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门”词义探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53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门”词义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期门”词义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期门”词义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门”词义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门”词义探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期门”词义探析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在描写历代战争场面时写到:“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其中的“期门”一词,不同的辞书和教科书对其意义有不同的解释。一是解释为“军营之门”。主要代表有陈振鹏、章培恒主编的古文鉴赏词典解释为“军营之门”;武警院校大学语文统编教材解释为“军门,营门”。另一解释为“汉官名”。主要代表是全军院校大学语文1统编教材。它的解释是“期门:汉官名。这里泛指武将。”两种解释到底哪种,更符合文意?现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探究。 一、从词义上看,“期”无“军营”的义项 古代汉语词典2解释“期”的意义有:规定的时日,期限;极,限度;约定时日;期望

2、,要求;等待,待命;气运,气数等。辞海3解释“期”的意义是:约会;限定的时间;约定的时日;希望;限度;定期刊物出版的次数;地质学名词;百年曰期;形容口吃等。都没有“军营”之意或可以引申到这个意义上的义项。由此可以说明,把“期”解释为“军营”之义,是缺乏依据的。 二、从句法上看,“期门”应是一种官名 从句法上看,“主将骄敌,期门受战”应是对偶句,“期门”对“主将”,二者词性类型应当相同。唐代骈文兴盛,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古文家,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又使用了大量的对偶句。中国文学史对骈文的发展和特点有段简明的阐述:“以骈文而论,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此后一直延续不衰。作为一种美文学,

3、骈文十分重视对偶、声律、用典和辞采,重视美感。”4这都足以证明“主将骄敌,期门受战”的对偶性。既然对偶,同“主将”对应的“期门”应当与“主将”有相同的词性,即“期门”应是名词性的、表示官职的词。 三、从官制上看,历史上曾有“期门”一职 “期门”作为一种官职,创设于汉武帝初年,为汉代的宫廷禁军,有大量的文献记录可证,例如汉书?东方朔传:“建元三年(前138年),微行始出八九月中,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汉书?百官公卿表:“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置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4、”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孝武建元三年,初置期门;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期门在“建元三年初置”,当是实录。西汉自武帝建元三年至哀帝元寿二年之间亦称期门。如资治通鉴卷二四、二五记载:“昭帝元平元年,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宣帝地节四年,诏封告霍氏反谋者期门董忠(为列侯)。”另据汉书?五行志:“成帝鸿嘉、永始之间,好为微行出游,选从期门郎有材力者及私奴客出入市里郊野,远至旁县。”但从平帝元始元年开始,史籍中便少见“期门”字样,而多用“虎贲”的称谓。东汉之初,虽然一度恢复了“期门”之号,事见后汉书之姚期传马成传阴兴传,然而不久又改用了“虎贲”之名,它和羽林并存,一直沿袭到东汉后期。 汉武

5、帝创立郎官给事内外朝制度,实际上是利用其作为心腹耳目,分处内外,对内形成以皇帝为首的统治核心,对外则加强对整个国家政权的控制,从而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至于期门、羽林军,作为执戟宿卫的侍从武卫,则是维护中央集权制的重要军事力量。所以,在边疆征战的军队中出现期门这个官职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描写的正是秦汉时期的古战场。文中“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无世无之。”一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作为唐代人的李华,写汉代之事,使用汉代官职“期门”一词,也是很自然的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把“期门”一词解释为“军营之门”是缺乏依据的,从词义上、句法上都讲不通,而从古代的官制上,我们却可以找到解释的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把“期门”解释为“汉官名,泛指武将”更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