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34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道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0029-02 “文道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指出:“未成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语文教育教学要遵循

2、“文道结合”的思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从识字、阅读到作文教学等,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还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把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品质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为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文育德的教学目标。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就课程安排来说,这部分的教学课时不多,但掌握好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关键。教师可以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素材,有效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并与德育连接起来,不失时机地上出一堂活跃、深刻而充满思想

3、感情的拼音课,实现“文”与“道”相结合。那么,如何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教师可以利用拼音的读音规律编一些德育顺口溜,把德育与拼音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j”“q”“x”和“”相拼,“”上两点省去的规则时,教师可编顺口溜展开教学:“小小有礼貌,见j、q、x就脱帽。”再如教学韵母“ui”“iu”的标调规则时,也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u”“i”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玩起游戏轮流当哥哥。但不管轮到哪个当哥哥,他们都很照顾弟弟,都把帽子(声调)让给弟弟戴。因此,帽子总是会戴在弟弟的头上。在有趣的顺口溜和编故事环节中,学生们不仅对拼音记忆深刻,掌握了拼音拼写规则,也学会了与人和睦共处的道理。 二

4、、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识字教学中,当涉及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相关要求时,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认识和掌握生字,这样,学生就会对认字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教给学生正确识字方法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过程。比如教学“吃”字时,从字形来看,一个“口”加一个“乞”,如同一个人张开口去乞讨。在课堂上,笔者是这么讲的:“大家在家里是不是用乞讨的语气来找吃的呀?我看呀,有不少同学会是这样,饿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叫妈妈我饿了奶奶我饿了我要吃饭?这不正是一种乞讨么?”学生听了都止不住笑了起来。笔者接着说:“我们不能乞讨来吃啊,要学会自己去吃。当有好东西时要学会先让着长辈和别人,先人后己,懂礼貌。当

5、别人请你吃东西时,要学会礼让。在吃上,不要见到好吃的就先下手为强,如果是这样你的行为就如同吃的形状了张开口乞讨来吃。”这样教学,学生在习得“吃”字的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行为规则。又如在教学“吻”字时,有的同学在座位上暗暗地笑起来,这是因为六年级学生对这个字有了一定的理解。笔者不动声色地提问道:“妈妈吻过你吗?”大多数学生都举起手。笔者接着说:“这就是亲人对你的爱。”许多学生都微笑着点点头,“吻”这个字让他们联想到了温馨的画面。笔者接着问:“你注意到吻这个字是由哪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吗?”学生答:“由口和勿组成。”笔者说道:“口和勿说明口不能乱吻,否则别人会认为你不正常。如果乱吻,搞不好还会得传染病

6、。”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还真正理解了“吻”的含义,知道“吻”也是要有礼有节的。这样教学,学生进行了行为方式的渗透教育,教学把“文”与“道”相连,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反映了人的高贵品质,有的渗透了环境保护的内容等。教师应本着“文道结合”的教学理念,挖掘课文中蕴含的育人素材,使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做事,从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讲述了姥姥以剪纸表达对“我”的疼爱、呵护以及牵挂。学了课文后,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祖孙情之中。这时候,笔者适时在屏幕上打出这样一段文字:“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

7、、外公、外婆没有令人啧啧称赞的一手绝活,但是他们都有着和文中姥姥一样的爱我们的心,也许是端了一碗热汤给你,也许是在风雨中为你撑起一把小伞,也许是在你上学的时候为你打扫房间、叠被子。可是,你可曾把这美丽的瞬间变成永恒的记忆?”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在作文练习时,学生们写出了奶奶的手爸爸的水果妈妈的唠叨等感人的文章。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原来生活中的小事就渗透着亲人的爱,今后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验生活。这样教学,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文化修养。 四、在口语交际、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

8、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材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指引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学会解释”等内容教育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在一次“打电话”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诉说了自己的心声,笔者适机引导学生通过与同桌、同伴交流学会与人交往。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感染了学生,教学把握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把“文”与“道”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与人交流形成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教师应实施“文道结合”的教育方法,传承“文以载道”的思想,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道德风范。 (责编 杨 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