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热”的冷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47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库热”的冷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库热”的冷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库热”的冷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库热”的冷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库热”的冷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智库热”的冷思考 在中国,究竟何谓智库?中国智库的发育背景和成长土壤对其发展壮大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智库是怎样参与决策、影响决策的?厘清这些问题是客观评估中国智库行业的基础。 智库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智囊团”。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示,要建设中国特色智库,适度超前,服务决策,为中国智库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智库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涌现,除了长期处于独占地位的官方智库之外,非官方智库也繁茂生长,“智库热”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种“井喷”现象。 在中国,究竟何谓智库?中国智库的发育背景和成长土壤对其发展壮大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智库

2、是怎样参与决策、影响决策的?厘清这些问题是客观评估中国智库行业的基础。从目前形势来看,国内各类智库的发展适逢机遇,但也面临困境和障碍。这种形势下,“智库热”背后引发了冷思考。 改革开放为智库发展?椿?遇 何谓智库?简单地说,智库就是“就有关的国内、国际问题,进行政治导向的研究、分析和建议的机构或组织”。智库有各种类型,有的专注于国内问题研究,有的侧重于国际和对外事务研究;有的规模比较大,国内和国际通吃,有的聚焦某个领域,更专门一些。 在中国,智库的构成并非拘泥于“非营利性”,而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为党和国家提供智力支持、独立运作的研究咨询机构。 从组织形式和机构属性上看,所谓“体制内”智库

3、,是具备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体制外”智库是不具备政府背景的民间智库;既可以是营利性研究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其核心价值在于思想观点和政策建议的独立性、建设性、可行性。 在机构名称上,智库主要有研究所、研究院、研究中心、咨询公司等形式,承接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咨询项目和课题研究。从这样的发展模式来看,中国智库的演进史,就是中国政府工作开放度的渐进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机构逐渐受到重视,伴随市场化改革,“体制外”智库从无到有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5年1月2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此后,随着政府对外部智库及其知识分子的认同和需求,中国智库

4、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一批各类型的智库爆发式涌现。但从规模、质量和影响力来看,中国智库的发展水平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并不相称。 特别是,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从而开启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大门,也为各级政府向“体制外”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奠定了基础。 “智库热”背后的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既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又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巍认为:“智库的出现是社会多元化的产物,如果在一元社会,就不需要智库了,现在的智库

5、热,正是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产物。” 整体来说,中国智库不论体制内外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且在短时期内都难以改变现状。事实上,政府向“体制外”智库购买服务,其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获得更优的智力服务和思想产品,给予了“体制外”智库以智力资本参与社会分配的认同和支持,这是尊重智库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 同时,这也为智库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机遇,针对政府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不同研究对象的智库,创办智库一度成为潮流,有公关公司转型的智库,也有高校教研室成立的智库。 目前,中国智库的发展结构并不合理。根据2013年至2016年近4年来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民间智库约占国内智库总数的

6、5%15%左右,且其综合影响力排名均比较靠后,例如2013年至2014年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0的中国智库中民间智库占有2席和1席,2015年、2016年综合影响力前15的社会智库均仅有1席。 有研究从“体制外”智库的运行体制机制的角度分析,认为智库内部决策人员的单一与固化、筹资渠道的“环境”阻隔、研究团队的结构性缺失、传播渠道有限等因素导致了“内部运行机制的建构困难”。 就智库内部因素而言,资金来源稳定性差、成果输出渠道不畅是导致大量智库专业能力不足的主要成因。美国的著名智库在对外宣传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比如,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运用网络等媒体,立体化、多渠

7、道地宣传自己的成果。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智库崛起任重道远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表示,目前国内智库数量越来越多,但还是缺少真正有效的思想,缺少能对政策产生影响的策略。 “有人说国外智库是旋转门,而中国智库是解释领导人讲话。”贺文萍称,国外智库的“旋转门”就是能把不同的资源集中起来解决一个问题,视野非常开阔,可以激活很多思想的源泉,所以智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身份在西方任意切换并不奇怪,反而更有优势。 综合目前来看,中国的智库发展在数量上已有大幅度增长,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智库数量的“突飞猛进”改变不了中国智库所处的初级发展阶段。

8、同时,智库是面向社会环境的,处于复杂多变的信息流之中,如果智库的研究成果很难为社会环境所接受,智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简单来说,智库并非简单提几点意见、发几句评论就能称之为智库,智库的作用和价值最重要最核心的体现在于能够“作用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概括力和预见力。 此外,中国智库的发展中还需要更为平衡的智库政策。这应该是一种系统化的政策,而不是某一个行业领域;应该是纵向与横向同时存在的3D社会空间,而不是简单的几条线。这种系统设计能力,是避免“智库热”过度发酵,并保证中国智库崛起并且成功的关键。 当下,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决策实践蕴含着对各类智库的需求,这无疑是中国智库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当然,不容回避的是,无论是社会发育、制度、文化乃至资源结构,还是智库自身的成熟程度等现实状况,其都对中国智库整体发展产生了部分限制。 只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开放,智库或将成为决策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吸纳智库的意见将成为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智库作用才可能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