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XX”词族试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68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XX”词族试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楼XX”词族试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楼XX”词族试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楼XX”词族试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XX”词族试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楼XX”词族试析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人们认识了一个在道德和自由面前的另类人物范跑跑。这个带有指责意味的称号来自于他在地震中不顾学生安危,先己后人的举动。时隔一年,在报纸、网络上大家又听到了一个带有调侃意味的名字楼脆脆,它也是负面事件的代名词,而且这个“楼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也迅速粉墨登场,且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一、走进“楼XX”词族 2009年6月27日凌晨,伴着一声巨响,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的一幢楼在建到13层时轰然“卧倒”。这个猝不及防的突然事故瞬间传遍全国的大街小巷,议论纷纷的网友还给这个事件取了个俏皮的名字“楼脆脆”。从此,“楼脆脆”成为上海楼盘倒塌事故的代名词,并在各大报

2、纸、网络媒体中盛行。之后,又有网友赋予这幢横倒的楼一个形象的称号楼倒倒。因此,人们只要在任何一个网络搜索工具中输入“楼脆脆”或者“楼倒倒”,就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与此事件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楼脆脆”甚至已收录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中,详细叙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事故原因及善后处理、专家意见、网友评论等,成了一个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流行新词。 此后,随着其他地方的各种楼房问题不断涌现,“楼脆脆”的家族成员也在不断增多。2009年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成都“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就很近的两栋楼房居然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成20度夹角,于是网友赐名“楼歪歪”;又因为两栋楼的墙体几乎贴在了一起,也有人戏称之为“楼贴贴”

3、;更有网友恶搞这两栋楼,认为“楼歪歪”听起来不够温馨和谐,建议用“楼吻吻”,并建议此地凭借独特的“建筑艺术”开发成以“爱情”为主题的旅游胜地。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一小区内的居民最近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在家中经常能感觉到房子在晃动,楼层越高的住户感觉越明显,有网友便把这幢楼叫做“楼晃晃”。2009年8月初,位于合肥市的一幢刚盖好的楼房一层四根大支柱出现严重开裂现象,有的已经明显倾斜,于是有网友惊呼,上海“楼脆脆”还没完事,合肥这边又惊现“楼断断”。短短的两个月,以“楼脆脆”为首的词汇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我们在感叹议论房屋建筑质量的同时,也对“楼XX”式新词的流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只要是楼房出了问题,

4、便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表现或产生的后果用“楼XX”这个极富代表性的词来描述概括整个事件,人们一听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猜到发生什么事了。 二、“楼XX”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 从各个“楼XX”背后的事件可以看出,这里的“楼”并非姓氏“楼”,而是名词“楼”的基本义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物、房屋;“XX”是对“楼”的具体描述,可以是形容词:脆脆、歪歪等,也可以是动词:倒倒、滚滚等。“楼XX”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虽然是主谓结构,但其表达的语义其实和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X的楼”相同。因此,“楼XX”可以直接作主语和宾语。如: (1)楼脆脆倒下了且看开发商如何忏悔。(济南时报2009年6月29日)

5、 (2)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们居然还要感谢“楼脆脆”。(扬子晚报网,2009年6月28日) “楼XX”也可以作为定语或者充当“事件、事故、问题、危机、后遗症”等词的同位语。如: (3)楼脆脆镇长助理涉嫌贪污被批捕。(北京日报2009年8月20日) (4)上海“楼脆脆”事故再抓一人。(和讯网,2009年8月19日) “楼XX”前可以加定语修饰,从而来区别用同一名称指称的不同事件。如: (5)虎门“楼脆脆”已从河里打捞起。(东莞日报2009年8月24日) (6)拒绝车市“楼脆脆”,A级车底盘谁最稳。(凤凰网,2008年8月18日) 同时,也可以加介词。如: (7)从“楼脆脆”到“楼歪歪”再到“楼断断

6、”,房子的质量引发出怎样深层次思考?(南方报网,2009年8月24日) (8)以楼脆脆为戒,上海市人大热议工程质量。(搜狐网,2009年8月21日) “XX”表示的是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来说,动词重叠表示动作轻微、反复,或者表示一种尝试,但在这里“楼倒倒”“楼滚滚”不是轻微的动作,也不是在尝试,而是已经发生。这样避重就轻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戏谑的反语,是人们对这些房屋质量问题的嘲弄和讽刺。而形容词重叠是通过重叠来强化事物的某种性状,加强描写性和状态性。人们在给孩子取名时,往往会用到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如“玲玲”“雯雯”等来寄托美好的希望。但在这个看似亲昵的称呼中,却饱含了人们的批

7、评、指责和不满,这也是一种反语。 正因为“楼XX”听起来像一个人的名字,人们于是赋予它很多人的特性。比如以下几个新闻标题: (9)“楼脆脆”余音未了,“楼歪歪”不告而来(国际金融报2009年8月21日) (10)“楼歪歪”致信“楼脆脆”(现代快报2009年8月23日) (11)成都“楼歪歪”面前,上海“楼脆脆”不再寂寞(中国青年报2009年8月19日) (12)上海“楼脆脆”拆除工作被终止  业主称欲保护“尸体”(齐鲁晚报2009年8月7日) (13)楼脆脆“遗体”为何如此沉重?(东北新闻网,2009年8月7日) (14)楼脆脆自嘲:通知复通知,脆脆复脆脆(365地产家居网,200

8、9年7月6日) (15)猛烈推荐“楼脆脆”入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半岛网,2009年7月2日) (16)楼脆脆和楼断断殉情记: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搜房网,2009年8月12日) (17)上海莲花河畔悲剧刚过 青岛又惊现楼脆脆二代(搜房网,2009年7月16日) (18)“楼倒倒”自白:我的倒掉比地震塌楼神奇许多(搜房网,2009年6月29日) 人们给这些问题楼房添加了人性化的色彩,它们就像木偶一样,在人的操纵下呈现着无可奈何的表演。拟人化的背后是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痛斥、悲哀和惋惜,也许用这种调侃的话语才能稍稍减轻这个话题的沉重。无论是倒楼、歪楼还是断楼,因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格式“楼XX”,人

9、们无需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便知道是出自问题楼房的一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楼XX”所包含的语义有:建筑工程质量不过关的楼房,即将造成或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关注,使人们对相关责任者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斥责和嘲讽的态度。 三、“楼XX”的意义发展与演变 随着近期楼房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此类社会现象的关注度日益加大,“楼XX”的使用频率也不断增多。地产SHOW杂志索性推出一篇“楼脆脆”家族的十大兄弟姐妹来一一介绍“楼XX”词族的成员,其中有:楼强强、楼裂裂、楼轰轰、楼脱脱、楼晃晃、楼坠坠、楼危危、楼歪歪、楼降降和楼断断。与后九位成员不同的是,“楼强强”指的并非是楼房出现质量问题,而是爆破拆除一栋厂

10、房,经历三次才使它倒下,足见其坚强。另外,“楼危危”也不是因为房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而是一栋民房拆迁时只拆除了一半而被搁浅,在台风天里成为随时可能倒下的危楼。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国外也有“楼XX”的家族成员:土耳其北部省份昌克勒一建筑工地在拆除楼房时发生意外,被爆破的楼房不但没有解体垮塌反而整体翻滚180度后“倒立”一旁,还差点儿撞上了附近的居民楼,因此有了用“楼滚滚”一说来形容这一令人震惊的现象。由此看来,“楼XX”已不仅仅指代那些因建筑施工质量不过关而存在安全隐患的楼房,而且还指代所有与楼房有关的事件,甚至可以像“楼强强”一样带有褒义色彩。 “楼XX”的壮大引起建筑业其他成员的争相模仿:河

11、北出了个“塔脆脆”,说的是晋州市一座未交付使用的电视塔不堪风雨袭击而轰然折断;北京出了个“房跪跪”,说的是一限价房项目交用时,廉租户李先生激动地向发钥匙的市领导下跪感谢的事情。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指代负面的社会问题。因此,笔者想通过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称来引起社会的关注,“楼XX”的流行无疑成为最好的模版。 从“楼XX”泛化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大变化:第一,所负载的对事件的评价色彩扩大化,不仅可以指代贬义的负面事件,有时也可指代正面事件;第二,语义辖域由楼房领域向其他建筑领域扩散,适用范围和对象越来越广。 四、“楼XX”的流行机制 “楼XX”词族之所以能够在各大报刊、网络媒体中流行

12、并有不断发展壮大之势,可以用语言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解释。 框架语义学理论也可以对此作出类似的解释。框架语义学认为词语代表了经验的分类或范畴化,这些范畴中的每一个都是以知识和经验背景的激活情境为基础的。一个框架,作为在对语言意义的描写中起作用的一个概念,是跟一些激活语境相一致的结构化的范畴系统。一些词语的存在,是为了将这些框架知识提供给交际中的参与者,同时完成对框架的范畴化。用于激活某个或某些范畴的语境是一些可以理解的实体、行为实践的模式或者一些社会制度的历史。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把一个框架应用到一个情境中,并通过使用已范畴化的词语来应用这个框架。“楼脆脆”中的概念框架“建筑物质量问题事件”就在框架

13、索引“楼XX”的引导下,顺利移植到“楼歪歪”,再类推形成了“楼XX”类词。在这一过程中,“楼脆脆”之“楼”的实词义转化成“楼XX”之“楼”的范畴义,即实现了特指的过程,使得“楼XX”的“与建筑业有关事件”的范畴义得以确立。 我们也可以从模因论理论来解释。“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条信息,只要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在语言学领域,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词语、句段、篇章都可以称为语言模因。语言复制和传播现象则为模因现象。模因的最大特点是无论如何变化形态,在其复制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其固有的性质或相同的模式”。修辞学中的仿拟辞格其实也是一种

14、模因现象。“楼XX”就属于语言模因中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方式下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式,也就是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由另外的词语取代。 第二,语言的经济机制。经济原则历来在语言表达中被视为黄金原则,人们总是力求用最简便的表达形式来涵盖最丰富的信息量,达到言简意丰的修辞效果。“楼XX”不仅形式经济,而且意义容量丰富。只需三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一桩有关建筑的新闻事件,当人们需要再次传达这件事时,就不用花费口舌和笔墨,直接用“楼XX”便可指称该事件了。而且,比起平铺直叙地叙述一个事件,“楼XX”更富有感情色彩。像“倒倒”“歪歪”等就是一种针砭、嘲讽,“强强”“挺挺”等是一种褒扬、赞誉。

15、因此,“楼XX”常常出现于新闻标题中,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表达,又能表情达意,还可将其拟人化,吸引人们的眼球。 第三,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类似建筑质量问题的新闻事件频频出现,而最严重的上海整幢楼房倒塌事故无疑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了人们对自身立命之所的极大关注。普通的批评、指责好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愤懑的心理,于是诞生了“楼XX”这样一个表面听起来轻松、搞笑而实际饱含强烈谴责、嘲讽的词族,以解人们心头之恨。另一方面,语言的变化发展还在于其趋新求异的趋向和对语言表达生动性、多样性的内在原则的遵循。这类新造词的涌现,反映了人们追新求异的认知心理。尤其对于具有轰动性的事件,人们设法用同样具有轰

16、动效应的表达方式来形容。而当其他类似事件发生时,便套用这个新颖独特的格式来夺人眼球。这也是一种追逐时尚、挑战权威、期待被关注等社会心理的表现。 五、余论 “楼XX”词族的兴起源于一起被广为关注的新闻事件,因表达形式经济、生动而被大众接受并广泛流行。有人说,新词新语的生命力最终是由它在现实语言世界中的流通度决定的。虽然我们不能断言“楼XX”会成为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员,也不能预测它的生命力,但根据它现在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指称物的多样化还是感情色彩的丰富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还会出现更多的“楼XX”“塔XX”“桥XX”“路XX”等。总之,新造词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楼XX”到底会怎样演变,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