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46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成果研究方法应用途径包括应用于学生学习实践中、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和家长及社会教育等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本课题主要是应用于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之中。下面分别简述各方法的应用情况: 1.文献法主要是查阅与作业设计相关的期刊论文、著作,掌握作业设计研究进展情况,作业设计相关成功案例和经典理论等。 2.调查问卷法主要运用于学生对作业设计的反应情况,如对作业设计的适应情况、接受程度、情绪反应等等。 3.行动研究法应用于学生作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其主要工作是教师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界定作业设计的好坏,这与老师的准确判断、累积统计数据等直接相关。 4.

2、课堂观察法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课堂直接观察学生对新课程作业设计的反应情况来判断作业设计的优缺点,随时调整作业的形式、内容、难度及时间等。 5.经验总结法主要是运用于教师教学实践之中,其质量好坏与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水平、钻研程度、与学生交流互动程度、观察总结方法和能力直接相关,也是促进老师不断进步和提高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什么样的作业最适合学生、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匹配什么样的作业、学生个性特征对作业的反应差异及其应对方法等等。 本研究的方法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作业形式多元化成果 作业形式按时间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包括课间作业

3、和家庭作业两类);按思维方式分为直观思维作业(包括看图作业、手工操作作业等)和抽象思维作业(包括逻辑推理作业、联想类作业等);按内容的目标广度可分为单一目标作业和多目标作业。按作业趣味性可分为常规作业和趣味(游戏)作业两大类。按作业主体参与程度分被动性、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作业。 作业设计过程中,以课堂作业为主,课外作业为辅,以直观思维作业为主体,以训练从直观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目的,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提炼、总结提升等过程,最终达到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内容形式尽量以多目标为主,以求训练学生运用知

4、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作业形式尽量以趣味性作业为主,常规作业为辅,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热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设计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力。 2.作业内容的多元化成果 主要表现为作业内容难度梯度,难度梯度主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的层次性、思考方法的层次性(即常说的智力层次性)、学习目标的层次性(涉及到重点、难点及应用推广等)等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过去知识体系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熟练掌握、基本掌握、部分掌握、基本不了解和完全不知晓五个梯度。 A、熟练掌握:即达到能运用过去所学的

5、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恰当地运用于生活实践。 B、基本掌握:即对过去所学知识均了解,但还不能达到系统化,能部分地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部分问题。 C、部分掌握:即对所学知识体系有所了解,部分有一定印象,有一个知识大概框架轮廓,部分知识能进行再认识,也能运用少部分知识解决一部分问题。 D、基本不了解:即对所学知识体系的极少部分了解,部分有印象,能进行再认识,但不能从大脑里提炼这些知识,偶尔也能运用极少部分知识解决个别问题。 E、完全不知晓:即完全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对过去所学完全不知晓,对原来所学知识几乎处于全新状态。 针对上述五种基础梯度的学生,老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里就应根据这五种

6、情况适当考虑基础知识复习巩固内容(针对D、E两类学生专门设置)、基础知识系统化内容(针对B、C两类学生设置,同时提升D、E两类学生)、新知识提升内容(针对A、B两类学生设置,同时提升C、D、E三类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内容(仅仅针对A类学生设置,同时提升B、C两类学生,鼓励D、E两类学生参与)四大作业内容体系。 (2)思考方法的层次性,由于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以及学校以外其它环境影响,不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其思维方法和方式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外在表现出不同思维层次,即常说的智力层次性。 (3)学习目标的层次性(涉及到重点、难点及应用推广等) 学习目标按照学习可达的阶段主要分为了解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几个阶段。涉及到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知识如何推广应用等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