。 生:从“鸟飞绝”的“绝”可以看出鸟儿都飞走了,所以我把天空画得十分的静,白茫茫的。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凭借想象,把凝固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学生不仅理解了“千山”“万径”“绝”等字词的意思,更难得的是凭借原有的图式经验和对语言的

6、感受能力沉潜到了诗句之中。其次,这种画面式的还原有利于沟通物象间的联系,让学生整体感受画面的内涵,进而体会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和思想感情。 当然,这里的画面不仅仅指静态的,也可以是一个动态的场景;也不局限于以画还原,还可以采取演一演、写一写甚至唱一唱等方式。 启示三:意与境会,境中悟诗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引导学生领悟景、物、事背后的情是古诗教学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所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始有境,入境始于亲。可见,“造境”对于学生悟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再看文包诗用以包“诗”的“文”,

7、绝对不是对古诗诗句的简单直译,那些描述性的语言起到了很好的“造境”效果。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的意思是:在这遥远的地方我也可以想象到,兄弟们在家登高、人人佩戴茱萸时发现少我一人,正思念我呢。而在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学生读着这情真意切的语句,很自然地就置身于“思念”的情境中,感悟到诗人深深的思乡情。这就启示我们在感悟诗情的同时必伴随着对诗境

8、的体验,“造境”和“悟情”是水乳交融的。 再看崔兴君老师在清平乐?村居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除了喜欢这几个儿子,还有没有令词人心生喜欢的? 生(捂着嘴笑):我从这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感受到,那对老夫妻恩爱的样子是作者所喜欢的。他们甜甜蜜蜜的,说着亲热的话,还喝点小酒,多让人羡慕呀! 师(笑着说):是呀,这老两口,有房,有田,还有着三个儿子,他们在亲热地聊些什么呢?走入词中,你就是老婆婆(指着全班女生),你就是老公公(指着全班男生),把你和老伴的对话写下来。谁先写好就站起来读。 生(一男生):老公公会说,老婆婆 师:等等!这老公公就是你,你怎么称呼老婆婆? 生(挠挠头):老老婆。

9、 师(笑):可以的,他说的没错。除此之外,年龄大的夫妻之间一般会互相称呼 生:老伴。 师:对呀!来,别不好意思,接着说。 生:老伴呀,你看咱们的生活多好呀!有了这三个儿子,咱们以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师:是呀,还是你这个当爹的教育得好呀! 生(一女生):老伴,你看咱们的小儿子多可爱呀,一点烦恼也没有,真让人羡慕!还有老大和老二两个儿子,多勤劳呀! 师:那还不是你给我生的好儿子,还要感谢你喽! 生:老婆子,你看咱家的豆田长得多好,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生:老头子,咱家的鸡长得也很肥,今晚我杀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 师:那谢谢你了,老伴。来,让咱们再喝一杯吧!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还有陶醉。 师:这就是“酒不醉人 生(齐):人自醉。 很多教师教学这一句词的时候仅止于让学生理解“吴音”“相媚好”的意思,对“醉”的理解停留在喝了点酒、有点微醉的层面。而崔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抓住“相媚好”,让学生想象老翁媪会说些什么,而且是以第一人称对话交际,营造了农家朴素恬静的生活情境。由境入情,情景交融,学生自然就走进了老夫妻俩的内心世界,深得这“醉”的内涵。 文包诗中的“文”,为学生搭建了自主走进“诗”的桥梁,与“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该借鉴“文包诗”的匠心所在,追求诗与人、诗与画、诗与境的妙合自然、和谐统一。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 214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